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航星是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导航星计划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为初期方案论证阶段,拟把6颗卫星置于两个轨道平面内(1978年成功发射4颗,1980年成功发射2颗,失败1颗),在美空军尤马试验场和其他试验场进行周期性三维定位试验。第二阶段仍将使用第一阶段的卫星星座,以支援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面研制试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方案论证型卫星又称布洛克-Ⅰ(Block-Ⅰ)和改进型布洛克-Ⅰ。第三阶段将把18颗布洛克-Ⅱ(Block-Ⅱ)实用型卫星部署在6个轨道平面内。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目前正处在全尺寸工程研制阶段,计划八十年代末为世界各地用户提供连续的三维导航信号。该系统的定位精  相似文献   

2.
美国空军1985年10月8日用宇宙神-F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地发射了第十颗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星。这是最后一次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导航星,以后将用航天飞机发射8颗,到1988年发射完毕。1985年9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H·塔夫特宣布了有关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民用收费政策,这是为即将投入实用的由18颗导航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征收民用用户费用而制定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国外共进行3次导航卫星发射活动,均获成功,发射导航卫星3颗,均属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导航卫星,其中,2颗GLONASS-K1卫星,1颗GLONASS-M卫星;其他国家未进行导航卫星发射。截至2022年底,国外在轨导航卫星98颗;在轨运行并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90颗,其中,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31颗,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23颗,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24颗,日本“准天顶”(QZSS)系统5颗,“印度导航星座” 1(NavIC)7颗卫星。  相似文献   

4.
2016年国外导航卫星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国外共进行8次导航卫星发射活动,成功8次.其中美国1次,成功发射了1颗全球定位系统-2F (GPS-2F);欧洲2次,成功发射了6颗"伽利略-全运行能力"(Galileo-FOC)卫星;俄罗斯2次,成功发射了2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M(GLONASS-M);印度3次,成功发射了3颗"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截至2016年底,国外在轨运行导航卫星85颗,在轨运行并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66颗,其中,美国GPS系统31颗,俄罗斯GLONASS系统23颗,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11颗,日本"准天顶卫星"(QZS)1颗(主要提供GPS增强服务).  相似文献   

5.
形形色色各显神通自海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几乎动用了全部军事空间系统,并显示出卓著的优越性。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帮助部队确定所处位置;照相侦察卫星用于发现目标,监视伊拉克部队的移动;电子侦察卫星用于窃听军事通信和雷达信号;气象卫星为部队提供天气预报;军事通信卫星提供部队和指挥员之间的可靠通信等。目前,用于海湾危机的美国军事卫星有13种。美国成像侦察卫星用于观测海湾危机地区,它们是两颗KH-11卫星、两颗KH-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将调整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制计划,即通过推迟该系统具备初步工作能力的日期和减少初期导航星座中的卫星颗数(从24颗减少到18颗),来降低该系统的经费。而全球定位系统星座中的卫星数目以后将不断增加。负责通信、指挥、控制和情报的国防部长助理G·P·迪宁最近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几个可供选择的调整方案,预期不久即将作出决定。由于初期导航星座中卫星颗数的减少,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通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长征—3A火箭成功发射了第3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此次发射的第3颗“北斗”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2颗“北斗”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确保全天时、全天候提供区域导航信息。 1 中国民用卫星导航的应用 中国民用卫星导航市场非常广阔,潜在经济效益巨大,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运行以前,中国民用卫星导航主要集中于对“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1.1 用于交通运输 卫星导航首…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世界导航卫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4,(2):32-37
2013年全球导航卫星的发射数量较少,成功发射了1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1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卫星和1颗“印度区域导航系统卫星”(IRNSS)。但是,几个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加紧卫星导航星座的研制和部署,不约而同地将全系统升级换代或投入运行的目标定在了2020年左右。  相似文献   

