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雯 《中国航天》2007,(9):30-36
俄罗斯的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于2005年底制定并提交了《2006~2030年俄罗斯载人航天发展规划构想》。这一规模宏大、任务性质崭新的构想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关注。2006年5月24日,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总裁、总设计师尼古拉耶·尼古拉耶维奇·谢瓦斯季亚诺夫在接受俄罗斯《宇航新闻》杂志采访时,讲述了此发展规划的构想、多次运输航天系统"快船"方案和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段发展提案。本刊特此刊出,以飨读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谢瓦斯季亚诺夫已在今年年中被迫下台,原因就是他提出的大胆计划不切实际,与俄联邦航天计划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质子号(俄罗斯)李双庆质子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61年。它是前苏联第一种不是从弹道导弹发展而来、而是新设计的运载火箭,设计和研制工作以切洛梅设计局为主进行,制造工作由赫鲁尼切夫工厂负责。科罗廖夫设计局、格鲁什科设计局、科斯伯...  相似文献   

3.
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在航天领域内的交往日益增多。前不久,应苏联通用机械工业部的邀请,我们有机会到苏联访问。访问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苏联液体火箭发动机等方面的几个重要设计机构,其中包括能源机械联合体(原格鲁什柯设计局)、科学生产联合体(原扬格尔设计局)、能源科学工业联合体(原科罗廖夫设计局)、热过程研究所及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В.П米申博士来华交流讲学时应本刊之约而撰写的。米申系原苏联科学院院士,长期主管原苏联航天活动,他曾继科罗廖夫之后任科罗廖夫设计局局长和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都在各自的航天发展规划下开发自己的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美国在取消"星座"计划后,新太空计划以载人火星登陆为目标,其新型货运火箭将以航天飞机和"星座"计划的技术为基础进行研发,而载人火箭的研发则似乎更依赖于商业公司。俄罗斯明确了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的计划时间表,正在重点研制联盟号火箭改进型和安加拉7火箭。欧空局的未来载人登月、登火星计划拟分别在2025和2035年之后实现,阿里安5液体主发动机捆绑固体助推器的方案仍是主要趋势。日本正在研发H-2B火箭,未来10年可能会设计探月载人火箭。印度计划于2015年前后实现载人航天,未来最有可能使用的载人运载火箭为GSLVMK3。  相似文献   

