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建成的 GXJ-100S 高压校准激波管系统,它由 GXJ-100高压校准激波管装置,气体供给与回收系统,电、气动控制与液压系统,测试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其技术性能为:最大阶跃压力△P_s=109MPa,平台压力持续时间4~8ms,幅值不确定度小于±6%,不重复性小于±4%,平台稳定段压力不平度小于±2%,前沿上升时间小于0.05μS。文中还讨论了某些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熔炼-机械合金化制备了LaMg11Zr+200%Ni储氢合金,研究了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由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合金经球磨20h后近于非晶化,但还存在一个微弱的LaMg衍射峰,合金颗粒的粒度为2~5μm,且有轻微的团聚现象.熔炼-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合金球磨20h后达到完全非晶化,合金颗粒大小更为均匀,呈规则的球状或近球状形态.熔炼-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比机械合金化制备的合金小,但循环稳定性和高倍放电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饱和土渗流原理,采用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土工膜铺设范围和方式对边坡土体水分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粉土边坡而言,坡顶后缘完全被膜覆盖时,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幅度最小。坡脚前缘膜的覆盖范围对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变化幅度较大;土工膜边缘采用包边处理后,坡肩土体的含水率变化幅度呈减小趋势。包边深度基本不影响土体含水率;阶梯形包边处理的边坡土体含水率变化幅度要小于直线形包边处理的。对粘土边坡而言,土工膜不同覆盖范围对坡肩处土体含水率的影响很小;而坡脚处土工膜覆盖范围的不同对该处土体含水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土体含水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膜的覆盖范围越小,土体含水率的增长趋势越明显。这表明,土工膜在坡顶后缘的覆盖范围对控制边坡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幅度至关重要。相同条件下,阶梯形的土工膜铺设方式比直线形的效果要好,包边铺设比未包边铺设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4.
TC4-DT钛合金不同热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TC4-DT钛合金在温度850~1 000°C,应变速率0.01~10s-1,变形程度为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建立并验证高温应力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TC4-DT合金在950°C以下的较低温度变形时应力软化现象非常明显,在950°C以上高温度变形时,低应变速率(如.ε=0.01s-1)促进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发生,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如.ε=10s-1)时,一般只发生动态回复现象;并验证试验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规律服从Z参数的双曲对数函数形式,模型预测应力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3%。  相似文献   

5.
运用PIV技术对充分发展的水平槽道内稀疏湍流两相流中的颗粒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中壁面雷诺数Rer=430,使用颗粒为直径60μm的聚乙烯微珠,测量了0.1%和0.5%两种质量荷载.研究发现,颗粒最大浓度出现在y+≈10的位置上.对两种质量荷载,下壁面附近的颗粒体积分数最大值均远小于10-3量级,仍属于稀疏两相流.槽道下壁面附近,向上运动的颗粒概率大于向下运动的颗粒,两者概率的差异随着法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y- =10~30的范围内,颗粒相“喷射”事件(Q2)和“下扫”事件(Q4)概率分别显著地大于和小于当地流体对应值.颗粒相主要通过促进Q2且抑制Q4来实现对流体湍流的影响,颗粒的这一作用随着法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空气助力改善液滴雾化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新型的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其目的是探索新型内混式喷嘴在添加空气助力下增强混合改善雾化质量的应用性能.试验采用4组不同几何结构参数的内混式空气雾化扇形喷嘴,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不同气压、不同水流量等工况参数下雾化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 D32和喷雾锥角等雾化性能参数,并对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流量为定值时,SMD随着气压的增加明显减小,在0.8MPa到达极小值后趋于稳定,喷雾锥角随气压的增大先变大后减小;气压为定值时,SMD随着水流量的减小逐渐减小,喷雾锥角随着水流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比较不同几何结构参数,# 1-2内混式空气雾化扇形喷嘴在4组喷嘴中具有最好的雾化效果,当气压为o.8MPa,水流量为20L/h时,SMD极小值为16μm.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SiC颗粒的高温氧化和增重实验,研究了SiC高温氧化规律和氧化动力学,探讨了SiC高温氧化后SiC_p/Al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SiC颗粒氧化增重随氧化时间增加,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符合抛物线规律。SiO_2氧化膜厚度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加。