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特 《太空探索》2012,(7):46-47
面积1平方千米的望远镜镜面达到1平方千米的望远镜即将矗立在大地之上!当然了,人们并不是真的要建造一个面积1平方千米的大家伙,而是要建造一个信号收集能力相当于1平方千米镜面收集能力的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  相似文献   

2.
来自20个国家的科学家正在制订一项规模庞大的计划,以建造一个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这个望远镜阵列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大陆,能够揭示行星、星系的诞生和暗能量的谜团,同时也可用于搜寻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中国"天眼"正式面向全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中国"天眼"又称FAST,是一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写为FAST),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的喀斯特巨型洼坑中,是目前全球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强的射电望远镜。  相似文献   

4.
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如果你在火星上用手机拨号,地球上的它能收到信号。"这个"它"指的是上海佘山的65米射电望远镜。2012年10月28日上午,"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落成仪式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成立50周年暨建台140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佘山的65米射电望远镜现场隆重举行。在落成仪式上,高70米、重2700多吨、主反射面直径65米的  相似文献   

5.
正绿岸射电望远镜绿岸射电望远镜是地球上最大的全动射电望远镜,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山区,这里四周被群山环绕,有助于阻挡这个射电望远镜以外的无线电波。绿岸射电望远镜大约43层楼高,重7700吨。其中,碟形天线活动表面长110米、宽100米,由2000多块小型反射板组成,所获数据量可以达到每秒1千兆字节,就扫描频率范围而言,是"阿雷西博望远镜"的300倍。  相似文献   

6.
正FAST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架设在中国贵州喀斯特洼坑中的"大锅",是目前世界上单口径最大也是最为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为我们探索宇宙之谜开启了另一扇窗户。除了进行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诸多研究外,FAST还将监听太空中特定波段的信号,寻找地外文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星人"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7.
射电大文学家杰奎林·休伊特在位于圣奥古斯丁平原上的超大阵列射电望远镜的中心控制生中坐下,开始了她计划中的观测工作.超人阵列是由27台时电望远镜组成的集合,其中每一台都有一个直径超过24米的截抛物面大线.这些大线尽可能离得远一些,与位于中心的控制室形成Y形,每个臂上最远的望远镜离中心有24公里远.这些抛物  相似文献   

8.
耳东 《太空探索》2012,(2):50-51
目前,由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荷兰、南非、英国等全球20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筹划建造的,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阵列(SKA)已经进入倒计时。据悉,SKA由3300个15米口径抛物面天线和250个直径约60米AA(Aperture Array)低频孔径阵组成,分布在3000千米范围形成旋臂阵列望远镜,为人类认知宇  相似文献   

9.
行星连珠     
《飞碟探索》2008,(6):56-56
在2008年3月6日,从地球看去,水星、金星和月亮出现在非常接近的位置。这张行星合照片摄于澳洲新南威尔士省的纳拉布赖小镇附近。前景为澳洲密集阵列射电望远镜,它总共有6座射电望远镜,每一座都比一栋房屋还大,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射电望远镜之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行星合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这次行星合非常容易在日出前拍摄到,因为它们都是天上最明亮的星体之一。在这张凌晨所拍摄的照片中,水星是三个明亮星体中仰角最高的一颗。  相似文献   

10.
<正>有着"天眼"之称的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开始接受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天眼"的反射面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在此之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四处的射电望远镜,这也是我国第五个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和启用在人类认识太空、探索宇宙及  相似文献   

11.
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可见度噪声之间的相关性不但影响灵敏度的大小,而且影响阵列冗余对灵敏度的优化作用.本文研究对可见度噪声相关性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目标场景亮温分布和接收机等效噪声温度,并利用仿真方法进行验证.通过灵敏度仿真实验,证明经过阵列冗余优化可以实现对灵敏度的优化,并且优化程度受到冗余基线可见度噪声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10):63-63
1.5 2011年7月13日,12周前出现在土星表面的小小白点现在终于发展成了一个可怕的巨型风暴,肆虐土星北半球中纬度。这是人类在土星上迄今观测到的规模最大、最剧烈的风暴系统。这一风暴在南北方向直径超过1.5万千米,这几乎相当于地球赤道长度的1/3。风暴的面积大约40亿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3.
在SKA设计中实现干扰零点形成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KA(平方千米阵列)的设计中,采用相控阵技术的一个原因是想利用其自适应零点形成技术来抵抗频率干扰。介绍了一种在该类系统中适用的自适应算法PASTd,该方法利用子空间跟踪技术区分子空间,然后据此在干扰方向形成深的零点。在一小型相控阵中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收敛快且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4.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最神秘莫测的莫过于黑洞。如今,这个试图用引力把自己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家伙,在"核光谱空间望远镜阵列"(NuSTAR)的捕捉下,终于现出"真身"。2013年1月10日,据美国航宇局网站报道,"核光谱空间望远镜阵列"拍摄到鹿豹座方向两个神秘黑洞  相似文献   

15.
正在贵州省中部地区,有一个面积1974平方千米、人口40多万的小县——瓮安县。20世纪末,因为在县城西南16千米处的瓮安县磷矿地区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动物胚胎化石,使瓮安这个偏居一隅的小县城备受瞩目,也震撼了整个生物学界。现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都要经过"胚胎"发育这一过程:卵子受精后形成受精卵,或称为合子,绝大多数合子发育都会由一个细胞分裂成2个、4个、8个乃至2n个细胞,直到  相似文献   

16.
吴鑫基 《太空探索》2003,(10):29-31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美丽国家。人口不到2000万,但却是一个天文学研究的大国,特别是身电天文学研究一直处在世界最先的行列,它们在帕克斯的64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可以与北半球的几个比它还大的射电望远镜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sper硬件平台的射电望远镜数字系统正在被广泛应用.在Simulink中通过调用Casper模块可以实现复杂的数字信号设计,加快FPGA开发射电望远镜系统的效率.利用Casper模块和Simulink中Xilinx模块设计射电望远镜单元样机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完成子带的抽取、下变频和整体频谱分析等功能.在Casper通用硬件平台ZYNQ7020上进行相关功能的仿真,验证了利用Casper模块和Xilinx模块设计基于FPGA的射电望远镜单元样机信号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自从赖尔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以后.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和成像观测能力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光学望远镜,在这之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风靡全世界,至今仍具强劲的发展势头。跟得最快的要数荷兰的射电天文学家;在英国1964年开始启用等效直径1.6千米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2年后.荷兰天文学家就  相似文献   

19.
宇宙探索     
射电望远镜和类星体接收射电波探测射电宇宙的望远镜为射电望远镜。它由接收盘面、天线和计算机组成。盘面越大,所获得的信息越详细,图像越清晰。所以,巨大的盘面就成了射电望远镜的主要标志。接收盘面将入射的射电波反射到天线上,天线因而产生电子信号,信号被送到计算机上储存起来,最后转换成电子图像。1955年,英国在曼彻斯特建成了抛物面盘面直径达76米的焦德尔班克射电望远镜,成为唯一能跟踪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此后苏美早期卫星的大型射电望远镜。1971年德国建成了更大的射电望远镜,可活动的盘面直径达100米。1974年座…  相似文献   

20.
英国赖尔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射电望远镜实现成像观测,分辨率也能与光学望远镜并驾齐驱.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技术,陆续发展了综合口径技术,研制更为强大的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与工作频率成正比,高频观测容易获得比较高的分辨率,对于相同口径的天线,波长为1米时的分辨率比波长为1厘米时的分辨率要差100倍.尽管波长短时,天线和接收机的技术要难得多.这些也导致天文强国在发展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时对低频段的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