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通过对某型机的气动设计分析,表明了气动设计不仅在新机研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以后的改进改型中也是不可臾缺的。对定型(或鉴定)后的直升机进行改进改型是直升机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气动设计方面的更改,在充分利用直升机新技术的条件下,可以做到改动小、收益大和见效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芳纶复合材料比强度及比模量高,抗冲击性能好,密度较小,用于飞机构件不但使用能有所提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减重效益,介绍了苛飞机垂尾前缘原用材料存在的问题,芳纶复合材料在某机改进型上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技术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6.
7.
深入地研究了歼某型飞机对单发脉冲切油(防喘)的动态响应,揭示了M数大于1.4时,脉冲切油对飞机有利作战姿态的影响规律。重点是针对左发脉冲切油造成飞机向未切油发动机(保持大推力的右发)一侧急剧滚转的飞行现象,找出造成这种反常运动的原因。其方法是根据试飞现象,利用飞行力学和动力装置工作的基本原理,建立物理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造成飞机反常运动的作用力的位置、大小及变化规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复杂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对歼八飞机结构设计中出现的4个难点问题(机翼四梁接头耳片、原型机腹鳍、减速板、机尾罩尾尖)做一探讨性浅析。 相似文献
9.
改进改型和更新换代是提高战斗机作战能力的两条途径。改进改型具有风险小、费用低、周期短的优点,但是它对战斗机作战效能的提高程度有限;更新换代需要的时间较长、资金较大,风险较高,但是它却可以大幅度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为了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军事需求、改进潜力、技术储备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制定适合国情的装备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在评估过失速机动飞行的敏捷性中,首先建立了具有过失速机动(PST)能力的战斗机F2的数学模型,对常规战斗机F1与PST战斗机F2的空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了在两架战斗机中F2首先攻击时间(t1)和攻击时间范围(TWIFE)。结果表明,战斗机F2比F1更具有空中格斗优势,空战中发动机推力、迎角变化率、操纵规律和离轴发射角(μ0)等因素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敏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14.
制空权是当代战争一切空中行动的前提条件,而承担空中优势重任的战斗机的研发工作长期以来为各军事大国所重视。数十年来,美军在空战理论、战斗机研发和空战实践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已率先完成由能量机动制胜向信息机动制胜的空战能力转变。随着自主、人工智能、无人、通信、计算等技术的快速进步,美军正在塑造以下一代战斗机为核心,以复杂空战系统为基本空战单元的新空战形态,认知机动制胜将是未来空中对抗的制胜机理。本文将系统梳理空战制胜机理的演变历程,结合当前技术发展与布局,研判未来战斗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过失速机动与快速机头瞄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失速机动飞机具有快速机头瞄准能力,在格斗过程中,可以获得攻击敌机的有利时机,飞机处于开火状态的时间是衡量过失速飞机格斗优势的一个敏感性尺度。 相似文献
16.
《航空学报》2024,46(7)
目前近距智能空战的研究侧重理论与算法;在能量机动方面考虑有所欠缺。为了将能量机动融入近距空战模型;对空战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机动的1对1近距空战专家模型构建方法:基于能量机动;对空战态势进行静态态势与动态态势判断;得到期望的滚转角与法向过载;并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对模型横航向与纵向进行控制。即模型通过态势判断直接得到期望飞行状态;无需选择执行某一机动;决策时间步长可以尽可能缩短;有利于缩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60场仿真模拟中获得了58场胜利;可以按设计发挥出战机的机动性能。提出的模型构建方法具有通用性;在近距空战教学与训练、无人机(UAV)空战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以LFM导弹无线电引信为研究对象,以Ansoft软件为仿真平台,建立无线电引信天线模型和电路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高功率微波(HPM)干扰导弹无线电引信的效应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高功率电磁脉冲作用下,混频器和滤波器上分布的电压很高,而进入执行级的电压很低,达不到启动电压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人战斗机去除人生理条件限制方法,探讨了无人作战飞机机动过载的增长潜力(机动能力)。结果表明,对比有人战斗机,无人作战飞机还具有很大的过载能力提升潜力。通过对影响有人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提高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设计高机动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途径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为分析发动机循环参数对飞机性能的影响,分析发动机参数对于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发动机的性能衰减原因,并提出生产使用建议。通过给定飞机的基本气动特性和发动机的安装特性,建立了飞机起飞性能及机动性能计算的模型。通过计算发动机推力对于起飞时间、起飞过程的水平距离、爬升率及加减速时间的影响规律,分析发动机推力变化对于飞机起飞及机动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标明,增大发动机进气流量及风扇和压气机的压比,能显著提升涡轮前温度和发动机推力,增大发动机推力能明显缩短飞机的起飞时间,提升飞机的爬升率、缩短加减速时间,从而提升飞机纵向改变高度和水平改变速度的能力,但发动机推力对于飞机性能的增强效果随着推力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