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著名地质学家阿卡捷米克·杜加尔·吉克索恩的《人类之后,未来的动物》一书,把读者带到了5000万年之后的地球——动物世界中去……就其体裁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接近科幻小说的书,但实际上它是作者根据今天科学研究的结果,对人类因某种原因突然消失后.未来地球上动物的进化情况进行的一次颇为有趣的描述。 这位地质学家预测,在将来的某个地质时问,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域会逐渐缩小,最终将在海洋中露出一条宽大的峡带,把亚洲与大  相似文献   

2.
你想过什么时候人类能够像科幻小说里描述的那么轻而易举地到遥远的星球去旅行?你信也罢不信也罢,科学家现在很严肃地看待虫洞、时空扭曲和太空引擎这些概念。但要把这些幻想转化成现实就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力、速度和能量。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是否能够实现这些突破,但我们至少知道如何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3.
陈思信 《太空探索》2001,(12):36-37
实现幻想 科学幻想常常启发人类的重大发明创造。1865年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在他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描述了引人入胜的宇宙航行情节。在那时,凡尔纳就想到了太空旅行要穿特殊的服装。而实际上,直到30年代进行高空飞行时,人类才确实需要特殊的飞行服装。随着飞机越飞越高,高空的低气压迫使飞行员需要加压的服装,或者  相似文献   

4.
今中外,人类都想往宇宙,有奔向宇宙漫游的种种美好愿望,在国内外的古诗古画、神话传说、科幻小说中,均有强烈的反映。但是,直到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之前,人类的这一愿望还处于幻想阶段。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有加加林,真正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1969年7月16日,载有三名美国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5天的飞行,于同月21日在月球的静海区着陆,真正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此后,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频繁去月球“…  相似文献   

5.
正观宇宙之浩瀚,方知人类之渺小。无限宇宙,无限奥妙,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中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和"浑天说",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飞向宇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今天人类终于研制出了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天"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太空的环境的特殊性,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终究和在地面上有很大的差别。曾幻想,假如有一天地球没有了引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的飞翔。那么现实中没有重力的太空生活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可是地球的引力又把人类紧紧地束缚在地球表面.长久以来,人类就幻想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并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历经无数代人的艰辛探索,到了1 8世纪后半叶,热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升空的愿望,飞机的出现使人类向往飞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热气球、飞艇只能在低空随风飘荡,飞机只能在有空气的条件下飞行,飞行高度受到了限制.因此,人类想要离开地球到太空去航行,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冲出大气层的运载工具.现代火箭的诞生,拉开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帷幕.  相似文献   

7.
超越光速     
在太空中,一大团气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但是,几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在遥远的垦系中心有物质猛烈地喷射,这些喷射速度可能是光速的几倍.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在我们自己的这一星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星际迷航     
《太空探索》2007,(11):55-55
罗伯特·A·海因莱因(1907-1988),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太空探索科幻作家,1974年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授予第一届终身成就奖,并6次荣获雨果大奖。他生前出版了100多部小说、故事及其他作品,其中有4部改编为电  相似文献   

9.
译林出版社即将推出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一部科幻小说<羚羊与秧鸡>,命我作序,为此我先睹为快,阅读了这部小说中译本的清样.这一来,勾起了我以前对科幻电影和小说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早在1895年,H.G.威尔斯就出版了科幻小说《时间机器》,想象利用时间机器在未来世界(公元802701年)的历险。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正是爱冈斯坦考大学名落孙山的那年(他不得不去读了一年“高考复习班”,第二年才上了大学),相对论还要等待10年才能问世。而正是相对论,使得时间机器从纯粹的幻想变成了有点珲论依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布莱恩·克雷格说,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在电视中看到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当时就禁不住心生好奇:“这一切部是如何开始的?”在他的著作《宇宙大爆炸之前》中,这位英国科普作家探讨了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提出的各种旨在解释“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相似文献   

