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五年成就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应用》2009,(3):1-3
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几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斗导航在自力更生中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从无到有,以点促面,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厉建中 《中国航天》1999,(10):17-20
1999年,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令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在国内,在周边,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曾令我们震惊、愤怒,让我们思索,让我们难忘。这一年,对于我院,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同样意义深远。1999年,我们不仅将迎来建院42周年,还将面对汹涌澎湃的历史长河,脚踏实地走向明天。建院4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英明决策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院同志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我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负重拼…  相似文献   

3.
十全十美     
2013年6月26日,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如同一幅画卷,美不胜收。在神舟飞船返回前,草原上的风也小了,像是专门迎接航天员的归来。8时07分,在万众期待中,神舟十号飞船准时降落在平坦的草原上。  相似文献   

4.
瑞江 《航天员》2009,(1):64-67
在地球上,人们的吃喝拉撒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太空中,这些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进行缜密处理,仔细对待。这不,为了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方便”问题,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绞尽脑汁,推陈出新,设计制造出越来越适用的太空卫生间,使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方便”越来越方便。  相似文献   

5.
王珊儿 《航天员》2013,(3):72-73
流泪,这是人身上出现的最常见的生理现象和自然行为,谁也无法阻止。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就说过,“对于人体而言,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他的意思很明显,眼泪是多余的,该流的时候就让它流掉。但是,也许达尔文的这个说法仅限于在地球上,因为在人类脚步所触及的领域,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地方,人是不能轻易让自己流泪的,这就是太空。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为什么不能随便流泪呢?如果不小心流泪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相似文献   

6.
激战海天     
戴敏 《航天》2011,(12):28-31
星光碧影,海浪声声,一艘神秘的远望号船正快速航行在太平洋的深处,庞大的船体灯火通明,甲板上高高低低、形态各异的天线,正在高速运转,向太空发散着电波,船舱的机房内各类仪器仪表的指示灯跳跃闪动,一切繁忙有序。此刻距离天宫发射升空不到10分钟,在通信机房的监视器旁,技术人员正紧紧注视着屏幕,突然一个大大的红艳艳的中国结出现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漏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太空尤其是在执行出舱活动时,漏水可真不是小事,它可能使航天员有“窒息”的生命危险。不久前,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就因“头盔”漏水不得不提前终止任务。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忆了那次太空历险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是如何度过这次惊险的。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4,(1):74-74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崭新的2014年,《航天员》再次与您相见。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里对我们的关注和厚爱,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9.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10.
煤油温度对于爆震波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径为30mm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上,以煤油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成功地进行了两相爆震实验,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脉冲爆震波。测试了在化学恰当比,不同爆震频率及燃油温度下的爆震波压力,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在化学恰当比下,爆震频率不变时,煤油温度的升高明显促进了爆震的形成,在内径小于混合物胞格尺寸的爆震管内,可以形成充分发展的两相脉冲爆震波。  相似文献   