氧化温度低于900℃时氧化速度较慢,超过1 300℃时氧化膜厚度随氧化温度增加而增加不明显,SiC颗粒表面氧化处理应以氧化温度为1 100℃和氧化时间为10 h为宜。SiC颗粒氧化处理可使SiC_p/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形成Al_2O_3界面相,而有效抑制了界面相Al_4C_3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高温合金用水蒸气作冷却润滑剂的绿色切削,研制了600~800 W的小型过热水蒸气发生器,并用YG 6硬质合金刀具对镍基高温合金GH 4169进行了单因素切削试验,效果明显:用水蒸气时,与干切、乳化液相比,主切削力分别减小了15%~20%和10%~15%,切削温度分别降低了20%~30%和10%~20%,并建立了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变形系数也有减小;切屑多为螺卷屑。由于水蒸气分子直径远小于乳化液中水包油粒径,气态水分子容易进入刀-屑间的毛细管,故具有良好的冷却润滑性能。水蒸气可替代乳化液作冷却润滑剂,且来源广泛,又无污染,从而可实现高温合金的绿色切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稀土加入三种电沉积镍基复合镀层Ni—B_4C、Ni—TiC、Ni—ZrO_2前后,在850℃时的氧化行为。通过金相观察、ESCA(光电子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表明:镀层中不同的复合颗粒和稀土两者对镀层的抗氧化能力均有影响。其小不同种类的颗粒对镀层抗氧化能力所产生影响的差别很明显;而稀土对镀层抗氧化能力影响的差别较小,且影响的程度比较接近。另外,两者影响的机理也不同。颗粒是通过分解、扩散等过程改变表面膜的组成来影响的,而稀土则是从提高膜的致密度和膜与基体的粘附性来影响的。作者认为,它们的影响既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TiAl合金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喷涂和激光重熔复合工艺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Al2O2-13% TiO2(质量分数)复合陶瓷涂层.用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涂层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同时对涂层的磨损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经过激光重熔处理后,陶瓷涂层颗粒细化,片层状组织得以消失,致密性提高,获得了基本没有裂纹等缺陷的重熔层.由于陶瓷材料导热系数较低的影响,激光重熔时无法使整个陶瓷层实现重熔,重熔后的陶瓷涂层形成了晶粒细小的等轴晶重熔区、烧结区以及片层状残余等离子喷涂区.激光重熔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其耐磨性能也明显优于原等离子喷涂层.  相似文献   

11.
横向流动条件下多孔射流是污水排放中的一种常见流动,对其稀释特性研究对于污水排放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aser Induced Florescence)对横向流动条件下1、2和4孔射流的浓度场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多孔射流可分为未合并区、过渡区和已合并区;在未合并区内,多孔射流中的第一个射流浓度轨迹线和稀释度变化与单个射流情况相近,在射流近区和远区,无量纲浓度轨迹线与下游距离分别呈1/2和1/3指数关系;后面射流的浓度轨迹线和稀释度变化相近,受第一个射流的遮挡和卷吸作用,其弯曲度和稀释度变化小于第一个射流,说明作用于后面射流的横向流速小于第一个射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损伤的微波扫描固化快速修补,提出选择吸波性能优异的Fe3O4作为环氧E51+DDM体系的微波吸收剂,利用超声设备对Fe3O4粉体进行分散,研究了Fe3O4添加量对微波扫描固化速度的影响并探索其增速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备Fe3O4体系的玻纤/环氧复合材料试验件,研究了添加Fe3O4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O4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吸波能力进而加快体系的反应速率,且在添加量为1%时对体系的增速效率最高,与纯环氧体系相比其固化时间缩短了24%;与未加Fe3O4纯体系相比,添加1%Fe3O4环氧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5℃,拉伸模量提高了5.8%,但两者的拉伸强度相当,弯曲强度及短梁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9.0%和6.5%。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浸镀的方法,通过改变Mg,RE的添加量来制备不同成分合金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盐雾实验、腐蚀失重测试来分别研究Mg,RE添加量对55%Al Zn 1.6%Si Mg RE合金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最佳成分的合金涂层电化学测试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物相分析,与55%Al-Zn-1.6%Si进行对比,判断其腐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g能细化晶粒,强化晶界,1.5%Mg添加量耐蚀性最为优异;RE可以减小熔液表面张力,细化晶粒,提高耐蚀性,0.12%RE添加量较为合适;Mg和RE的加入使涂层中Al发生了择优取向,使涂层中的择优晶面的数量减少,涂层表面电位趋于均匀化,微电池腐蚀的驱动力变小,从而导致了涂层的腐蚀速度降低,在腐蚀溶液中耐蚀能力增强,55%Al-Zn-1.6%Si-1.5%Mg-0.12%RE合金涂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983 V,自 腐蚀电流密度仅为16.91 μA/cm2。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N2 H4 ·H2 O、NaHSO3、N2 H4 ·H2 O—NaHSO3混合液以及添加辅助剂的N2 H4 ·H2 O—NaH SO3混合液在处理电镀铬废水中的效能。结果表明 ,应用这些化学清洗剂可以处理镀铬废液 ,实现了电镀铬水槽边循环并形成了含铬废水处理与电镀生产工艺融为一体的新工艺。