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前阿里安航天公司依然占有50%以上的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但它面临着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宇宙神火箭族的严峻挑战。本文介绍了阿里安火箭的商业发射现状,对未来航天发射市场进行了预测,介绍了宇宙神火箭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其前景,并对日本H-2火箭和中国长征火箭的崛起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2):47-47
日本H-2A火箭主承包商三菱重工株式会社1月12日宣布,H-2A火箭将在2011年发射“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又称“阿里郎”)3光学对地观测卫星。这是该火箭首次赢得重要的国外卫星发射合同。去年12月2日,日本卫星制造商三菱电气株式会社宣布赢得了首份大型卫星出口订单,将为新加坡和台湾建造“中新”2通信卫星。这样一来,日本在商业发射和卫星出口领域就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3.
尚辉 《中国航天》2006,(8):28-33
2006年1月24日和2月18日,H-2A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第8次和第9次发射。至此,H-2A火箭已进行了9次发射,其中除第6次发射失败外,其余8次获得成功。作为日本航天的旗舰火箭,H-2A火箭的成功已开始扭转因H-2火箭接连失败使日本航天面临的不利局面,使之重获生机。另一方面,在日本宇宙航  相似文献   

4.
日本新型火箭发射空间站货运飞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 《中国航天》2009,(10):19-23
日本H-2B新型运载火箭9月11日凌晨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升空.发射了该国为国际空间站计划建造的首艘货运飞船“H-2转移飞行器”(HTV) 1。这是H-2B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HTV飞船的首次验证性飞行。  相似文献   

5.
日本准备在7月22日首次发射其H-2A运载火箭,火箭携带的将是运载器评定有效载荷(VEP)。暂定于12月份进行的第二次发射将携带一颗任务验证卫星和另一个VEP。首次实有飞行将在明年2月份进行,有效载荷是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2以及3颗搭载卫星──澳大利亚的联邦星1及两颗国产卫星微实验室星1和鲸生态观测卫星。由于技术问题,H-2A的首飞时间已推迟一年。另外,美国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已赢得了对日本J-1A改进型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进行设计论证的合同。该级将使用俄制NK-33液体发动机。(小)H-2…  相似文献   

6.
H-I火箭简介     
1983年2月和8月日本用主力火箭N-Ⅱ从种子岛发射了一组(两颗)同步通信卫星(樱花2号a和b)。N-Ⅱ火箭能发射350公斤重的同步卫星。H-Ⅰ火箭将成为日本1985~1990年的主力火箭,它能发射550公斤重的同步卫星。H-Ⅰ火箭可以说是日本开始独立研制(尽管其中有些部分仍是仿制)大型火箭的里程碑,因为以前的N-Ⅰ和N-Ⅱ火箭的国产率仅50~60%,包括H-Ⅰ在内的第Ⅰ级部是从美国引进的,但日本对H—Ⅰ进行了一些改进,即第Ⅱ  相似文献   

7.
阳光 《中国航天》2012,(4):14-20
四、日本日本全年进行了3次航天发射。H-2B型火箭1月份发射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H-2转移飞行器"(HTV)2货运飞船。日还在建造5艘HTV飞船,拟在2016年前大致每年发射一艘。H-2A型火箭分别在9月和12  相似文献   