12.
暮色哈勃     
《飞碟探索》2005,(5):22-25
哈勃空间望远镜将于21世纪之初完成其历史使命,而人类驶向辽阔太空的航程则还刚刚起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人类的目光已经指向银河深处。建立空间站,慢游太阳系,已不再只是少数先驱者头脑中的理想或者科幻小说里的奇景。也许到不远的将来,回首今天,人们会普遍意识到,哈勃空间望远镜自身的业绩和它成功的太空维修,正是人类拓展空间疆域历程中坚实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3,(4):F002-F002
2003年是康·爱·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公式100周年的日子。这个被誉为“宇宙航行第一公式”的火箭公式将人类古老的飞天幻想,变成了宇宙航行的理想,进而又变成了今天活生生的航天现实。  相似文献   

14.
越界寻觅     
飞碟不时访问地球的今天,人类寻找地外文明的努力,仍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往往持这种看法:恒星一定像太阳,行星一定像地球,除了这种星系构造,就不会有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由于它的“太阳”是一颗发出高能辐射的脉冲星,它被看成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星系.事情也许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幻想片中,一个颇吸引人的题材是,蚂蚁或其他昆虫经过放射性的照射发生突变,长成了巨大动物以致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但是大自然防止了这种梦呓式的幻想成为现实.这是因为地球上每种生物的大小,都受到了某些不变性定律所制约.蚂蚁决不可能长大得像一匹马那样,人也决不可能缩小到像老鼠和鸟雀般大小.因为上述两例中的尺寸变化都会影响到质量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大小改变后的新生物产生新的问题.研究表明:动物的体积增加一倍,它表面的散热率就减少一半;相反,体积缩小一半,体内热量  相似文献   

16.
返航中的A340     
多数宇航科幻小说将人类征服空间的浪漫过程展现在读者眼前,而另一类科幻作家则争辩说,在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上,根本没有浪漫可言,因为你所做的每一桩事情都可能严重地威胁着整个航程的安全。《返航途中的A340》就是后一种观点的突出体现。一个宇宙航行者因为无法忍受孤独和寂寞,他擅自打开飞船的货舱,擅自开动了其中的货物,于是,整个飞船的灾难由此产生。 江渐离,197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长期旅居北京进行科幻文学创作,与星河、杨平、严蓬四人被戏称为中国先锋科幻小说的“京城四少”。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科幻小说《星空的诱惑》等。  相似文献   

17.
吴国兴 《太空探索》2005,(10):40-42
要将环境恶劣、荒无人烟、寸草不长、连细菌和病毒都“望而生畏”的火星,改造成像地球一样,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居住,听起来似乎是科学幻想,但国外很多科学家正在讨论和研究火星环境改造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也认为,对火星的改造在想法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此对火星的环境改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类一定能将这一幻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8.
如果外星球的先进文明来到地球上衡量地球生命的价值,那么我们人类会排列于老虎之前呢还是排列于蟑螂之后?想象一下,有一个极为先进的外星文明在每百万年进行一次的规模宏大的银河系人口普查中造访了地球,他们此举的目的在于估价和排列种类繁多的有机生命体——也许将据此来判断这些生命体被推进到更高级的进化阶段的价值.外星人会采用什么标准来进行判定呢?人类又能否排列于其他大大小小的动物之前吗?这看起来似乎不过是个幻想性的游戏,但可以告知人类很多关于他们在这个行星上所扮演的角色,广而言之,也包括他们在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黎明 《飞碟探索》2007,(8):48-49
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喷泉"让我们先回到1956年。那时候NASA都还没有创建,更没有完成登月飞行的壮举,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些远距离观察后揣摩得到的假设。当时,著名的科幻作家哈尔·克莱门特发表了一篇名为  相似文献   

20.
<正> 几千年来,人类幻想着能在“九重天外”找到自己的同类和邻居。月亮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只有一片荒沙和砾石,从来没有过生命的死寂星球。在那里如果没有特殊宇宙服的严密保护,任何生物将立即窒息而死。1976年7月20日,海盗一号飞船第一次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发回的清晰照片和全面探测数据表明,火星上不是人类能居住的地方,这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