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子束固化工艺采用电子加速器给电子以足够的能量使树脂体系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该工艺不需要热压罐,可在室温下固化。从而降低模具费用,节省能源,减小制品中的热应力,制品综合性能好,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的一种新颖方法。电子束固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可被电子束固化的树脂体系和电子加速器,该方法已被用来生产大型空间运载器的结构部件。  相似文献   

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电子束固化工艺采用电子加速器给电子以足够的能量使树脂体系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该工艺不需要热压罐,可在室温下固化,从而降低模具费用,节省能源,减小制品中的热应力,制品综合性能好,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生产的一种新颖方法。电子束固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可被电子束固化的树脂体系和电子加速器,该方法已被用来生产大型空间运载器的结构部件。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高通量卫星对反射面高精度型面和低成本要求,从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反射面在固化成型过程中的固化收缩变形角度出发,根据模具型面补偿原理,提出了反射面模具型面补偿设计方法,并基于六面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和三维正交各项异性材料属性及三点边界约束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型面补偿后的铸铁模具加工得到的两米口径反射面型面精度达到0.096mm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为模具型面补偿和高精度反射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5A06铝合金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双光束激光焊接方法进行了自熔焊接与填丝焊接试验。通过对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匙孔形态及焊丝熔化与过渡过程的观察,研究了不同光束模式下焊丝熔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单光束激光焊接时,由于能量密度较高,熔池及匙孔波动剧烈;双光束模式中降低了输入的能量密度,在光斑距离1.5 mm时形成两个独立匙孔的开口面积仅为单激光时的34%,匙孔无闭合现象,熔化焊丝以双液桥形式过渡。光丝分离距离1 mm范围内,焊丝熔化过程稳定;光丝重合范围达到1 mm时焊接过程稳定性下降;光丝部分重叠的条件下,熔化过渡过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编制《喷管扩散段布带缠绕模具固化工装设计规范》和《喷管固定体防热环布带缠绕模具固化工装设计规范》的工作实践,总结了编制设计规范应根据行业特点分类、分阶段进行;吸取工艺意见;同类的尽量标准化、规范化等几点做法,同时对如何宣贯、实施设计规范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一种能在碳/环氧复合材料层板热压罐固化过程中控制气孔和厚度的新方法。这是一种反馈控制法,它利用固化过程中的联机模型,通过调整固化周期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其中与质量有关的变量包括产品层板的厚度和层板中出现气孔的最大尺寸。利用仿真神经网络(ANN)回归原有的操作数据,产生非线性模型来预测产品的质量。该方法特点是计入了原材料预浸料性能,并在固化过程中采取了二次测量。  相似文献   

7.
原子氧对紫外光固化有机硅环氧树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  黄鹏程 《宇航学报》2008,29(6):2036-2040
通过对光固化有机硅环氧树脂进行地面模拟原子氧效应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 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了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和表面成分等的变化。研 究结果表明,有机硅环氧树脂经紫外光固化后,试样表面被部分氧化,硅氧主链结构中的- R(甲基或苯基)侧基被不完全氧化成含O的基团结构。在7.43×10 15 atoms/
cm 2·s通量的原子氧暴露8h试验后,试样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硅(SiOx)膜,膜 中含65%的SiO2,有助于防止原子氧对材料的进一步侵蚀。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熔化的钎焊料借助毛细管作用在接头间隙中浸透,而形成“钎接接头”是钎焊的基本点,为此熔化的钎焊料必须很好地润湿接合的部件。在钎焊加热循环中全部待钎焊区域、被钎焊部件表面应防止氧化、渗碳或氮化,必须保持清洁。还要根据钎焊料合金元素的成分,来控制其挥发等等,总之控制钎焊气体介质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DSC和胶片固化等实验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证实了GAP的结构特性及AP的存在是GAP贫氧推进剂固化不完全和在固化过程中出现大量气孔的根本原因。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化催化体系,或加入质量含量为3‰~5‰的间苯二酚,或对AP进行包覆,解决了GAP贫氧推进剂的固化气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     
<正>从液池中快速进行3D打印据2015年3月20日报道,研究人员研制出从液池中快速、持续地进行3D打印技术。固形物可从液体中被抽出,几分钟内就可打印出相应部件,而普通3D打印则需几个小时。其关键在于源材料液池与被打印的固形部件间创建一个含氧的"死区"。在这个死区内不会发生固化,相反固形物的向上移动能不断地将液体从液池中抽出;接着会通过在死区上的液体固化而被打印出来。该技术或被用来打  相似文献   

