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侧链含苯并菲盘状液晶基元的侧链型共轭聚合物PBTTPHT-C8.在无水三氯化铁的催化作用下,1,2-苯二辛醚和2-溴苯辛醚发生分子间成环反应,首先合成了侧链苯并菲盘状液晶基元;然后在无水无氧和氩气保护的条件下,将2,5-二溴-3-苯并菲噻吩和4,7-二(三甲基锡)-2,1,3-苯并噻二唑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一种基于稳态假设的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UV/H_2O_2协同降解布洛芬的反应机理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UV/H_2O_2协同降解布洛芬相比于单独UV和单独H_2O_2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UV/H_2O_2体系中起主要降解作用的是·OH,在p H=7,[IBU]0=10μmol/L,[H_2O_2]0=600μmol/L的初始条件下,系统中·OH的稳态浓度为1.54×10-12mol/L,IBU和·OH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5.51×109L·mol~(-1)·s~(-1)。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 tom transfer rad ica l po lym erization,ATRP),以α-溴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和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合成了端基为卤原子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X)预聚体。以此PMM A-X为大分子引发剂,在同样催化体系下,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苯乙烯(PMM A-b-PS t)嵌段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 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百分数为28%,数均分子量(M n)为4.76×104,多分散系数(PD I)为1.49。经TEM表征,发现该嵌段聚合物具有周期性层状相分离结构,层状取向周期达到了400 nm左右,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这一特征长周期为嵌段共聚物材料用作光波导等光学器件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CF8611/AC531复合材料的正面(Front surface,FS)试件和侧面(Side surface,SS)试件及3.5%NaCl+12.5%Cu_2SO_4电解液,借助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和扫描振动电极等设备,开展了复合材料和7B04-T74铝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化学测量及偶接全浸试验。在恒温35℃、3.5%NaCl溶液中浸泡0h和96h后,FS试件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96和117mV,1.742×10~(-7)和2.213E×10~(-7) A/cm~2,铝合金则分别为-870和-897mV,2.920×10~(-5)和3.068×10~(-5) A/cm~2。FS和SS试件在恒温35℃、3.5%NaCl+12.5%Cu_2SO_4电解液中的极化电流密度分别为3.99×10~(-4)和1.01×10~(-3) A/cm~2,且在碳纤维裸露处均有明显Cu金属沉积;在恒温35℃、3.5%NaCl电解液中,FS/7B04偶对电偶电流密度均值为6.75E×10~(-6) A/cm~2,低于SS/7B04偶对的6.2×10~(-5) A/cm~2。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稳定;FS试件电化学活性低于SS试件;证明了碳纤维在复合材料电化学响应中的贡献,指出了原始表面存在碳纤维裸露缺陷,由此划分了活性阴极区和惰性阴极区;接触腐蚀中铝合金的主要腐蚀形式是点蚀,并伴有少量沟状腐蚀,揭示了沟状腐蚀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路径;SS试件对铝合金的电偶效应较FS试件显著,讨论了偶对中复合材料未失效的原因,指出表面阴极点及Al 3+的水解可能会减弱电偶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 FD-09低速风洞中进行了零侧滑大攻角下尖拱圆柱形弹体侧力的实验研究。试验是在雷诺数从2.3×10~5至9.2×10~5范围内进行的。攻角从-4°到70°。试验结果表明:侧力的“起始角”当长细比增大时减小,当头部顶角增大时增大。侧力的方向和量值对雷诺数和滚转角的反应是敏感的。头部边条有助于消除侧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机场常规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以及雷达反射率资料等,对2016年6月28-29日宁波栎社机场的一次长时间雷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存在阻塞环流,中低纬度西风槽缓慢东移,低层暖湿气流持续输送是导致此次雷雨生成并长时间维持的环流背景。雷暴过程基本可分为系统性雷暴前沿被激发的局地热雷暴和系统性雷暴两个阶段。雷暴期间低层水汽通量值均在12g/(cm·hPa·s)以上;0-6km风切变值为3.7×10~(-3)s~(-1),达到强风切变级别;高空辐散远大于低层辐合,上升运动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结果为下述定理。 定理:设x(uw)是矩形域上关于该矩形上均匀分割的二维双三次样条插值函数,且x(uw)满足条件(5),则x(uw)在矩形域R边界上的节点处的四阶混合偏导数有估计式: |S_(i,0)|≦|A[i,n—1]||ε_(n,0)| |B[i,n—2]||ε_(0,0)|=[0,-4,(-1)~2 4,…(-1)~i 4]/[0,-4,(-1)~2…(-1)~n 4]|ε_(n,0)| sum from h=i to n-2 (-1)~(k(k-2)-(i 1)(i-2))[0,-4,(-j)~2 4…(-1)~i 4]/[0,-4,(-1)~2 4,…(-1)~(k 1) 4][0,-4,(-1)~2 4,…,(-1)~(k 2)4] (-1)~(i(i 1)/2)/[0,-4,(-1)~2 4,…(-1)~n 4]|ε_(0,0)|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分别为: A[i,n—1] B[i,n—2] ε_(n0),ε_(00)>0 A[i,n—1] B[i,n—2] ε_(nm),ε_(0m)>0 其中 i=1,2,…,n—1. j=1,2 …,m—1.  相似文献   

8.