8.
简讯     
H-2A助推器进行静态试车日本已对H-2A新型火箭的SRB-A固体捆绑助推器进行了首次静态点火试车。助推器工作102秒,推力达2185千牛。此次试车旨在验证助推器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设计。H-2A明年首射,将使用两台捆绑助推器。另外,6月1日H-2A一级试车失败的原因已查明,是两处接线错误造成的,这意味着三菱公司对发动机设计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新型“艾普西龙”小型固体运载火箭9月14日在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进行了首次发射,将“行星分光观测卫星”(SPRINT-A,由“大气相互作用认识行星分光观测卫星”英文缩写而来)送入地球轨道。这是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2006年以来的首次航天发射。该设施1962年建立,原称鹿儿岛航天中心,近年来主要用于发射探空火箭。日本1970年的首次航天发射就是从这里进行的。日H-2A和H-2B火箭从内之浦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09,18(3):65-6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09年4月9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与三菱重工公司于4月2日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2号发射台完成了对H-2B火箭的首次系留点火试验。目的是验证两台发动机同时点火的安全性,确认火箭系统与地面设施的接口及发射前倒计时程序。点火进行了10秒钟,JAxA称,试验顺利,初步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正常。H2B的下一次试验主要演练倒计时程序,将持续点火150s,以获取更多的一级点火阶段火箭振动数据。日本官方已经初定于9月初进行首次发射,首个H-2转移飞行器(HTV)已在筑波航天中心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并计划于4月底转运至种子岛航天中心进入发射程序。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国际宇航联1989年年会上首次介绍了它的H-2火箭的改进型(又名H-2A)和可回收运载器“火箭飞机”,后者将在日本高超音速航天飞机问世前接替H-2火箭。预计H-2火箭于1993年投入使用,H-2A大约在1999年投人使用,火箭飞机在2001年左右使用,航天飞机则在2010年前后投入使用。H-2A和火箭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H-2A-204型运载火箭2015年11月24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的"电信星12优势"("电信星"12V)通信卫星。这是H-2A火箭首次执行商业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发射任务。H-2A火箭2001年投入发射,迄今已飞行29次,成功28次,是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火箭之一。该系列火箭2007年私有化后交由三菱重工经营,曾在2012年5月发射本国"全球变化观测任务-水"(GCOM-W)1卫星时搭载发射了"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3对地观测卫星,还已拿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日本成功进行LE-7发动机的全程试车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6月15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对使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的LE-7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首次全程试车,从而为1994年2月进行H-2火箭的首次飞行铺平了道路。试验时间超过了350秒。H-2火箭是在H-1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全部由日本制造。日本90年代的大部分航天计划都是围绕着这一火  相似文献   

14.
为了大幅度降低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费用,提高发射效率,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95年开始研制H-2A系列运载火箭,并对H-2火箭吉信发射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装、扩建。本文对H-2A火箭吉信发射场主要设备的建设、装备进展状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一代多功能卫星MTS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锐  王荣华 《中国航天》2005,(4):10-11,21
日本新一代具有气象探测功能的多功能运输卫星(MTSAT)-1R于2005年2月26日由H-2A火箭在日本南部距东京1000千米的鹿儿岛县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发射。2003年11月,从这里发射的H-2A火箭未能将两颗间谍卫星送入轨道,使日本航天业遭到重创。这次卫星发射的成功是日本航天业向复苏迈出的重要一步,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8-128
据新华网2012年2月11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日前发表一份公报,宣布将对H-2A火箭进行改进,使其运载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能够发射大型卫星,从而提高在商业领域的竞争力。第一颗改进后的H-2A火箭预计在2013年度发射。根据改进计划,H-2A火箭利用第二级发动机的时间将延长,一直将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附近。  相似文献   

17.
东方一剑 《航天》2010,(8):41-44
从2005年2月26日,日本用H-2A火箭把多用途运输卫星-1R送入太空起,H-2A一直保持了百发百中的记录。2009年,又成功发射了新型运载火箭H-2B,使日本运载火箭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四、日本 日本全年进行了2次航天发射.H-2B型火箭1月份发射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H-2转移飞行器" (HTV)3货运飞船,并搭载了日本、越南和美国的5颗小卫星,10月初从站上部署.H-2A型火箭5月份发射了本国"全球变化观测任务-水" (GCOM-W)1和韩国"韩国多用途星" (KOMPSAT)3对地观测卫星,并搭载发射了2颗小卫星.日本还有1颗商业通信卫星和1颗技术卫星分别由欧洲和印度发射.该国全年发射的有效载荷总数为9个.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月,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应邀访问日本,同日本航天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并参观了H-2A火箭的第15次发射(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通过这次访问,我们对日本运载火箭的现状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2A系列火箭的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H-Ⅱ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已于1985年4月正式开始。它是一种新型的一次使用的、可满足九十年代航天需要的运载火箭,拟将完全由日本独立研制。该火箭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吨。H-Ⅱ火箭预定于1992年发射日本的第四代卫星。H-Ⅱ火箭具有以下设计特点:1)一箭多星发射结构,多数任务是一箭双星发射,每星重量为1吨;2)新运载火箭尽量选用了 H-Ⅰ火箭的研制经验;3)设计结构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