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直线度误差评定的矩阵计算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新方法。文中用正交矩阵最小二乘法描述了直线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用该方法计算直线度误差的源程序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地-空导弹自适应最优制导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思想出发,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在建立地-空导弹最优制导律的基础上,考虑导弹质心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扩维的系统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再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非线性系统扩维Kalman滤波理论,推导出地-空导弹自适应最优制导律,进行数字计算,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地-空导弹的自适应最优制导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空蜂式火箭为空间载人飞行和深空探测辅平了道路,它在今年元月七日完成第1037次发射任务后宣告退役。这次飞行是从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发射场发射的。空蜂式火箭为研究云模型和其它的气象征兆开辟了高空摄影史,也为气象卫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颗 X-射线星就是空蜂式火箭发现的。后来发射的空蜂式火箭又发现了十二颗这种星并且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领域:X-射线天文学。第一张星际广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垂直发射舰空导弹转弯控制段的控制规律,并以某低空、超低空、近程舰空导弹为研究背景进行弹道优化设计,通过大量计算结果,分析了燃气舵最大舵偏角与工作时间、反馈回路参数等对垂直发射导弹弹道特性的影响。最后选取一组最优参数对全弹道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将垂直发射技术应用于对付近程、高速、掠海目标是有效的,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产某型号高速歼击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在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构成,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结构,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作控制增稳系统的真实性,使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集合概念设计计算大系统可靠度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处理具有表决器和相关部件的系统可靠度计算的问题。系统的结构特征采用逻辑联词“与”、“或”描述。而系统状态和部件状态之间的关系采用集合映射的概念描述。本文给出了算法的要点和一个算例。算例的源程序是用FORTRANⅣ编写的,并在FELIX C—256计算机上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7.
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产某型号高速歼击机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在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空-空机炮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文中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构成,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结构.数学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及其数字式三轴电传操纵控制增稳系统的真实性,使得所设计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机载火控系统的对空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火控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是飞机作战效能评估的重要内容.运用将影响图因子理论与兰彻斯特方程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机载火控系统的对空作战效能评估模型.计算了装备不同机载火控系统飞机的空战损伤比,效能指标反映了不同机载火控系统对空战优势的影响,并绘出了机载火控系统性能指标(瞄准误差、目标识别概率、占位时间)对飞机空战损伤比的影响曲线图,为改进空战飞机火控系统装备提供可靠依据.该模型为评估飞机空战效能奠定了基础,并具有实际作战指挥意义.   相似文献   

9.
HQ—61导弹武器系统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全天候中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用于攻击中低空入侵的各种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该系统有地空型和舰空型两种型号,地空型是将设备装在自行轮式越野车上,用于野战防空和要地防空;舰空型安装在中小型舰艇上,用于舰艇防空。它具有组成简单、导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空-地单光子通信系统的设计大都基于分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很难给出系统级的性能参数,为系统设计优化提供可信的支持.为了综合评价空-地单光子通信的系统性能,采用全链路系统仿真的方法,基于离散事件仿真器构建空-地单光子通信仿真的全链路系统,通过蒙特卡洛方法仿真模拟捕获、瞄准、跟踪过程和单光子通信过程,有效模拟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对空-地单光子通信系统的关键性能参数做出综合、准确的评价,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阳系远深距离的探测将是人类下一阶段深空探测活动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探测器连续推进动力技术的突破。