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轴速率三轴位置惯性测试转台误差及传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雪峰  赵剡 《航天控制》2006,24(2):26-29
阐述了单轴速率三轴位置惯性测试转台系统误差的种类,诸如安装面与轴线平行度、位置精度和回转精度等,主要来源于安装工艺、控制系统精度、测角系统精度以及机械磨损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转台系统中。由此产生了综合性的指向误差并对测试数据造成影响,文章根据飞行仿真转台的指向误差公式推导出了适合本实验用惯性测试转台的误差计算公式。依据实际的测试流程计算出各轴的指向误差,得出标度因数、阈值、分辨率等参数测试时,指向误差使得被测参数偏小;而对于交叉耦合参数,造成被测参数偏大,在对高精度陀螺组合测试时应予以估计和补偿。  相似文献   

2.
制导工具误差折合是导弹精度评定中的重要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工具误差的折合精度问题。本文分别对用公式法求取误差折合系数时影响精度的各种因素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外测误差精度、采样点数和弹道特性是影响折合精度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后续提高误差折合精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源互调干扰是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无论是无源互调效应的基础研究还是其工程应用,均离不开无源互调测试。无源互调测试误差与载波功率精度、测试系统残余互调电平、接收机检测精度等因素息息相关。然而,现有的无源互调误差评估方法只考虑了误差的上下限,未考虑误差分布特性。基于信号矢量合成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研究了无源互调测试误差的分布特性,并开展了初步的实验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当待测互调电平接近系统残余互调电平时,无源互调测试误差具有非对称分布特性,且出现正误差的概率较大;当待测互调电平显著高于残余互调电平时,误差分布呈现出对称性,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概率基本相当。研究结果对于精细化评估无源互调测试结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度技术是提高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微小型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的惯性传感器多余度配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MEMS惯性器件构成的微型余度配置惯导系统,分析了微小型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特点和误差特性,并经过测试分析,建立了惯性传感器的误差模型。针对余度配置系统静态标定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六位置转动标定算法,该算法只需要一个单轴速率转台就可以标定出IMU误差参数,并对采用低精度陀螺的惯性系统标定具有通用性。经过实际系统测试分析,误差补偿后的微型余度配置惯导系统的系统导航精度明显提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星载CCD太阳敏感器的工作原理,用空间几何模型阐述了线阵CCD太阳敏感器测量两轴姿态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建立了系统的误差补偿模型。通过标定试验,确定了模型参数,进行了物理补偿,同时针对系统的残差,提出了数学补偿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敏感器实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验证了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虚拟仪器技术在发动机质心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发动机质心测量中的应用,建立了电测系统的误差模型,对电测系统的误差进行校正,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整个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动态力测试系统的响应特性,找出了测试系统固有特性对动态力测试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动态力的测试数据处理方法。用该方法首先计算动态力输出曲线两个相邻零点之间的动态力均值,然后再求出该均值与动态力曲线上两个外侧交点之间的动态力均值,依此类推,迭代求得动态力的幅值、延迟时间等参数。对测试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测试误差的措施。结果表明,增加系统的阻尼振荡频率和动态力的周期,可有效降低幅值误差和延迟误差,从而对实际检测系统的设计和误差修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双举升多级液压缸在进行大负载举升时的同步误差测试技术,重点分析了两种同步误差测试方法,即施加轻载测试法和位移差测试法。针对目前采用的施加轻载测试法,从测试原理和试验装置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该方法中存在的对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产生的不利因素。同时阐述了改进后的位移差测试法,通过改进同步试验台架,设计专用机电液一体化测试系统,实现了双举升液压缸在带载状态下的同步误差的精确测量,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9.
