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收敛喷管的引射效应对背负式短舱温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背负式发动机舱的工作条件,建立三维空气流动与传热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根据舱内结构和气流的流动特点,通过多面体网格技术和网格自适应技术进行区域离散化,采用标准k-ωSST湍流模型,对4种工况下喷管引射和无引射状态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舱内各典型特征截面的温度场分布、冷却气流流动情况。结果表明,发动机地面以最大状态开车时,对发动机舱的引射作用影响显著,附件工作区域温度值相比较无引射状态时低40℃左右,计算结果对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培勇  陈明  邢菲  李琼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5):1020-1028
以Hyshot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冷流和燃烧工况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冷流模拟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数值计算压力分布对采用的湍流流动模型不敏感;但是采用不同的湍流流动模型计算的湍流参数(湍动能和耗散率)差别很大,会对氢气燃料与气流的掺混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燃烧模拟结果.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流动模型和EDM(eddy dissipation model)湍流燃烧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但是计算压力峰值略靠后.对8个不同氢气燃料喷射角度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射角度为99°和114°时燃料和空气混合最好、燃烧效率可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盛峰  陆浩 《航空发动机》2019,45(2):50-54
为了准确预测耐火试验过程中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的热场分布,提出了1种等效火焰建模方法建立相应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并对着火条件下试验件的工作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动传热的机理,得到3维计算域的稳态温度场分布。对该试验件开展着火验证试验,监测了局部温度参数。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仿真所得热场结构分布合理,局部温度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能准确地模拟火焰与试验件间的传热特性,可为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的耐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型涡扇发动机尾喷管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型双涵道分开排气涡扇发动机尾喷管模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和试验验证。利用NASA典型尾喷管模型的推力系数对比研究结果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验证后的数值方法获得了不同飞行条件下和发动机工作状态下某型发动机尾喷管模型内、外涵道的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数据及其变化规律,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该型发动机在相同工况下的地面台架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全范围内,发动机进口空气流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为1.8%,总推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不超过±0.5%。  相似文献   

5.
针对民用飞机灭火系统的特点。使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民用飞机发动机舱着火后灭火剂的雾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发动机舱着火状态下灭火剂喷射后舱内灭火剂浓度的分布情况,为民用飞机发动机灭火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镁基水冲压发动机三维两相反应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镁基金属燃料/水冲压发动机三维两相反应流动模型,提出了采用燃烧效率修正一次燃烧温度的方法,对某试验发动机理想和实际工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发动机内流场分布趋势,并对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修正燃烧温度后模型更能反映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及内流场分布,雾化效果和发动机热损失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存在凝相金属镁使计算燃烧效率大于试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7.
民用发动机短舱火警探测器温度特性地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某飞机发动机舱火警探测系统温度测量的机上地面试验,分析了外界大气温度、发动机状态、发动机滑油量、发动机引气和发电等功能对火警探测器环境温度的影响,提出发动机舱火警探测器温度测量试验方法,为民用飞机防火系统的适航取证试验提供了试验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预测航空发动机机匣壁面的温度分布,通过建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借助发动机沿程热力循环参数计算的通用方法,利用管内流体对管壁的对流换热过程,开发了发动机机匣热壁1维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了飞机包线内某个发动机状态下发动机机匣表面的温度场,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温度分布曲线除外涵区外趋势基本一致。该方法将可将发动机机匣壁面温度作为单独模块进行模拟计算,可以为发动机设计和调试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多级轴流式压气机级增压特性监控方法,以判断给定工况下存在流动异常的压气机级.对某涡喷发动机试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发动机转速设定变化时压气机中流动状态发生异常的级.将该方法用于试验发动机放气带开关控制,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分析表明:压气机级增压特性监控在喘振边界检测、发动机瞬态过程调节、压气机级一级的流动控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数值模型在求解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颗粒的燃烧流动等问题时所遇到的难题,基于拟流体模型,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 (SPH)求解离散颗粒相,追踪颗粒运动轨迹,采用有限体积方法 (FVM)对气体连续相进行描述,捕捉流场特性,两相间通过曳力、压力梯度、热传导、体积分数等参量进行耦合,建立了两种不同坐标系下方法间的耦合框架。耦合方法模拟了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喷管中气粒两相流动过程,得到了气相和颗粒相的参数分布规律,与相关实验结果及离散颗粒模型(DPM)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吻合较好。针对Φ315mm实验发动机工作状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发动机燃烧室内过载条件下的气粒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分析了纵、横加速度载荷对发动机燃烧室内粒子场和聚集带的影响,与已有的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新方法求解发动机气粒两相流问题准确可靠,适用于发动机内更为复杂的两相流问题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安装设计是飞机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战斗机的发动机安装设计工作尤为重要且任务复杂.本文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述现代战斗机发动机的安装设汁,重点剖析了国外八个型号战斗机的发动机安装设计实例,比较各型战机的发动机安装设计异同,包括安装形式设计和安装节等结构部件的细节设计等.通过实例剖析和异同比较,有助于深入理解发动机安装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发展我国有自身特色的发动机安装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电推进研究的技术状态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3,自引:2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各类电推进器的工作原理、研究状况,在分析其主要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外成功应用的实例,说明了各类电推进器的适用场合。并就电推进器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预冷却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外新型预冷却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的技术研究现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喷流预冷却TBCC发动机和日本的ATREX发动机。在对预冷却TBCC发动机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预冷却TBCC发动机的技术优势、关键技术、潜在应用方向及我国开展预冷却TBCC发动机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个经验公式来判断阿依-24发动机起飞功率,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以提高发动机限温值达到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作法,提出了合理调定限温放大器工作点的建议,因而对该型发动机的使用与维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F110的最新衍生型F110—GE—129EFE的发展与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F110发动机的最新改进型F110-GE-129EEE的发展情况与设计特点。比较了该发动机在提高性能的衍生改进型F110-GE-129(IPE)基础上的技术改进。重点介绍了EFE型发动机的风扇加力燃烧室、喷管系统设计改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第3代战斗机发动机的改进改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F10 0、F110、F4 0 4等第 3代战斗机发动机的发展 ,详述了对原型机改进改型 ,发展高可靠性、高耐久性和高性能发动机的过程 ,并分别阐述了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舰载作战飞机发动机的研制道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作战飞机发动机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功地实现了由涡喷发动机向涡扇发动机的转变。研究了国外舰载作战飞机发动机的发展,归纳了其研制道路。  相似文献   

18.
祁锋 《推进技术》1997,18(5):1-4,21
根据先进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要求和火箭与吸气式组合发动机的特点,提出了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飞机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方案的优化原则和一种优化的组合发动机循环:高压氢膨胀液化氧气循环吸气式火箭组合发动机(LOCE)。它是一种以火箭技术为基础的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比冲可达35000m/s,其关键是成功地解决了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的不匹配,其液化效率比普通LACE循环提高了5~7倍。可借用成熟火箭技术,推重比高是低速阶段(Ma=0~5)的最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概念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及相应概念设计模型的发展与不足,并应用准一维流动理论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RBCC一维性能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考虑了包括变几何截面积,引射流动、燃料喷注,混合,燃烧及摩擦损失等多种影响流动的因素,并采用变步长半隐式多步龙格-库塔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所得结果与文献提供了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从海湾战争中战术导弹的重要作用、战后发展高性能战术导弹的趋势出发,讨论了战术导弹用先进动力装置的发展问题。认为:弹用小涡喷(扇)发动机将大幅度提高各项性能;固体发动机将迎接挑战,向着低信号特征、能量可控和低易损性方向迅速发展;冲压发动机将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