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介绍了并行化编译器,在研制并行化编译器过程中,实现了一种开放式软件研制环境。主要分析了抽象语法树(AST),讨论了磁盘文件的结构及AST的写入和复原技术。  相似文献   

2.
Sun C编译器提供了在多处理器机器上优化代码的功能,被优化的代码可以使用系统上的多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从而大幅提高性能。通过研究编译器的并行化功能,告诉应用软件分析并行化的约束、并行化有依赖关系的循环,改进循环并行化以提高程序性能,以及进行显式并行化,并提出并行化建议,从而为应用软件提高效率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SMP机群的双层并行体系结构,研制出一种双层并行技术--在计算节点间采用MPI消息传递模式并行,而在计算节点内部采用OpenMP编译器指令模式并行.通过算例测试证明,采用该技术的航空CFD程序,并结合贪婪负载平衡分配技术进行并行计算,其效率可达94%,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DSMC方法的内在并行特征构造了两种并行算法,并在PVM环境下实现了并行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实现DSMC方法的并行化能够显著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不同并行算法能够达到的加速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LM-NS3D程序的并行化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VM为消息传递支持软件实现了低马赫数流动三维数值模拟程序LM-NS3D的并行化,考虑了通信优化、数据局部化及负载平衡等.在两种并行平台上测试表明可扩展性好,并行效率高.分析了测试结果,讨论了提高并行计算性能的一些途径,总结了该类型CFD程序的并行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GPU的脉冲压缩并行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达数字脉冲压缩实时信号处理中,常需要每秒完成几亿甚至几百亿次的运算,采用能够专注于执行高度线程化并行任务的GPU实现脉冲压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线性调频信号和匹配滤波器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GPU的脉冲压缩并行化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GPU的脉冲压缩并行化方法相对于CPU有百倍以上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7.
蚁群算法是一种具有高度并行特征的群智能算法,串行实现过程中具有收敛速度慢的特点,在将其应用到相依任务序列的单机调度问题中时,以任务在不同作业序下的完成时间为基础,建立了单机调度问题的TSP模型。以任务完成时间最优化为目的,实现了一种求解相依任务单机调度的改进蚁群算法,并基于GPU对其进行了并行化设计。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完成相依任务的调度处理,通过并行化得到了较高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8.
在多媒体环境下,利用borland C 编译器,开发应用程序;利用C语言实现对数据库文件的查询。  相似文献   

9.
流场计算程序并行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继昌  于跃  洪远麟 《航空学报》1993,14(8):427-430
利用“流场分区”的方法把流场计算程序并行化,并成功地在Transputer并行计算机上运行,并行效率可达到80%。介绍了流场划分、并行编程以及提高并行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用FPGA实现数控系统内置式PLC的方法.通过在FPGA内部实现PLC逻辑,并提供能够编译PLC指令的编译器,实现了数控系统对通用PLC编程语言的支持.所述方法在基于ARM FPGA的数控系统上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11.
区域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流量控制是区调处理流量控制事件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国内外流量管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在现有区域流量控制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流量控制方法,不同时段针对不同入口实施不同限制,并考虑了区域内机场的起飞航班,采用所述算法得出了具体的控制策略。最后仿真计算了这种控制策略下西安02号扇区的延误情况,并与现有的控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策略大大降低了航班延误,具有一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吴云  李应红 《航空学报》2015,36(2):381-405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是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新型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时间短、激励频带宽等显著技术优势,在改善飞行器/发动机空气动力特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际上等离子体动力学与空气动力学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鉴于此,从介质阻挡放电(DBD)、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特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流动分离、控制附面层、控制激波与激波/附面层干扰、控制压气机与涡轮内部流动、控制管道流动和飞行控制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际上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创新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方式,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复杂流动的非定常耦合机制,突破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ynergism of flow and noise control technologies relevant to both air and undersea vehicles. Because many review publications specifically focus on either flow control or noise control, this presentation will not provide an exhaustive literature survey. Sufficient citations will highligh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outline direct and indirect linkages, counterproductive linkages, and examples with no linkages between noise and flow control technologies. Hence, woven through out the individual sections is a focus on the various forms of linkage between flow and noise contro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终端区进场交通流特性参数研究对于解决复杂空域结构下航空器拥堵、航班延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元胞传输模型将进场航线划分元胞,并且在数理推导的基础上,基于Netlogo仿真建模平台搭建进场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仿真环境,对进场交通流的宏观涌现行为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交通流基本参数速度、流量、密度之间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三大基本参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数量关系,关系曲线相对应分为自由流、拥挤流和阻塞流三种状态,并且受到管制间隔、飞行程序、管制策略的影响。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可通过改变管制策略、调整管制间隔、优化飞行程序的方法使得交通流特性向着可预知的方向演变,因此对终端区交通态势的判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等离子体进行流动控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等离子体对流场作用的实现方法,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翼型大迎角分离流动的等离子体控制.利用CFD软件Fluent中的自定义函数接口,通过C语言编程在软件中引入DBD等离子体激励模型外加体积力源项,对NACA0015翼型大迎角下的等离子体控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DBD等离子体激励在抑制流动分离与增升减阻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流动控制效果与DBD激励器布置位置有直接关系;激励器的数量与激励强度均会影响流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Eulerian模型的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拓展公路交通中常见的Eulerian模型,研究了一种空中交通流量模型。利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对空中交通流量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对特定区域内流量进行控制。最后,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引入最优控制向量的方法改善了流量波动性大的情况,降低了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7.
平板附面层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求解电场中的拉普拉斯方程和赫姆霍兹方程的变形形式,成功地将等离子体激励对平板附面层流动的影响,以体积力向量的形式引入到NS方程之中.借助求解的电荷密度,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可确定德拜长度、最大电荷密度、形状因子等可调参数的取值原则,建立起平板附面层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方法,为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方法应用于外流及内流场中的强剪切流动控制,奠定关键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通过流动控制方法减小和控制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气流和低能流团,提高压气机或涡轮的效率和工作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国外研发的涡流发生器、射流注入、附面层抽吸、叶片附面层转捩控制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等流动控制技术的特点、作用机理和实验验证结果,以及国内在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流动偏转器对机翼失速特性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控制机翼失速特性的新技术--流动偏转器.通过对二维翼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动偏转器高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采用PIV测量作为流动显示手段,验证了较低雷诺数(Re=6.32×10<'5>)时流动偏转器对机翼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和止交设计方法,对流动偏转器在更高雷诺数(Re=1.76×10<'6>)下进行了风洞测力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偏转器可以有效控制机翼失速特性,能够抑制机翼大攻角下的流动分离,推迟失速攻角和增加升力.对测力实验结果的止交分析还给出了以16°到30°攻角范围内平均气动力最佳为目标的最优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20.
层流流动主/被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自强  鞠胜军  吴宗成 《航空学报》2016,37(7):2065-2090
摩擦阻力在民机总阻力中占很大比重,减少摩擦阻力对改善民机性能和实现绿色航空具有重要意义。层流摩擦阻力远小于湍流摩擦阻力,因此扩大层流区,甚至实现全层流流动,是减阻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形成了自然层流流动、全层流流动和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3种层流流动主动控制技术。本文基于减阻和流动不稳定分析,对3种控制技术的概念、方法、优缺点、可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层流流动控制技术的飞机的设计方法及维护(包括预防昆虫和冰粒等污染的措施)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概要地介绍了X21A、Jetstar、Boeing 757等飞机的HLFC飞行试验验证项目,结果表明了层流流动主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和困难性。本文也从原理到飞行试验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一种层流流动被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