从描述连续常值推力下太空飞行的施图林格解出发,对其中反映的深远空飞行任务有效载荷比、任务时间、飞行距离等关键参数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在特定任务时长、特定飞行距离要求下发动机比冲、功率需要满足的条件及其对有效载荷比、最终飞行速度等指标的影响。此外,基于二体轨道动力学对太阳系行星探测的大椭圆转移轨道和转移能量进行了推导,并对连续推力的太阳帆任务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指标做了理论性的计算。这些结论是对深空探测连续推力方案基础理论的归纳,可以为我国未来开展深远空探测活动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空-空导弹全向攻击随机最优制导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全向攻击的基本思想出发,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卡尔曼滤波理论推导出能使空-空导弹进行全向攻击的随机最优制导律。该制导律包含目标加速度反馈,能对付机动目标;当目标作非机动飞行时,最优制导律是变比例系数的比例制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最优制导需用过载、终端脱靶量均小于比例制导,特别是当导弹从目标前方攻击时,其制导精度大大优于比例制导。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DFT投影的宽带信号二维角估计算法. 该方法采用3个共面的均匀线阵,每一均匀线阵对宽带信号空间采样,然后进行空时二维DFT变换,在空时频率域对宽带信号进行投影变换,用MUSIC算法实现宽带来波信号方向余弦的估计. 利用3个方向余弦估值进行配对,然后求得来波的方位角和仰角估计. 该方法既保留了投影算法的优点,即不需要源的先验知识;不需变换矩阵和在低信噪比有好的性能,又避免二维谱峰搜索.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EISCAT雷达探测数据,分析计算了太阳活动高年夏季发生的一次强磁暴期间,极光区电离层对流电场、电导率以及焦耳加热速率等着重考察了E区热怪大气焦耳加热和F区离子摩擦增温与F区电子密度耗空的关系发现在下午东向极光电集流期间,电子密度最大耗空出现在F区300-325km高度,时间恰在积分的E区大气焦耳加热量大值和F区最大离子增温之后5-10min,耗空率达70%。  相似文献   

15.
针对空中靶标测试设备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新型空靶通用化测试系统,研究了其总体结构和功能特点, 讨论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和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6.
软件功能描述和源程序代码产生是软件自动生成工具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因此,本文给出两个智能方法用于解决其中的问题。描述算子附加知识包的方法提供了一个软件功能描述环境模型,并可以根据一般性知识或标准及用户使用常识优化软件功能描述;层次性辩识网的方法用于解决源程序代码产生中的微、宏决策问题,使软件自动生成过程有更大的灵活性。 本文所介绍的两个方法已应用在菜单式用户界面生成器中。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位于赤道异常区的深圳站(22.59°N,113.97°E)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及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监测到的GPS-TEC数据,统计分析华南地区电离层闪烁与TEC耗空同时出现、电离层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3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现象均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闪烁与TEC耗空同时出现、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分别主要发生在纬度为19°-23°N,21°-24°N和24°-26°N的空间区域.探测到闪烁和TEC耗空同时出现、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的时间分别主要分布在20:00LT-22:00LT,21:00LT-23:00LT和22:30LT-23:30LT.闪烁与TEC耗空同时出现、闪烁单独出现和TEC耗空单独出现3种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对应了华南地区不规则体和赤道等离子体泡(EPBs)从产生到消失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空时交织码     
提出了一种可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获得分集增益的满速率满分集空时码.由于所设计方案在不同的天线上设置不同的随机交织器,因此称之为空时交织码.证明了该码满足准静态频选衰落信道满分集准则,并且无速率损失.由于方案仅在各天线处增加交织器,因此易于推广至多个发射天线的场景.同时交织器还使接收机可通过迭代检测逼近最大似然检测性能,因此分别设计了两种迭代接收结构,一种是直接在卷积关系与相等关系间迭代,另一种是在叠加关系、多路卷积关系与相等关系间进行迭代.这些简化了接收机复杂度,使之随发射天线数线性增长.与频选信道中的其他空时码方案相比,该方案在速率、分集以及复杂度方面做出了有效折中.仿真表明,瑞利块衰落信道中该码性能接近多重分集理论曲线.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时分多址系统的特殊性质,并结合已有的时分多址系统中共信道干扰抑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系统的,不依赖于用户空间特征估计的空分多址方案.方案采用自适应天线和软波束形成技术,能够在时分多址基础上实现多路信号的空分接收.文章给出了在GSM系统中应用该技术的仿真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形成正交接收,发送波束,从而保证共用相同信道的多个用户间的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基于前置追踪攻击模式的空空导弹发射控制参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系统误差分析的仿真结构,研究了机载雷达误差对导弹发射控制参数计算精度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