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3,(4):4-5,9
2月28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宣布,由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担任中国探月筹备工程总指挥,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担任该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由此,中国的探月工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我国今年将启动探月工程的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雄厚,为什么要启动探月工程,其意义何在?出席“两会”的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3.
据2 0 0 4年2月报导,2 1世纪头2 0年中国对月球的探测,将按“绕、落、回”三步有序进行。第一步“绕”,拟于2 0 0 7年之前发射1颗月球卫星。有关这项探测的工程正在进行中。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总设计师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孙家栋院士,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第二步“落”,计划于2 0 10年以前发射带有着陆器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第三步“回”,计划于2 0 2 0年前完成从月球取回土壤和岩石样品的工作。中国探月计划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4.
正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拓者。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后,欧阳自远院士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以及探月二期、三期的方案与科学目标,为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了贡献。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欧阳自远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18(2):27-27
据新华社报道3月1日下午4时13分,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预定撞击点,标志着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据悉,此次撞月是为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着陆积累经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称,中国探月第二期工程确定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紫晓 《航天》2009,(4):8-9
在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圆满成功的同时,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也已启动。 据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透露,对一期工程的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的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用于试验验证二期工程轨道、测控和软着陆等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降低二期工程的技术风险。同时,嫦娥二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由120米提高到10米,深化月球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月球-全球-1着陆器将于2015年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月球着陆器的软着陆技术。月球-全球-2轨道器计划于2016年发射,将先后在距月面500km、150km和50km的高度上飞行。2017年计划发射的月球-资源-1着陆器,将是搭载大量科学载荷和承担相应探测任务的月面科学研究站。与苏联时期所研制的月球车相比,分别在月球-资源-2和月球-资源-3着陆器上搭载的俄罗斯新一代月球车——月球车-3和月球车-4,将携带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精确分析采集样品的化学成分、光谱特征等。其运行模式包括行走、勘察、接近目标、接触目标和样品采集与分析,将对月球极区表面环境进行全面探测。结合对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的介绍,针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提出如下建议:探月任务的实施,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借鉴国外探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为形成独立的月球科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星际 《航天员》2009,(1):60-63
2008年,无疑是个航天大年,在这一年,印度所进行的探月活动是仅次于中国的神七出舱活动的大事件:2008年10月22日,也就是在中国“嫦娥一号”完成全月图的拍摄后,印度将一颗名为“月船一号”的探测器发射升空,随后在2008年11月14日晚,“月船一号”释放了一颗月球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09,(4):70-70
2009年6月16—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的100多位科学家,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航天器工程》作为特邀学术期刊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交流主题包括: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Lunar Geophysics);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4,(3):45-45
由于其投资1亿美元的月球轨道探测器计划进展迅速,深受鼓舞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把该无人探月器的发射时间提前一年,即从2008年提前到2007年,甚至有可能更早。称为“月船”1号的该探测器主要任务之一是寻找月球上的聚变燃料氦3。在为期两年的探测中,它将获取月面高分辨率的地质、矿物学和地形测量图。该项目一位负责人称,新的发射日期是切合实际的,因为火箭和探测器本体基本上都是现成的,有效载荷的制造工作也已启动。他说,该探测器将以印度2002年9月发射的“气象卫星”所用的平台为基础,设计配置将在3月底冻结,实验有效载荷也将在年底前冻…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工程专家和科学家6月20日完成了一项重要评审,将有助于确定重返月球和建设月球前哨基地所需的系统.这次3天的"探月能力方案评审"为耗时9个月、由NASA总部探测系统任务署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2.
水客 《航天员》2009,(4):62-63
北京时间2009年6月19日凌晨5点,NASA发射两颗卫星探月。这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美国是最先探索月球的国家之一。从卫星“绕月”到“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再到如今“重返月球”计划中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美国的月球探索已进入更深屡次。月球,田其独特的空间位置,被美国视为太空探索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13.
黄希 《中国航天》2010,(10):23-24
<正>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中国探月工程原总设计师、现高级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7,(1):28-29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6年12月4日公布了“全球探测战略”的初步内容和拟议中的美国月球探测体系。“全球探测战略”和探月体系是实现美国重返月球构想的两个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美国与八国签署联合探月协议、建立“国际月球网”的情况及美印媒体的反应,分析了美国签署联合探月协议排除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两个月球探测器的任务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其科学目标、有效载荷与探测任务,总结了LRO和LCROSS的初步探测成果,提出了对未来月球探测的几点启示:①月球南极是探月竞争的战略制高点;②高分辨地形测绘是探月重点;③月球上的水是热点科学问题;④月面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3,(4):8-9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前不久撰文,对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欧阳院士认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体现,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月球探测必将带动和促进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生要补充。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参与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此外,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全球性,国际合作的范围也极其广泛。因此,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必将有利于在国际外空事务中维护我国的权益及推进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月球重力场制约着近月外空间物体的运动,同时环月飞行器的运动也反映了月球重力场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探讨了利用月球卫星地面跟踪资料,求定月球重力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环月卫星的轨道高度、地面跟踪采样时间间隔和跟踪精度等对月球重力场求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他国探月记     
1959~1976年是月球空间探测的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月球硬着陆、软着陆和绕月飞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并且在1969年,人类最终实现了登上月球的夙愿。前苏联进行了三次不载人的月球取样返回,获得了0.3千克的月壤样品;美国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带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阿波罗”计划,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一项科学工程,共投资256亿美元,产生了3000多种应用技术成果,带动了1960~1970年代整个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最近有资料显示:“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是1:14。从1976年到1994年长达18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没有进行过任何成功的月球探测活动。人们的重点集中在:消化、分析与综合研究月球探测数据和资料;通过月球探测带来的大量高新技术向各种民用和军用领域转化和应用;总结月球探测耗资大,效率低,探测水平不高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月球探测获得的技术为基础,建设国际空间站,研制新的空间探测技术,如航天飞机、大推力火箭、高效探测仪器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深空进行科学和技术准备。21世纪新的探月高潮再次兴起,令欧空局骄傲的“智能”1号不辱使命,可说是开启了高潮的前奏。在中国探月卫星即将发射之际,我们不妨回顾前人的探月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月亮女神探月计划及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在顺利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后,于北京时间2009年6月11日受控落月.该探月计划在一箭三星组网探测月球背面重力场、有效载荷创新设计、科研活动组织、成果产出、公众参与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有许多亮点,对我国探月工程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综合回顾、分析和评述了月亮女神探月计划的任务、探测器、轨道与飞控、重要事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