11.
固化条件对容器表观质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在工艺上采用了一些技术措施,如在固化制度中增加“低温胶凝点”,预浸纱带室温存放,壳体缠绕完后固化前在室温下存放一定时间后再加热固化,用高效加热器在缠绕过程中边加热边固化(也可看作是分层预固化或固化)。提高了预浸带在室温(或低温)下的预固化度,使基体粘度增大或胶凝,从而在高温固化的过程中基体具有一定而不过分的流动性。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固化条件可以大大改善容器的外观质量,并能够提高容器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大尺寸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因加热不均,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进而导致固化不均匀;温度梯度和固化度梯度使得壳体内出现热应变和固化收缩应变,最终形成残余应力和结构形变。为分析复合材料壳体固化过程的结构变形,本文结合壳体的实际成型过程,考虑树脂的固化放热、固化收缩和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采用CHILE(α)弹性模型,对复合材料壳体固化成型过程的热传递、残余应力衍化及固化变形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点前,复合材料仅受到热膨胀作用;凝胶点后至降温前,受到热膨胀和固化收缩的共同作用,壳体先快速收缩后膨胀;降温阶段,壳体缓慢收缩。固化完成后,壳体的固化变形约为0.08,残余应力约为10~6N/m~2。  相似文献   

13.
锻模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以弯形件锻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失效原因,提高模具的寿命,必须提高型腔的红硬性,避免内部出现上贝氏体,这可以通过提高淬火温度来实现。因而推迟了模具磨损的时间,提高了模具抗堆塌和断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RTM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M又称树脂传递模塑或树脂压铸成型,是指由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中流动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技术,RTM成型工艺及其工艺理论研究在90年代达到了高潮,预计将成为21世纪初FRP领域的主导工艺之一。文中重点介绍RTM工艺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爆炸焊接 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在无法接近的情况下进行金属焊接(例如在空间进行结构焊接或修理核反应堆等),兰利研究中心已研制成功一种小规模爆炸缝焊工艺。这种工艺可用于金属的遥控焊接,并且焊接处的强度可比母体金属提高一倍。 这种工艺利用少量条状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力可使两块被焊金属板强烈碰撞,从而使两块金属板碰撞处的表层熔化并将表面的氧化膜挤出,形成均匀的高强度焊缝。  相似文献   

16.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材料成型固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体积小,质量轻,可用于构建大型空间结构,在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充气展开结构需要采用柔性材料,通过充气展开成型固化使柔性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成型固化是研制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介绍了四种成型固化技术:铝/聚合物薄膜成型固化技术、热成型固化技术、热塑性/形状记忆成型固化技术和紫外线成型固化技术。通过分析,认为在目前条件下铝/聚合物薄膜成型固化技术更接近于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呈正、负压力指数燃速特性的固体推进剂的稳态燃烧模型,导出了一个新的压力响应函数公式,它可用来说明燃速压力指数为零、正、负各类推进剂的压力耦合现象。燃烧中的推进剂被划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由熔化了的粘合剂所覆盖的氧化剂表面与其相对应的粘合剂表面所组成,而另一部份则由未被覆盖的氧化剂表面同剩下的粘合剂表面组成。与以往的各类模型不同,在上述的前一部份燃烧表面的燃烧中,考虑了氧化剂在熔化粘合剂覆盖的条件下存在着反向气化和凝相反应,故使所得的压力响应函数的实部在推进剂稳态燃速的压力指数为零或负值时也可为正值。利用所获得的压力响应函数的表达式对试验用推进剂(S04-5A)作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满意地说明了,负压力指数推进剂在氧化剂被熔化粘合剂大面积复盖时也存在不稳定燃烧的现象。这不仅克服了以往所有压力响应函数表达式均难以用于负压力指数推进剂的缺陷,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呈正、负压力指数燃速特性的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用模拟反应和交联反应说明端羧基聚丁二烯与多官能团氮丙啶及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特性1 绪言遥爪聚合物(即在分子两末端有富能基的聚合物)的固化如图1所示,它与沿主链上的反应点进行固化的(a)有所不同,是由分子末端产生固化(b)。因此,可以推断,在后一种固化中不存在影响物理性能的末端自由链,而形成理想的网状结构。从加工性方面来说,液态遥爪聚合物比以往的固体聚合物要优越。  相似文献   

19.
RTM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M又称树脂传递模塑或树脂压铸成型,是指由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中流动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技术,RTM成型工艺及其工艺理论研究在90年代达到了高潮,预计将成为21世纪初FRP领域的主导工艺之一。文中重点介绍RTM工艺技术及其领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东京的三下(Mitsushita)研究所制成了一种能够储存太阳能的新材料,这是一种硫酸氢钠和尿素的化合物。由于掺入的10%尿素能够使这种硫酸盐的熔点从32℃下降到20℃因而它在白天阳光照射时,吸收太阳能而熔化,在夜间温度下降后,它又凝结成固体,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