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挠性接头刚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仪的关键元件,刚度是其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在吸收了国内外刚度测量的成熟经验后,提出了利用测量弹簧的力特性,使加力与位移的测量合为一体的新的测量方法。较之传统的测量方法,在测量精度、测量效率和测量功能上均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对动力调谐陀螺仪测试时,将工作于跟踪状态的示波器分别接于两个力矩反馈通道的解调输出端,示波器上显示出椭圆形的李沙育图形。针对李沙育图形的机理,提出了动力调谐陀螺仪力矩反馈回路解调输出端产生周期性正(余)弦信号的原因,并分析了该周期信号的成因。同时提出了测量动力调谐陀螺仪惯性运转时间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挠性接头的电加工及测量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仪的关键部件。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成品率较低。大中介绍了研究开发的挠性接头电火花加工和脉冲电流电化学加工工艺及气动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4.
刘春节  万德安 《宇航学报》2007,28(2):475-478,513
针对目前动力调谐陀螺仪中普遍采用的组合式挠性接头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挠性接头。分析了其结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加工制造技术并进行了样件试制,运用专门研制的角刚度测量仪对加工样件的角刚度进行了测量评定,结果表明提出的制造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仪的一种万向接头式弹性敏感支承元件。陀螺仪性能、精度指标,往往取决子接头的制造精度。变形是影响接头精度的关键。采用变形控制技术——定形处理,降低了内应力、改变了应力分布状态,起到了定形作用。定形处理规范的选择与控制、定形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精度是变形控制技术的重点。定形处理所带未的技术问题,可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6.
恶劣的工作环境给进一步提高捷联系统的性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究其所有误差源,系统中的动力调谐陀螺误差对系统的精度影响较大。为此,本文主要对“捷联式定位定向系统”中动力调谐陀螺的误差作分析与研究。本文结合“捷联式定位定向系统”的特点,对动力调谐陀螺的主要漂移误差进行了分析,接着根据推得的动力调谐陀螺的静态、动态误差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误差补偿算法,并设计了误差实时补偿软件。最后经仿真计算,证明其补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惯测组合是惯性制导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惯测组合测试,可鉴定其性能和质量,同其误差模型进行补偿,以供控制系统使用。本文主要针对二自由度挠性调谐陀螺仪,讲述了惯测组合(主要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的测试原理的方法,首先介绍耻组合的组成、静态误差模型,然后给出试验方法(有两个试验:速率试验和位置试验),最后讲述了试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瑞达系统装备公司研制的彩电红外遥控器日前通过部级鉴定。这个遥控器可选择39套节目,音量、色彩、亮度及对比变调谐自如,并带有独特的“童锁”机构,由遥控器控制电视机电源。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填补了国内  相似文献   

9.
捷联寻北仪采用中等精度两自由度动力调谐速率陀螺仪,来感测地球自转角速度在两个水平方向的分量,从而确定地理北向。各种干扰的存在会削弱有用信号,从而降低寻北精度。本文分析了陀螺静态及动态漂移误差对寻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误差补偿技术;针对有用信号的特点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噪声消除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说明,文中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寻北精度。  相似文献   