The hierarchical porous N/O co-functionalized carbon(HPNOC)was scalably prepared by using the lowcost and renewable blighted grains as the raw material coupled with mild KHCO_3 activ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ECs).The elemental N was in situ doped in the obtained HPNOC without any N-containing additives.Remarkably,the obtained HPNOC was endowed with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about 2 624m~2·g~(-1)),high pore volume(about 1.35cm~3·g~(-1)),as well as high-content N/O functionalization(about 1.9%(in atom)N and about 10.2%(in atom)O.Furthermore,the as-resulted HPNOC electrode with a high mass loading of 5mg·cm~(-2 )exhibited competitive gravimetric capacitances of about 373.6F·g~(-1 )at 0.5A·g~(-1),and even about 260.4F·g~(-1 )at a high rate of 10A·g~(-1);superior capacitance retention of about 98.8%at 1A·g~(-1 )over 10 000consecutive cycles;and high specific energy of about 9.6W·h·kg~(-1 )at a power of 500W·kg~(-1),when evaluated as a promising electrode in 6mol KOH for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s.More encouragingly,the green synthetic strategy we developed holds a huge promise in generalizing for other biomass-derived carbon materials for versatile energy-relate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MA)+热压烧结制备了Nb-16Si-5Fe-10Ti-5Al-10W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球磨时间对热压复合材料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致密度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由连续分布的铌固溶体(Nbss)相、金属间化合物Nb5Si3相和Nb4Fe3Si5相组成。各物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μm,并且呈等轴状。采用真空高温拉伸评价了Nb-16Si-5Fe-10Ti-5Al-10W原位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在1 350℃以上、应变速率为3.1×10-4s-1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具有极大的塑性或超塑性。晶界滑移是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在1 300、1 350℃该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高温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组成为NiSO4.6H2O NaH2PO2.H2O Na3C6H5O7.H2O的化学镀液中与Pd活化的p型Si(100)表面制备了NiP薄膜,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对NiP薄膜的成分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电化学阳极溶出(ASV)的方法对不同化学镀时间下的NiP薄膜在Si表面的覆盖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表面覆盖度Γ达到4.03×10-8mol/cm2时,表面覆盖达到饱和,此时颗粒大小均一,并分布均匀。以NiP/Si为工作电极,在0.5 mol/L1的H2SO4溶液中分别在光照和暗态条件下对不同化学镀时间的NiP薄膜进行阴极极化扫描,结果表明,在Si表面未完全被覆盖和过度被覆盖的情况下光电催化的性能都没有达到最高,仅当Si表面被完全覆盖时,具有最强的光电催化析氢特性。  相似文献   

11.
P(VDF-TrFE)和铜酞菁齐聚物的接枝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Po ly(V iny lidene fluoride-trifluoroethy lene),P(VDF-T rFE)]与铜酞菁齐聚物(Copper ph tha locyan ine o ligom er,o-CuP c)复合物的相容性,对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赋予其活泼苄氯基团,进而与o-CuP c发生酯化反应,将其部分接枝到聚合物链上1。H-NM R和FT-IR表征证明了接枝的成功。透射电子显微镜(T ransm iss ion e lectron m icroscope,TEM)分析表明,与P(VDF-T rFE)和o-CuP c的共混物相比,所制备的接枝纳米复合物[P(VDF-T rFE)-g-CuP c/CuP c]中o-CuP c的分散性大大提高;o-CuP c颗粒的粒径在60~100 nm之间,约相当于共混物中的1/6。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斜切45°规则进口直腔进气道,设计了5mm×5mm格栅、15mm×15mm格栅、进口开放和封闭4种模型。结合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method,MLFMM)对格栅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并制作了相同的试验模型进行验证,获得了格栅特征几何参数,如格栅孔间距、格栅倾角以及格栅厚度等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格栅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结果在角域-30°~30°范围内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仿真计算的有效性;(2)10GHz下,格栅孔间距为λ/2时,格栅电磁屏蔽效率约为43%,而孔间距达到λ/6时,接近于完全屏蔽;(3)随着格栅倾角增大,格栅电磁屏蔽效果逐渐减弱;(4)随着格栅厚度增加,格栅电磁屏蔽效率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气枪式冲击校正装置是在高加速度(10~4g到10~5g)情况下对压电式加速度计进行冲击灵敏度标定和校正的实验设备。