这种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电镀含铬废水先污染后治理的未端治理工艺 ,没有增加环保投资 ,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纳米CeO2/Galfan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介质中分别用球磨和超声振动对纳米C eO2颗粒进行了预处理;用搅熔铸造工艺制备了质量分数约为1%的纳米C eO2/G a lfan复合材料,用XRD(X-ray d iffration)分析了其中的物相,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 ie ldem iss ion scann ing e lectron m icroscopy,FE-SEM)观察了纳米C eO2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并测试了其显微硬度;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来评价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并用XRD检测了腐蚀产物。结果表明,经超声预处理的颗粒与熔体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单粒分散其中,且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值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6.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内采用高速CMOS相机记录了时均风速线性上升的来流条件下运动沙粒的图像.根据二进制图像标记像素的连通性,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相机拍摄区域内沙粒的数量N,由此计算得到风沙流的瞬时含沙量C.获取图像的同时,使用恒温式热线风速仪MiniCTA配合55R49热膜探头测量观测域上方主流位置和跃移层顶部附近的风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风沙流中的瞬时含沙量总是非稳定的,其变化频率至少在100Hz以上.风沙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大气湍流脉动对含沙量的作用与沙粒粒径相关,粒径越小,风速脉动作用越大.当粒径≤160μm时,风速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含沙量的明显波动,二者高度相关.当粒径较大的时候,如300~500μm,只有较长时间较大幅度的风速脉动才能使含沙量有较大幅度的变化,研究时均风速变化对含沙量的影响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法一步烧成Al2TiO5时,为了保证反应充分进行,防止反应过程中晶粒的异常长大,采用湿法球磨的方法使反应原料Al2O3和Anatase-TiO2充分混合均匀。研究了球磨过程中Al2O3和Anatase-TiO2料浆的pH值对料浆中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和分散剂的添加量对料浆粘度以及烧成制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料浆的pH值为9.7和分散剂的添加量为0.6wt%(相对固相粉体的质量)时可以制备出均匀的Al2O3和Anatase-TiO2悬浮料浆;料浆经注浆成型干燥后得到的坯体,在1450℃保温两小时,固相反应得到充分进行,全部生成Al2TiO5。  相似文献   

18.
应用Nd:YAG高功率激光器对TC6钛合金试样进行了激光喷丸,对部分强化试样623K真空保温10h。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电镜(EBS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设备对试样强化层形貌和纳米组织进行检测,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显微硬度测量。测试结果表明:TC6钛合金激光喷丸表面完整性好,未在表面引入微裂纹,表面粗糙度较传统表面强化低;激光喷丸后距离表面200μm范围内α相在冲击波作用下压缩伸长,α相和β相细化,保温后SEM测试显示强化层组织和强化层深度未发现明显变化;强化后衍射峰变宽,说明强化层发生剧烈塑性变形导致晶粒细化,并留有残余应变,未发现新的衍射峰说明强化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强化后TC6钛合金表层产生纳米晶,保温后强化层位错密度降低,纳米晶晶界更加清晰,未发现纳米晶长大;激光喷丸硬度影响层达500μm,表面硬度提高12.2%,保温后表面显微硬度降低10HV0.5,硬化深度未发现变化。以上研究表明,TC6激光喷丸纳米组织和显微硬度在623K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钛合金的抗疲劳、抗磨损和抗应力腐蚀的性能,从而突破了美国规范AMS2546中关于钛合金只能在589K温度下应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台爆轰环腔外径100mm、内径80mm、长117 mm的不带有尾喷管的旋转爆轰发动机燃烧室,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来了解不同当量比下的燃烧和流动特性。在该燃烧室头部,空气通过60个直径2mm孔轴向喷射,氢气通过2mm宽环缝喷射。氢气和空气最大供给总压分别可达12和10.5MPa。实验发现,当量比大于2时,燃烧发生在燃烧室以外,为爆燃;当量比接近于1时,燃烧室内存在多个反向旋转爆轰波,爆轰波平均速度较低,不超过1000m/s;当量比小于0.58时,仅有一个爆轰波准稳态旋转。在当量比为0.55时,旋转爆轰波传播速度为1274m/s。在当量比为1时,进行了17s无热防护的旋转爆轰发动机实验,未发现燃烧室有明显烧蚀。数值模拟表明在流量为400g/s时,有3个爆轰波同向旋转,外壁面侧传播速度约为1998m/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Al-Cu-Li合金,分析了焊态下接头的微观组织以及焊后热处理对接头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 明,在焊态下,焊缝中心为典型的树枝晶,在树枝晶界分布着共晶组织,其主要组成相为α+θ′(Al2Cu),焊缝中的强化相数量较少。经过焊后热处理,接头焊缝区组织发生了显 著变化,焊缝中心组织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焊态下的晶界偏析现象得以消除,焊缝中析出了数量较多的球状δ′(Al3Li)相以及细针状T1(Al2CuLi)相,使接头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接头抗拉强度由焊态下的348 MPa提高到热处理后的423 MPa,接头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