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欧空局长期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研究进展郭双生,侯继东长时间、远距离和多乘员的载人空间飞行和出舱活动是21世纪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美、俄、欧、日等主要航天大国和组织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宏伟计划。其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顺利实现生保消费品的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际载人航天历史中双边、多边乃至区域性合作的成功,指出了全球性大合作是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简述了国际载人航天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及欧空局载人航天器标准化的做法,并以美国为例,说明了可靠性标准是载人航天计划获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周建平 《航天》2013,(12):6-1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中国航天人将坚持着眼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针对读者关心的下一步,本刊特摘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长期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重返月球和载人火星飞行,即行星际的载人飞行。未来开展的长期载人航天活动必将会遇到许多新的医学、心理学、工效学和医学工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21世纪航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一、21世纪的载人航天1989年,美国政府正式宣...  相似文献   

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88-88
2011年国际宇航众多变化,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中国交会对接试验成功……国际宇航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应用等领域均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ECSS-Q-40标准的系统研究,阐明了欧空局载人航天王程的安全性评审、安全认证、安全性设计和安全性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3,(10):81-89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不仅需要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器系统,还要有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其中航天员系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且极为重要的系统。没有这一系统,载人航天就是一句空话。航天员系统一般涉及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航天员的医学监督与保障、航天环境医学、航天工效学、航天员个人装备、航天员的营养与食品和航天员选训中心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个人装备、宇航食品和太空生活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航天服     
孙增吉 《中国航天》1993,(12):34-37
载人航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因此载人航天活动十分活跃。美苏两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已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永久性航天站。欧空局、日本、印度等国家也在大力地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已有许多国家的航天员,乘坐美苏的航天器遨游了太空。 一、航天服的用途 载人航天少不了航天服,航天员穿着普通的服装,是无法进入太空的。航天器飞行的轨道离地面300公里以上,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1,(9):45-45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伟大成就、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经过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百余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的精心打造.日前由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7月15日,《丛书》首发式暨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俄航天局长谈俄载人航天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张万周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卡甫切夫1996年在俄罗斯航天部门成立50周年之际(1946年5月13日成立),撰文总结了俄罗斯载人航天所取得的成就,并描绘了其发展前景。现介绍如下:一、载人航天活动总结进入空间时代以来,各...  相似文献   

11.
4月28日,中国宇航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家咨询委主任栾恩杰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  相似文献   

12.
欧洲载人航天计划的现状孙功凌1994年9月18日,我国考察团参加了在英国范保罗举行的国际航空展览,并对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公司进行了顺访。这次考察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当前世界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动态,特别是欧洲的情况。考察团参观了位于朴次茅斯的马特拉·马可尼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3,(3):31-33
从1961年初人类首次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9,(1):46-46
欧空局选定的参加火星飞行任务模拟的4名志愿者去年12月11日在巴黎与媒体见面。作为欧空局载人航天署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火星”500火星任务模拟项目的一部分,从2009年3月24日起,其中两人将与4名俄罗斯志愿者一起在设在莫斯科的一座隔离设施内生活和工作105天,以为将在2009年晚些时候开始的全面模拟做准备。全面模拟也将由6人参加,但封闭时间将达到执行载人火星探测所需的520天。这4人是从56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法国3人,德国1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7,(7):39-39
2007年6月28日上午10时,中国宇航出版社和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博士,在中关村图书大厦5层多功能厅举办载人航天科普讲座,之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应用分析吴国兴前言载人航天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梦想。自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卫号载人飞船成功地飞上太空,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以来,载人航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多年中,人类曾多次登上月球,研制出可多次使用的航天飞...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王金华载人航天的特点是技术难度高和耗资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讲,宇宙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对宇宙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11,(4):50-51
6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出访法国参加巴黎航展,神舟七号航天员、航天英雄翟志刚接收了国际宇航联合会移交的300面会旗,这些会旗将搭载在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并由明年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带回地面。  相似文献   

19.
《航天》2012,(8):10-10
6月29日上午10时许,在圆满完成所有在轨任务后,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返回,为本次航天任务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12个字来评价这次任务: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11,(6):6-6
11月3日上午10点,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开通仪式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杨利伟出席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