11.
关祝 《航天》2010,(8):45-45
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从2006年起日本航天业呈现复苏态势,无论在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领域,还是在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领域,部获得了较大的成就,并有不少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值得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受运载工具运载能力的限制,大型空间站须在太空对接组装。对接与转位机构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用于实验舱与核心舱的对接及转位,实现空间站实验舱的组装。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是实施对接与转位任务的主动端,为复杂的空间机电热一体化机构产品,在正常模式下,由主动端实施分系统所有动作。在研制过程中,分系统充分论证系统方案,集中攻克关键技术,充分试验产品样机,并先后在轨圆满完成了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的对接与转位任务。论述空间站实验舱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的研制技术,对后续空间机构产品研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端木希 《航天员》2009,(1):48-51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NASA使美国人团结起来,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它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仍然令我们感到骄傲。今天,NASA对美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在21世纪,NASA需要有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远景规划,这幅蓝图将以最近几年中提出的一系列宏伟目标为基础,继续人类太空探索进程,履行NASA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2,21(3):47-47
据NASA网站2012年4月9日报道,NASA正为发射一个深空原子钟(DSAC)演示验证而做准备。它使用单向导航技术——通过实现航天器实时估算自己的授时与导航数据,可对目前使用的双向导航系统做出改进。在双向导航系统中,信息要送回地面,需要地面小组评估授时与导航,然后再传回航天器。在执行时间起到关键作用的事件时,星载实时导航能力是提高NASA能力的关键,例如在行星着陆或行星飞越期间,对地面与航天器互动而言,信号延迟太长。在未来NASA任务中使用深空原子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3,(10):9-12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晴空万里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升空了。10月16日,又是一个好日子,凌晨6时23分,神舟5号按预定时间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4,8千米,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安然无恙,自主走出返回舱。短暂的21小时,创造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完美旅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多少中国人在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后,奔走相告:我们成功了!我们的飞天之梦实现了!让我们在这里重温一下创造辉煌历史的一幕幕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6.
裂纹扩展特性是含缺陷发动机药柱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前提。利用非固有内聚力模型,在有限元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网格拓扑操作,发展了裂纹扩展仿真方法。以圆管发动机为例,研究了指数型点火压力作用下裂纹扩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裂纹张开位移、裂尖横向位置在加载初期增速较大,加载末期增速较缓;随着压力因子绝对值、初始裂纹深度的增加,以及内表面均布裂纹数量的减少,裂纹张开位移会增大;压力因子绝对值越大,点火压力越大,裂纹也越容易提前扩展。初始裂纹深度的增加会在加载初期提前导致裂纹的扩展,在加载的后期,初始裂纹深度的增加反而会延迟裂纹扩展的时间。在加载的后期,尽管裂纹累计扩展次数一致,但裂纹数的增加会导致裂纹张开位移的减小,进而延迟裂纹扩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航天员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他们可以漫游太空,欣赏不同于地球的神秘而美丽的风光。然而在我眼中,航天员除了神圣光荣之外,他们更是不懈探索,勇攀高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X波段圆极化大功率整流天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时代能源互联网演进发展,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中的最基础核心器件,对持续电源供给的需求与日俱增。采用无线能量传输可以实时便捷的为此传感器进行能量供给。现有成熟的整流天线设计多集中在5.8GHz以下,更高频段且大功率的整流设计鲜有涉及。本文重点研究一款工作在X波段的圆极化大功率整流天线,主要包括天线和整流电路优化设计2部分。天线采用圆极化设计,工作在9.6GHz频段,在0到45。的宽角度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圆极化轴比,可以灵敏的接收能量信号。整流电路基于双管并联结构和短路匹配支节进行设计,实测在1W的输入功率下可获得50%的整流效率。最后进行天线和电路的整合,并进行实测,300mW的发射功率下,在负载为40欧姆的情况下可获得1.25V的输出电压。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有效的实现远距离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19.
在太空听音     
陈曦 《航天员》2013,(3):60-61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而在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中,航天员只能靠空间站中密封的空气来维持生存与生活。可是,万一空间站发生空气泄漏该怎么办?航天员的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呢?其实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必过于担心这点。弗吉尼亚州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航空航天技术专家马达拉斯说,如果发生空间站漏气故障,特制的报警器会发出声音,在警报的提示下,航天员会找出泄漏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饵决问题。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正如自行车胎漏气了,修车师傅知道怎么找到漏洞把胎补好,这有什么可值得一提的?但是在空间站上,这项操作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20.
天浪 《航天员》2009,(3):62-63
国际空间站上,常驻3名航天员,到今年5月底,常驻航天员也不过6名,在地球上来说,就如同一个普通之家。这个国际“家庭”,本应像以前一样同甘共苦,和谐相处,如美国航天员迈克尔·芬克所说——“在太空中没有政治的空间”。然而,就在最近,俄美两国就共享国际空间站上的卫生问和健身自行车发生了争执。准备要“分家”。且根据最新的规定,俄罗斯航天员还被禁止与美国航天员分享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