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1999,(1):14-14,18
七七事变前夕,国际知名学者冯·卡门教授在清华大学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系。在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为配合国家“两弹一星”研制,以发展航天技术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工程力学系、自动控制系和动力系,为国家培养航天科技人才。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通过发展航天科技,带...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新材料不断的涌现出来,它们首先在航天技术、军事技术上得到应用。这样就对新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航天技术,空间站、长寿命卫星的研制与发展,航天材料环境模拟试验及其评价工作更为重要。对航天材料进行综合模拟与评价,通过各种科学测试手段,对任何材料在进行实际使用之前进行鉴别,确保提高材料质量和可靠性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叙述了航天材料进行综合模拟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及材料在紫外、真空、温度等多因素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经济和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逐渐向民用领域扩散,造福民众。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坚实的国防工业基础。在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历史上,军民融合一直受到关注,其军转民、国防技术商业化、国际科技合作,以及相关政策、管理体制与决策机制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和强化。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军转民、民转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世界军民一体化的典范。美国在航天技术转移政策、管理和促进措施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经  相似文献   

4.
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对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的报道,本刊将从1991年第7期改名为《中国航天》。改名后,本刊将继续报道世界各国导弹与航天发展动态,分析各国航天发展战略,介绍导弹与航天领域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展望人类开拓空间的广阔前景,探讨航天高科技对国民经济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将刊登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提高我国航天技术水平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5.
靳颖 《卫星应用》2013,(5):32-35
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是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载人航天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带动众多科技学科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和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载人航天所形成和带动的相关产业推动了太空经济的发展,世界上主要航天大国都把载人航天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航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各航天国家对航天的投资都在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以下,但目前在轨道上工作的300颗卫星,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占全世界国民总产值的2%。航天技术几乎可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催化其更新,促进其发展,为其所利用。航天技术可以带动基础技术,支撑高新技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它的经济效益特点是“投资在政府,收益在社会”。正因为如此,航天技术一直在发展壮大,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对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的报道,本刊将从1991年第7期改名为《中国航天》。改名后,本刊将继续报道世界各国导弹与航天发展动态。分析各国航天发展战略,介绍导弹与航天领域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展望人类开拓空间的广阔前景,探讨航天高科技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将刊登有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摘登: 一、国家责任与和平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航天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为己任,全力以赴确保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积极推动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应用领域转化,努力推进国际市场开拓与交流合作,为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航天科技工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谭邦治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历史时期,航天科技工业也正进入以研制型号多、技术要求高为主要标志的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新形势必然具有新的特点,也势必带来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只有对此有透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对航天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航天科学技术在支撑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突破关键技术、拓展转化应用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考虑到各类航天技术在创新程度、社会经济价值方面存在差别,区别其特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推动措施,才能促进航天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服务。本文对航天重点发展领域进行特征分析,并提出以空间科学探索带动工程、空间基础设施服务工程、航天技术转化众智工程为抓手驱动创新与应用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