9.
美国于3月31日发射了一颗全球定位系统(GPS)战术导航卫星——GPS2R-,它将加入由24颗在轨GPS星组成的星座。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月21—23日美国导航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召开了一次代表会议。与会的工业代表和空军专家,认为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能向许多独立的用户提供极精确的时间、准确的位置,以及地理坐标的数据。为适应实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地面控制,1月17日美国空军管理的卫星控制设备中心,移交给了科罗拉多州的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新成立的统一空间作战中心。在过渡时期,导航星最初实用的“主控站”,由卫  相似文献   

11.
美国空军空间处拟研制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星网络的接替星及地面接收机,就此将进行竞争招标。目前,独家承包商是洛克韦尔国际公司,生产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和接收机。要竞争承包的全球定位系统部分是:1.20颗“布洛克2R”接替卫星从1994年至1997年交付发射,以取代将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初期研制试验只用卫星,而没有用卫星和地面发射机的组合系统进行联试,就已经获得了水平精度为6—7米的结果。上述试验结果对计划官员来说,确实是鼓舞人心的。因为由三颗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月17日,美国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型 GPS 地面控制,从加州的森尼韦尔的美国空军卫星控制中心(AFSCF)移到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新的统一航天操作中心(CSOC)。另外其它四座地面站分别设在夸贾林岛(太平洋)、迪戈加西亚岛(印度洋)、夏威夷(太平洋)和阿森松岛(大西洋)。尽管 GPS 地面控制取得了进展,但是原定1987年利用航天飞机分六次布署的八颗 GPS 布洛克Ⅱ卫星的计划要受到1月28日“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的影响。这八颗布洛克Ⅱ卫星预计与目前已在轨道上飞行的七颗 GPS 布洛克Ⅰ组网,到1988年止将提供两维导航能力。1988年按计划再布署第三批 GPS 的另外八颗卫星,到那时 GPS 组网全部完毕,可提供24小时连续的三维导航能力。另外在第三批布网的 GPS 卫星上还  相似文献   

14.
虽然美国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尚未完成组网,但地面接收机的竞争已经开始。利用导航星定位需同时接收4颗卫星的信号,其中3颗用来测定位置,再加1颗卫星信号可测定时间。目前已有能同时接收5颗卫星的接收机,可用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测定误差很小。美国科林斯公司批生产的5个信道3 A型接收机,其测定的位置误差在15米以下,速度误差在1米/秒以下,时间误差在万分之一秒。  相似文献   

15.
美国空军准备招标,再造20颗“布洛克Ⅱ”补充型导航星,预定1994年起将陆续交付发射,以保证九十年代的美国实用导航星网。这些补充卫星将从1988年开始制造。空军以前的全球定位系统导航星是由国际洛克韦尔公司承造的。  相似文献   

16.
实用的导航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分别安置在三条圆形轨道上,轨道高度为20,450公里。预计到2000年一共用航天飞机发射76颗导航星卫星。据目前估计,到2000年,建成并维持整个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费用是八十六亿五千万美元,其中方案论证费为三亿六千五百万美元;全尺寸工程研制费为八亿四千万美元;生产费为七十四亿四千五百万美元。生产费其中包括:卫星费用二十六亿八千六百万美元;发射费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美军打赢海湾战争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如今这项技术在民用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它国家的军队也可利用该系统指挥地面部队为飞机和导弹导航,并确定打击目标。目前,很多国家的渔轮、勘探队、登山队和汽车司机都利用美国的17颗导航星卫星。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二月上旬航天飞机第十次(STS-10)飞行中发射两颗通信卫星(西联星和统一B2)失败以后,美国空军表示将继续使用安装有两台星-48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次性运载火箭,来发射导航星。美国空军计划在一九八四年用阿特拉斯-E 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两颗(第九、第十)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运载火箭的  相似文献   

19.
据一位美国空军官员透露,由于一项漫长的合同争执3月30日才得以调解,美国下一代导航卫星的设计费用将比原计划提高23%,并且第一颗卫星将比计划晚一年交货。然而,为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建造20颗Block-2R卫星的费用预计仍保持在5.75亿美元不变,即每颗星29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将发射四颗全球组网卫星。"这是9月16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上传出的信息。航天科技集团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他指出,北斗所提供的服务正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北斗技术早已跳脱出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