10.
测试捷联—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频率(动态)特性通常是把动力调谐陀螺置于高精度、宽频带角振动台上进行。本文提出一种在动力调谐陀螺伺服回路的校正网络输入端加电激励信号代替角振动台来测试姿态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方法。原理上讲,这种方法和用角振动台的方法是完全等效的,但由于取消了高精度、宽频带的角振动台,从而简化了测试设备,降低了测试设备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金属杯型振动陀螺是一种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新型固体陀螺仪,具有一系列独特优点,适宜于战术武器领域。文章对金属杯型振动陀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技术指标进行对比,介绍了国外主要应用方向,并简要叙述了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分析了关键技术环节,对研制的样机进行测评,提出后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在电流调谐过程中的瞬态特性,包括瞬态输出波长和线宽等光学参数,在TDLAS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需要进行实时准确的测定。而常规的测量方法无法同时满足高精度与高速度的要求,因此,对短光纤延迟差拍法测量TDL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搭建测试系统,确定了光纤延迟线长度与调谐率对差拍信号纯度的影响,并分别对DFB型TDL的动态调谐特性进行了实时测量,由差拍信号得到激光器在一个电流调谐周期内对应于不同注入电流的瞬态输出波长及其线宽,即电流调谐瞬态特性。实验结果与由光谱仪测得静态特性比较后发现两者误差在0.003nm范围内,光纤延时自外差法可以对TDL瞬态特性进行快速实时而准确的监测。将其应用于TDLAS系统可提高测量精度,且可以根据监测的瞬态特性最终实现对TDL实时监控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通用汽车公司的笛尔柯(Delco)电子部正试图东山再起,成为以陀螺仪技术(最初为弹道式导弹研制的)为基础的新型惯性导航系统的供应商。该公司的工程师们从事固态半球形谐振器陀螺仪(HRG)已历经10年之久,这种陀螺仪以酒杯形谐振器的旋转敏感特性为基础,是由英国物理学家G.H.Bryan于1890年首次提出的。当今实现这种理论的是捷联惯性系统,该系统由三个石英部件——酒杯形谐振器,外压力泵活塞(forcer)罩以及装在基座上的传感器罩合并在一起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4.
吴秋平  韩丰田 《宇航学报》2007,28(3):584-588
自由转子陀螺仪是目前精度最高的一种陀螺仪,没有精密的力矩器,因此,只能采用双轴伺服法来辨识其漂移误差模型。介绍了双轴伺服测试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双轴伺服转台的运动轨迹及重力矢量的变化规律。根据转台的运动特性,建立了自由转子陀螺仪的漂移误差模型,导出双轴伺服转台转角数据估计漂移误差模型系数的算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自由转子陀螺仪的长时间精度高,表明采用伺服测试法能够获得极高的测试精度,伺服转台可以作为测试自由转子陀螺仪精度的装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了陀螺仪温度试验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用该系统进行了某型陀螺仪的温度速率与位置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陀螺仪静态温度模型,由补偿研究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用三轴转台辨识陀螺仪误差模型系数时的速率试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用三轴转台的匀角速率功能标定捷联陀螺仪的动态误差模型系数的方法。首先计算了陀螺仪的输出,陀螺仪的误差模型系数以及三轴转台三轴同时施加的角速率的函数关系。其次在给定不同的中、内环角速率比时,用傅立叶分析的方法得出了陀螺仪输出的各次谐波幅值与动态误差模型系数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结构矩阵和信息矩阵。最后根据信息矩阵行列式值与外环角速率的关系,选定了标定陀螺仪动态误差模型系数时的最优三轴速率试验计划。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卫星陀螺仪故障检测中存在的冗余依赖、微小故障覆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神经网络(LSTM)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对卫星陀螺仪建模,考虑到卫星姿态控制回路对陀螺仪微小故障覆盖影响,利用半物理仿真平台采集陀螺仪正常与故障数据;然后使用部分正常数据训练LSTM神经网络,使得网络具有预测陀螺仪输出的能力,并将另一部分正常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得到预测误差,进一步设定故障阈值;最后,将测试数据输入提出的故障检测模型,仿真验证其时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采样频率为10Hz时,对于陀螺仪的卡死、噪声以及偏差故障,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模型能在故障发生2s内检测出故障,并达到了98.9%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斯费纳公司为导弹和运载器制造激光陀螺仪。目前生产两种类型的激光陀螺仪:一种是为ANS超音速反舰导弹而生产的12厘米光程的微型三角形陀螺仪,漂移率1°/小时,该精度适合短程战术导弹或直升飞机用;一种是为“阿里安4”运载器而生产的33厘米光程的三角形激光陀螺仪,漂移率为0.01°/小时。  相似文献   

19.
陀螺仪随机漂移的测量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提高惯导系统的精度,对影响陀螺仪精度的重要误差源——陀螺仪随机漂移进行了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方位力矩反馈法测量陀螺仪的随机漂移,并用平稳时间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对某型自由陀螺仪不开锁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了该陀螺仪不开锁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