气枪式冲击校正装置的校正原理与落球式冲击机和冲击摆等装置的校正原理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冲击弹体(相当于落球、摆锤等)碰撞初速获得的方法不同。气枪式是利用压缩空气储存的能量使弹体加速而获得碰撞的初速,而不是利用落球、摆锤等本身的势能。由于压缩空气储存的能量比较大,因此在较短的距离内即可使弹体获得很大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安装在直径为800mm 高温激波管后端盖处带有切取器的矩形实验段,获得了较均匀的薄层等离子体鞘层(Z=4cm或2cm)。采用液氦冷却下的低温超导线圈产生连续的强磁场,研究了有强磁场存在条件下3.9GHZ 微波穿透薄等离子体鞘层时的传输特性。对于 Ne≈3×10~13/cm~3,v≈9×10~9/s 和 Ne≈4×10~12/cm~3,v≈2.4×10(?)/s两种等离子体状态,H=0.44~0.84T,分别测量了无外加磁场和有外加磁场情况下电波的功率衰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加的磁场强度条件下,测量到的电波功率衰减值均有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Mn(H2 P2 O7) 3〕3- 作为引发剂 ,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 ,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引发剂浓度为 2 .7× 10 - 3mol/L ,单体浓度配比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为 1∶1,反应温度为 5 0℃左右 ,反应时间为 5h时 ,接枝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于f(x)∈C~(2p 1)[0,1],尤拉-麦克洛林求和公式可写为:(h_k=1/2~k) (?)(1)对此,在逐次减半加速法中计算序列: T_(mi)=(γ_mT_(m-1,i 1)-T_(m-1),:)/(γ_m-1)(m=1,2,3,……) (2)其中γ_m=4~m,形成γ序列(4,4~2,4~3,……)。 对于f(x)∈C~(2p 1)(0,1],我们建立公式: (?)(3)其中(?) (4)对于f(x)=x~βln~nx(β>-1,n=0,1,2,…)则有(?) (5)(3),(5)右边的前半部是由于f(x)在x=0上的奇异性而引起的误差。如将α=2~(β 1)以(n 1)次加入γ序列,就可怕除此项误差。选出十个计算实例作为说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制备了氧化剂过甲酸,胱氨酸、蛋氨酸经过甲酸氧化后分别转化成磺基丙氨酸和蛋氨酸砜,再与PITC进行衍生,对衍生产物采用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v乙腈/v水=80/20)为流动相A,50 mmol/L乙酸钠(p H=6.5)/乙腈(v乙酸钠/v乙腈=93/7)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254 nm、柱温40℃条件下对实际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胱氨酸、蛋氨酸氧化后的衍生产物稳定,连续6次进样峰面积RSD分别为1.81%、1.65%;在187.5~1 50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6 mg/L、4.52 mg/L,平均回收率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IC10合金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流变规律,本文利用材料试验机(MTS809)测得IC10合金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5~800°C)和不同应变率(10-5~10-2s-1)内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小于800°C及小应变率条件下IC10合金的流变行为表现为应变硬化。基于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IC10合金本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以应变值、应变率及温度作为输入量,流变应力为输出量。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说明该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IC10合金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19.
设薄圆筒以X轴为轴,二端面各为x=-1,x=1。当静电平衡时面电荷密度σ(x)满足积分方程: integral from -1 to 1 G(x∣x′)σ(x′)dx′=常数 (1)设:U(x):=integral from 0 to x σ(x)dx (2)并令:g(U,U′)=G(x∣x′) (3)(1)可表为:ingegral g(U,U′)dU′=常数 (4)对于二维(即圆筒半径为无穷大)情形,(4)的解为 U=2/πsin~(-1)x (5)现以此作为一般情形的尝试解: (ⅰ)把这U区间(-1,1)作2n等分,在与U=-1,-1 2/n,……,1-2/n,1相应的n 1圆环上分布线电荷,其密度各为q_1,q_1 q_2,……,q_(n-1) q_n,q_n,使它们在与U=-1 1/n,……,1-1/n相应的n个圆环上产生相同的电位,对应于(4)可列出n阶线性方程组。 (ⅱ)解出q_1,q_2,…q_n。对于二维情形,可证: q_1=q_2=……q_(n-1) (6)对于一般情形并不如此,但可由此构成新的x-U曲线。 反复(ⅰ),(ⅱ),直到(6)近似满足而使x-U曲线稳定为止。 本法对粗圆筒特别适用,沿圆筒长度不取等分点,而是电荷越密集,取点越密,因而节省计算量,但仍提高了精密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丙酸铈的红外光谱,元素含量和热分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丙酸铈晶体含有5个水分子,其分子式为ce(CH3CH2COO)3·5H20.丙酸铈晶体热分解过程分4步完成:首先于40~95°C失去4个水分子;然后于100~115°C再失去1个水分子;继之于120~230°C失去1个丙酸根,此时三价铈被氧化成四价;最后于340~390°C失去余下的2个丙酸根.热分解反应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