6.
以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格鲁什科的名字命名的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公司成立于1989年,由参与气动实验室特别设计局(GDL-OKB,火箭发动机设计局)工作的所有设计局、试制厂、试验中心和生产厂组成。从早期的气体动力学实验室算起,在其60年的历史中,该公司共研究了150多种火箭发动机。几乎所有前苏联/俄罗斯运载火箭都装有该公司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宇宙神3和宇宙神5运载火箭也采用了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的发动机。它用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在1996年1月战胜了美国最著名的几家发动机制造商而一举夺标,随后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9,(5):47-48
俄联邦航天局4月初签发了总价值约12亿卢布(3700万美元)的两份合同.以开始设计能将宇航员送往月球的下一代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它在4月2日宣布.进步中央特别设计局战胜了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航天中心.将负责设计“罗斯”M火箭。这种液体火箭将在俄拟新建的东方发射场发射.正在按价值3.75亿卢布的合同开展设计。进步设计局准备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和马卡耶夫国家火箭中心共同开展该火箭项目。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9月和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21工程作为跨世纪的载人航天工程,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协调面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是整个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二号F。2013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后,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启动了执行空间实验室任务的T2、Y11火箭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简讯     
美俄将联合进行商业卫星发射 美洛克希德公司已决定与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公司合资成立从事商业性卫星发射服务的洛克希德—赫鲁尼切夫国际公司。洛克希德的空间系统分部擅长于军用卫星的设计及建造,而赫鲁尼切夫公司则以建造质子号运载火箭驰名,是俄罗斯生产火箭的主要厂家。这家公司的发射价格为3000~3500万美元之间,仅相当于阿里安4火箭的一半。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对美俄联合争夺卫星发射市场深感担忧。 (信)美俄签署联合载人飞行和火星探测两项协议 1992年年底,在美俄首次航天政策年度咨询会上,美NASA局长戈尔丁与俄航天局长科普捷夫在莫斯科签署了载人航天飞行和火星探测方面的合作协议。载人航天飞行协议制定了一名俄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09,(9):38-39
2009年4月5日,是苏联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梁赞斯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梁赞斯基是苏联科罗廖夫为首的航天总设计师委员会的重要成员,这个委员会决定苏联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道路。梁赞斯基在这个委员会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提出火箭和航天器的控制方式和确定无线电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11.
张万周 《中国航天》2003,(6):10-10,13
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当时以第88研究所的第52设计局为基础,组建了以俄罗斯著名科学家和设计师切洛梅的名字命名的切洛梅设计局,主要从事海军用导弹的研制。几经改组,该设计局成长为今天的俄联邦统一企业,成为俄重要的火箭航天科研生产中心。从这里诞生的有洲际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各种用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的马可耶夫机械工程设计局,本是负责研制潜射弹道导弹的机构。目前它与美国海射火箭投资商联合成立了一个海射服务公司,目标是实施一项把俄国库存的潜射弹道导弹改为商用运载火箭的计划。 该计划的第一个任务是,使用80万美元,4个月时间,完成在SS—N—20第一级固体发动机上面加上SS—N—23的一、二、三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构成一种名叫Surf的4级运载火箭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在第12届中国航展上了解到,我国已启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功。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火箭。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小军说,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按照载人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在近期可以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的环月、绕月等演示验证  相似文献   

14.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5,(11):22-22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大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火箭技术,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二是空间技术,即研制高可靠、长寿命的应用卫星。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使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覆盖不同轨道、各种运载能力的完整的火箭型谱,可满足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航天发展对系列运载火箭的需求。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5米,并捆绑有不同组合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采用模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15,(4):63
<正>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二一一厂)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集成企业,唯一的氢氧发动机制造企业。公司先后从事飞机修理制造、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等工作,在航空、航天两大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绩。截至2014年底,研制生产项目共15个型号、139发火箭,占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68.5%;曾用不到两年时间,圆满完成了舱外航天服承力结构主体研制任务;目前正在研制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及应用于长征五号火箭的一级大氢氧发动机和二级氢氧发动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首次月球探测工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上,由私营企业投资研制运载火箭的情况并不多见。美国休斯敦航天服务公司正是这样的合资公司之一。该公司计划研制一种名叫佩尔什马(即航天工作马)的运载火箭,以便同美国的航天飞机、德尔它火箭,以及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展开竞争。本文将对这种运载火箭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大篷车(美国)孙广勃大篷车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系列是由航天服务公司设计的。1990年,该公司被EER系统公司买下,所以这种火箭现在属于EER系统公司。1981年8月,当时的航天服务公司曾从得克萨斯附近的一座岛上对它的第一种火箭(称为灰毛...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航天工程陆续启动,对航天运载火箭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体火箭发动机(简称液体动力)是航天运载器的心脏,其  相似文献   

19.
“东方”号发射成功之后,前苏联的飞船设计功臣科罗廖夫便开始着力酝酿新的航天计划。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规划,不久之后,科罗廖夫拿出了两项计划——“东方”ZH飞船和“联盟”复合体。对于当时的前苏联来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创造新的第一,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科罗廖夫提出的这两项计划都是长期性计划,不可能马上见到成果。在这种压力之下,他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计划。  相似文献   

20.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8,(2):22-23,28
1997年世界航天活动大事记庞之浩1月德尔它运载火箭1月17日在发射美空军的全球定位系统(GPS)2R卫星时发生爆炸。这次爆炸是卡纳维拉尔角1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不载人航天发射事故。阿根廷首颗通信卫星1月30日用欧空局阿里安4火箭发射。卫星载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