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神舟飞船第一次执行应用性飞行任务.在神舟飞船定型的同时,一直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进入"成熟期". 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近日表示,长二F火箭已基本定型,并将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营中继续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娟 《中国航天》2012,(7):25-25
提到中国的"神箭"——长征二号F火箭,很多人都会关心它的两个专属指标:0.97和0.997。这两个数字分别指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载人,长二F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在我国所有在役火箭型号中是最高的。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如今,在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随改进型长二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和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21工程作为跨世纪的载人航天工程,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协调面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是整个工程的七大系统之一。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二号F。2013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后,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启动了执行空间实验室任务的T2、Y11火箭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索阿娣  王娟 《中国航天》2011,(11):52-53
长征火箭发射的“高强密度”,在业内早已不是一个新词。 2011年,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大幕逐步拉开,“长二F”这个以发射载人飞船著称的“神箭”也迎来了它的高强密度时代。  相似文献   

5.
2011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大幕的开启,有着“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火箭又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助力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无人飞船的“太空相会”。  相似文献   

6.
白瑞雪  李惠子 《航天》2011,(12):11-11
“我给它打100分!”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神舟八号飞船精确入轨后,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这枚火箭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一起,创造了中国火箭入轨精度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7.
"高可靠"不等于"无风险" 众所周知,长二F载人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航天员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然而,火箭的高可靠不等于完全没有任何风险,一些小概率事件仍然存在出现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故障诊断系统发挥作用了."火箭副总设计师助理刘烽说.  相似文献   

8.
黄希 《中国航天》2011,(11):50-51
备受瞩目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已经拉开大幕。作为长二F火箭、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三大关键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1年的时间里集智攻关,在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也积累了珍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39-239
6月11日17点38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570余秒,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大幕正式拉开。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飞行既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组成的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3,(7):9-9
6月10日下午,长征火箭研制历史上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装测试动员会,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总装厂生产现场召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一院院长吴燕生、党委书记梁小虹等院领导,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总设计师刘竹生及总装备部有关领导一起赶到会场,共同为动员会助阵。在火箭总装车间里,在长二F火箭旁,参加总装测试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有关人员近200人,面对“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精心操作铸神箭,胸怀祖国、务求必胜、载人航天创辉煌”的巨幅横标心潮澎湃。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抗击非典的…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8,17(6):136-137
2008年9月26日,长征-2F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王琪在载人航天新闻中心称,已开始进行神舟-8飞船运载火箭的研制,将在长征-2F火箭基础上进行改进,要在舒适性、可靠性上进一步提高。火箭将发射无人航天器实现太空对接,为我国建立空间站打下基础。运载能力超过20t的大型火箭——长征-5目前处在研发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2,(3):64-64
维珍银河公司官员2月27日表示,该公司希望在年底前进行其“太空船二号”亚轨道载人飞行器的首次火箭动力试飞。“太空船二号”已进行16次无动力试飞。在这些试飞中,这种有翼飞行器在由“白衣骑士二号”载机投放后滑翔返回,在跑道上着陆。根据设计,  相似文献   

13.
索阿娣  李冠礁  王娟 《航天》2011,(11):16-17
在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上,长征二号F火箭是一枚战功赫赫的明星火箭,有着“神箭”之称。 之所以赢得这样的美誉,在于它曾经7次问鼎长天,将7艘神舟飞船和6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它的可靠性设计指标最高,达到了0.98。  相似文献   

14.
陈立 《中国航天》2012,(7):23-24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牵动国人心弦。对比去年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此次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人"。因为涉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发射神九的改进型长二F运载火箭上的逃逸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运载火箭发射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重要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救生装置,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系统将完成飞船发射阶段的护航使命,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一旦火箭发射出现意外情况,它可以带走飞船,帮助航天员逃离危险区。而在这个过程中,逃逸系统要力挽狂澜,就得仰仗拥有极高安全可靠性的逃逸系统动力装置——逃逸固体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二号F型号控制系统与利用系统软件研制团队是载人航天工程幕后一线工作者队伍中的一支。他们作为长二F运载火箭的神经中枢实现者,凭借对每一条指令的深思熟虑和对每一段代码的反复推敲,铸就了一个个成功。他们坚守着对软件的那份执着和对航天事业的那份热爱,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研制道路上继续无悔地奉献着。一院承担了长二F二期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制定故障判据勇挑逃逸安控重担 2009年底,容易开始负责长二F火箭故检逃逸总体设计的岗位.故检和逃逸两大系统是载人火箭所特有的系统,是为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而专门研制的. 而容易正是负责火箭故障检测判据的制定工作,判据制定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由于故检逃逸系统涉及与众多分系统之间的接口,需要深入了解火箭各分系统工作状态并与各系统进行大量协调确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17.
孙自法 《中国航天》2005,(11):22-22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两大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向媒体发布信息说,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两个突破方向:一是火箭技术,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二是空间技术,即研制高可靠、长寿命的应用卫星。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使用液氢、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覆盖不同轨道、各种运载能力的完整的火箭型谱,可满足中国未来20至30年内航天发展对系列运载火箭的需求。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芯级直径为5米,并捆绑有不同组合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采用模块…  相似文献   

18.
正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全箭多项技术状态变化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对地面判据级间未分离(M7)和整流罩未分离(M8)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长征二号F火箭技术状态更改,严格按照"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五项原则开展技术状态控制工作。一、火箭研制情况发射天宫二号的长征二号F T2火箭2012年完  相似文献   

19.
幸不辱命     
刘宇 《航天员》2012,(4):46-46
当6月16日傍晚.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宣布神九发射成功时,我为我们神箭团队兑现“十全十美,神箭神奇”的承诺感到自豪和欣慰。发射神舟九号飞船,是2F火箭的第十次飞行,也是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第三次飞行,更是它的首次载人飞行。如何保证这枚几乎为全新状态的火箭能高可靠高安全地胜利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6月3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当天,神舟十号飞船、长征二F遥十火箭组合体,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这标志着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