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车间是一个有二百六十多人,近五十台机床设备的机械加工车间。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努力贯彻执行“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一年多来,共实现大小技术革新八十七项,平均提高工效二点五倍,最高的达十三倍。技术革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四年产值季季有提高。下半年革命和生产形势更好,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总产值比上半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初步扭转了生产上的被动局面。工人群众深有体会地说:“鞍钢宪法指方向,‘铁人’精神大发扬;技术革新结硕果,车间面貌变了样。”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鞍钢宪法”,总结交流一年来技术革新的经验,八十四车间于去年十二月七日至二十八日举办了技术革新展览。展览以图表、照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该车间职工大搞技术革新所取得的成绩。 展览共分三个部份:第一部份介绍老工人和在老工人指导下青年工人大搞小改小革的情况;第二部份反映三结合破关队攻克技术关键的场面;第三部份展出的是  相似文献   

3.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八十四车间党支部,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认真贯彻“鞍钢宪法”,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今年一至九月,全车间共实现技术革新三十多项,其中较大项目七项,三机部下达的破关项目两项,自行设计、制造机床设备十项,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促进了生产的持续发展。十月份的总产值比四月份增长80%;十月份的废品率比七月份降低75%。 八十四车间是前几年才组建的新单位,承担着繁重的机械加工任务。可是,机床设备不足,生产工具不全,厂房面积狭小,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面对困难,党支部  相似文献   

4.
五车间从生产需要出发,采取专群结合的办法,大搞技术革新。80年完成革新51项,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80年和79年相比总产值提高26%,废品率下降15%。五车间开展技术革新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这个车间由于生产任务不断增加,现有的电焊机、高频振荡器和管子下料机等设备都不够用。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厂三十五车间在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中,大搞技术革新,成功地解决了镁合金车间大量消耗铝锉刀的关键,使报废锉刀翻新修复,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资金,而且修复后锉刀锋利,提高了锉修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深受工人欢迎。翻新原理:根据电化学腐蚀(阳极腐蚀)的原理,就是把锉刀放在电解质溶液中当作阳极,通以直流电把锉刀表面迅速地溶化一层,致使锉刀的切削刃变尖,而达到翻新的目的。翻新过程:1.用铜丝刷子把旧锉刀在汽油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厂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厂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林批孔的一系列指示和党中央规定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提高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自觉性。全厂涌现出技术革新积极分子233人。实现技术革新130多项,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力条件。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是充分挖掘现有企业内部潜力、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的可靠途径,也是坚持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车间主要生产标准件及中型钢零件。长期以来,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跟在苏修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整个车间生产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职工狠批了爬行主义和洋奴哲学,进一步贯彻落实“鞍钢宪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造老设备,制造新机床,采用新工艺,生产面貌大改观。一九七四年下半年,为了解决三个支架零件的加工问题,在厂党委和车间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认真贯彻“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推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不断发展,我们车间于去年三月成立了由十七名工人、七台机床设备组成的革新工段。一年来,这个工段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入手,在改造机床设备、革新工艺、自制设备等方面下功夫,自己动手完成技术革新八项,其中较大的有六项。此外还承担了工艺装备的修理和部份外协任务,并配合兄弟工段完成生产任务。为改变车间生产技术的落后面貌和完成国家计划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五年,航空工业广大职工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在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下,认真落实“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四届人大提出的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鼓舞下,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科研、生产、使用两个三结合,以车间为主战场,认真贯彻落实部下达的《一九七五~一  相似文献   

10.
产品机械加工车间,担负着中小型结构件等制造任务,零件项目多,装配协调要求较复杂,而机床设备的服役期大多在二十年以上,精度较差,长期以来一直是工厂生产上的细脖子。过去,车间广大职工奋发图强,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过去搞革新改造,往往为任务所逼,搞过一阵子,完成任务以后也就算了,工作零敲碎打,不易坚持巩固。对于如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在贯彻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大好形势下,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正在全国兴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揭狠批“四人帮”,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遵照敬爱的周总理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决心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把工作的着重点迅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的要求,加快实现工厂现代化的步伐,我厂于二月十日到十一日召开了技术革新班长和合理化建议员会议。会上,由技术推广科的领导总结了一九七八年度全厂技术革新及同类业务竞赛工作。评出了六个车间为优胜单位、七个车间为表扬单位,三十四车间为全厂技术革新排头兵。会上重点讨论和落实了各单位一九七九年科研和技术改造计划;讨论了工厂三月份科普  相似文献   

13.
导向型材是装在飞机机翼上的一种长条型材零件,用0.6~0.8毫米厚的不锈钢板滚压成型,全长4米多,220多个φ2.6毫米的小孔不等距地分布在零件的两侧。零件图如图1所示。按原工艺方法加工导向型材上的这么多小孔,首先要按样板划线、打样冲、上钻床钻孔,然后打毛刺,完成这四道工序每根需花1.5~2小时,工作量大,往往拖延生产进度。一九七六年初,我们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导向型材自动冲孔机”(见图2)。实现自动化冲孔后,把原来的四道工序合  相似文献   

14.
我厂是地处三线的新厂、小厂。一九七五年以来,厂党委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有力地推动了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全厂实现技术革新二百多项,其中较重大的六十项,五十五项已用于生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工艺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加速了生产的发展。回顾我们厂几年来的情况,对技术革新和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鞍钢宪法”伟大红旗指引下,成立了车间技术革新小组,于一九六六年试制了液压仿形装置,首先在牛头刨床上应用,解决了部分单曲面和双曲面中小模具的仿形加工问题。几年来,经过多次实践,不断认识,使这一仿形装置扩大用于液压刨、龙门刨和圆弧铣床上,进行仿形刨、仿形铣和仿形磨削,使部分模具的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实践表明,在当前仿形机床比较少的情况下,采用液压仿形装置是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一、液压仿形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元件  相似文献   

16.
厂劳动模范,八零车间三工段生产组长、革新标兵易志祥,一九五八年参加工作,一九六四年开始搞革新,十多年来,共实现革新四十八项,从而突破了一些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关键,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同志们热情地赞誉他是“革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重读大庆两个“铁人”的先进事迹。一位是大庆第一次创业锻炼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王进喜;另一位是为大庆二次创业.永攀石油科技高峰,为大庆油田长期稳产高产做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王进喜说:“早日把祖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是我最大的心愿”。“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启民说:“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是我一生的追求”。“油田,我把自己全部交给了你”!看着这些豪言壮语,我深深地为他们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集成制造车间生产控制和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了MRPⅡ驱动下的生产管理系统 (PMS)和典型机加车间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适合国情的“集成制造车间”生产控制和管理技术 (IMS -PCMS) ,增强了车间级生产计划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并将MRPⅡ按计划集中控制和管理生产作业运行模式转变成可视化“计划主导型”并基于车间实际情况实现滚动生产作业调度控制和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中,八车间车工左阳芳和技术革新员陈嘉大,团结战斗,经过反复研究试验,革新成功磨削内球面设备,突破了“卡箍”加工的关键。 卡箍是个半圆形球面,材料硬,尺寸大,技术要求高。球面上有一个螺钉孔。加工时,要把两半圆组合起来,中间空一个间隙,以保持内圆,这就给制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开始,采用成型刀车制,然后手工研磨,共花了几天时间才啃出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是航天产品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车间的自主决策和自组织生产,设备互联、自动感知、虚拟监控以及实时分析等技术已经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结合我国航天领域首个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与车间信息通信技术(ICT),研发车间现场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生产线效能评估建模、人机交互式三维/二维集成可视化等功能模块。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如MES等进行数据集成,构建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生产线运行状态监控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