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性制导系统初始对准的主要任务是精确确定载体坐标系和制导坐标系之间的初始方向余弦矩阵和载体的初始速度。惯性制导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初始对准的精度。本文基于初始对准误差引起的惯性导航误差模型,针对近程战术武器系统,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忽略引力变化和发射时载体的初始速度,推导出初始对准误差对惯性制导误差影响的简化算法。该算法具有模型清晰,计算简便,易于使用的特点,避免了繁琐的运动学建模和编程计算过程,并且为在项目论证阶段不具备完备的总体数据支持的条件下,进行初始对准精度指标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经仿真验证,简化算法具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一些与精度计算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误差分类、误差合成、精度计算常用方法、常用公式等,目的在于理清和说明建立制导精度计算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单介绍了如何确定制导控制系统精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基准值建立和有效数据获取的难题,根据在天线电轴跟踪零点附近角误差电压灵敏度正比于波束指向角误差灵敏度的特性,提出了采用角误差电压灵敏度作为基准值,天线稳定跟踪目标时的方位角误差电压和俯仰角误差电压作为测试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在轨自动跟踪误差,然后与差波束零点(天线电轴)与和波束接收信号最大值轴之差相加,得出在轨自动跟踪精度的测试方法。并制定测试方案和测试流程,在轨进行了实施。与地面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数据相近,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该方法测试难度小,便于实施,测试结果不受天线安装误差、卫星姿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解决了中继卫星在轨自动跟踪精度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AIT)过程测角精度的不断提高,其对环境因素的敏感程度也急剧上升。针对环境温度扰动导致的测角示值波动过大、测角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微小角度甚至无法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环境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过分析电子水平仪转动实际轨迹与理想轨迹之间夹角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对任意转角位置角度误差进行实时解算,并引入卫星地面测角的角度传递模型,达到补偿环境温度误差的效果。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系统综合测角精度从10″提高至3″,重复精度提高至1.1″,能实现卫星自动测角系统测量精度3″的突破,可应用于卫星装配测试,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研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磁性测量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与航天器结构尺寸、磁矩量级、内部磁性分布特征,以及所用的磁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等有密切关系。近场分析法是航天器磁偶极矩测定中经典有效的测试方法。文章就该法在航天器磁测试中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逐一进行详细论述和深入剖析;针对中大尺度航天器正置态磁测试中垂向磁矩测试结果存在的误差,提出提高测试精度和改进误差评估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给出航天器磁测试有效性综合评估的基本条件和评判标准,得到不同尺度航天器磁测试误差的预估参考范围。文章所述航天器磁测试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技术对于提高航天器磁测试精度、有效控制航天器磁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星间激光通信机后光路各光学元件存在的安装误差导致的光轴指向偏差,细化了激光通信机光学系统中各元件的误差矩阵,并采用矩阵光学方法提高分析精度,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了总体误差情况,定量分析了各光学元件安装误差对光轴指向精度的影响。为了校正存在的固定安装误差,提出了基于误差校正矩阵的补偿方案。在不测量元件具体误差的情况下,通过相机处光斑质心坐标,反推入射光矢量方向,计算得到误差校正矩阵,对跟踪机构的转动角度进行补偿,显著降低了安装误差对光轴指向精度的影响,并在实机进行了粗跟踪误差校正矩阵修正安装误差的实验验证和全角度推广。结果表明,误差校正矩阵可以在难以测量后光路内部各光学元件误差的情况下,补偿系统安装误差,实现对后光路光轴指向误差的校正,大大简化了地面误差修正的流程,同时节约了在轨通信机跟踪指向运算资源,提高跟踪响应频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测量误差分析的一般过程,讨论了标准量标准量传递和测试系统静态校准过程中的误差及其计算方法,以及直接测量参数和间接测量参数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直径0.6 m开口筒壳为例,分析了装配误差对仿真结果产生的影响,表明高精度量化试验系统装配方法研究的必要性。传统装配方法采用直尺等机械工具开展试验系统装配,导致实际装配误差较大且难以精准定量。因此提出一种试验系统装配误差精准测量与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标识点获取装配件实际位置,并计算实际与理论位置的装配误差,结合机械推动以及位移测量等设备实现位置精确调控。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基于自研的强度试验高精度装配软件,分别开展了直径0.6 m和1.6 m圆柱筒壳装配调控试验。相比传统方法,最大位移误差从15.00 mm降至0.75 mm,最大角度误差从0.93°降至0.04°,数值分析承载力误差从1.67%降到了0.04%,降低了装配误差对承载力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系统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17.
贾杰  周凤岐  周军 《宇航学报》2006,27(1):126-129,138
为了提高卫星天线定向全物理仿真精度,从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卫星天线定向复合控制全物理仿真系统试验时影响天线指向与定点控制精度的几个不理想因素。对系统的误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其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律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证明。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给出了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高精度天线定向复合控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卫星天线定向复合控制仝物理仿真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星间链路自跟踪系统中,角跟踪接收机中误差信号的抖动大小决定系统天线跟踪精度和稳定度。为降低误差信号的抖动,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在FPGA上实现一种16点加权平均滑动窗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误差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误差信号的频率分布范围。然后根据误差信号采样率和误差信号的频率分布范围,确定加权滑动窗点数和加权系数。最后在FPGA上对该算法进行实现,实现过程中采用桶形移位器方式,将15次加法和1次除法运算降低为1次加法,1次减法和1次截位操作,FPGA资源使用量显著降低。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对角跟踪接收机误差信号进行平滑,从而解决角跟踪接收机在低信噪比、高信息速率情况下误差信号抖动不满足指标要求的问题。误差信号抖动由0.25V左右降低为0.06V左右,这一方式显著改善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恶劣的工作环境给进一步提高捷联系统的性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究其所有误差源,系统中的动力调谐陀螺误差对系统的精度影响较大。为此,本文主要对“捷联式定位定向系统”中动力调谐陀螺的误差作分析与研究。本文结合“捷联式定位定向系统”的特点,对动力调谐陀螺的主要漂移误差进行了分析,接着根据推得的动力调谐陀螺的静态、动态误差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误差补偿算法,并设计了误差实时补偿软件。最后经仿真计算,证明其补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羲和”卫星在轨超高指向精度(优于5×10-4 (°))和超高姿态稳定度(5×10-4 (°)/s)要求,开展地面复杂环境下的磁浮机构高精度分离测试研究。分析地面测试的静态误差、动态误差和测量误差,以气浮系统变化、厂房环境和气浮平台精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超静环境下的磁浮机构高精度分离测试方法,解决了传统测试方法难以满足卫星高精度分离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