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是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各技术能够提供的排气泄压通道面积大小,将壳体缓释技术分为整体失强、头/筒分离和局部排气三大类,系统地对比了各项技术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实用效果。结合国外地地导弹、空空导弹和舰空导弹等导弹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应用实例和低易损性试验结果,阐明了壳体缓释技术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的提升作用。最后,给出了使用发动机壳体缓释技术进行安全性总体设计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安全性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排气通道临界面积和排气通道开启时刻两个关键因素。文中所述的研究进展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服役安全性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针对某一远程机动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建立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运用该数学模型成功地进行了七个设计变量的寻优计算,所得优化方案与原方案比较,发动机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该数学模型把热力计算、装药设计、内弹道设计,药柱结构完整性分析、壳体结构可靠性与发动机性能优化联系起来,因此,它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制定设计条件是很必要的,这些设计条件具有三个新颖独特的特征: (1)固体推进系统首次用于载人宇宙飞行。 (2)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当今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3)固体推进系统首次设计成可回收修复并重复使用。这些新颖的特征规定了在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需要采用以往的成熟工艺及制造方法,保证可靠性是头等重要的。本文评述了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从用于STS-1飞行的原设计到目前研制的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了石墨环氧纤维缠绕壳体。  相似文献   

4.
固体发动机壳体工作状态塑性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及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在高压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获得了发动机壳体在工作条件下的塑性形变及应力场的分布。其结果可供基于塑性形变的壳体评估及可靠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装配效率及准确性,以Creo软件为平台,研究了虚拟装配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试验工装三维建模过程、虚拟装配方法,并通过干涉检测分析方法检测了试验结果、工装设计。通过在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外载荷试验中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模拟试验装配流程,验证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而且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干涉检测,推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数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用高强钢制作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的可靠性数字仿真及其程序,以混合同余法产生伪随机数,并检验了其独立性和均匀性,用所产生的随机数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壳体的可靠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王维明 《上海航天》1993,10(3):11-17
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壳体、绝热层、胶粘剂表面特征,并对其各界面粘接问题进行分析。阐明绝热层配方设计与界面粘接关系。确定胶粘剂研制、选用原则,分析界面脱粘类型及原因。控制工艺要点、降低界面缺陷,提高粘接性能,以满足发动机装药结构完整性和使用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Workbench平台,二次开发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外防热计算的一维程序算法,开展某发动机外防热仿真计算,获得了壳体与涂层间界面最高温度,对比相应风洞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了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三维参数化模型,应用该算法,选取外防热涂层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壳体与涂层间界面最高温度为目标函数,联合ANSYS/Workbench中目标驱动优化功能(Goal Driven Optimization-GDO)进行设计计算,实现了壳体外防热涂层厚度设计的自主择优。  相似文献   

9.
固体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设计准则判别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给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设计准则判别式。依据这一准则,当用于制造壳体的纤维材料特征值时,则该材料按刚度准则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壳壁厚度,否则,按强度准则设计壳体厚度。以及机纤维和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给出两例分别按强度和刚度准则设计的实例,通过另两例强度相近但刚度不同的设计尘实例的比较。文中提出在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时,应合理选用纤维的最佳值,并建议发展纤维材料时,应注重强度与刚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讨论应用简单的挤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替代现有固体捆绑火箭发动机的可能性,并且探讨如何制造同固体火箭发动机相同经济效益的火箭发动机,而不出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和操作缺限。固体火箭发动机经济效益好并被广泛使用。但是它表现出明显的安全和操作缺限,用现有经费模型探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经济效益,并说明其原因。为此促使我们比较分析简单的挤压液体火箭发动机级,此液体火箭发动机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有相同经济效益的烧蚀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本研究所选择的液体推进剂是过氧化氢和煤油,它具有可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竞争的经济和性能特性。研究表明没有实际的液体推进剂组合可以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那样的的密度比冲,应用过氧化氢和煤油的液体火箭系统是现有或未来运载火箭增加推力的一种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 Thiokol 化学公司 Wasatch 分公司在评定大型全尺寸固体发动机可靠性中,使用变量分析方法的一些新经验。可靠性评定是依据发动机各分系统设计鉴定试验和一次全尺寸发动机静止试车中得到的变量数据来进行的。本文介绍了各变量参数的确定、数据收集、变量分析和将若干分系统的变量数据综合得到系统可靠性评定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座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 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宇航器运载、变轨、姿态控制和导弹的主要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研究和发展,并作为核心技术严格保密和控制对外转让。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由壳体、喷管、装药燃烧室、点火装置、保险机构等部件组成。涉及近百种金属、非金属材料。其除设计技术外,关键是材料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重点是壳体、推进剂及装药、喷管等的成型制造及检测技术。 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具有壳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进行纤维缠绕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应力及爆破分析。采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进行单元失效判断,并引入合理的刚度衰退模型,从而较真实地模拟壳体的承载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材料性能、几休非线性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封头部位相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两个实际结构得出相反的影响结果,对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的补强研究有指导意义。另外,从爆破的角度探讨了由模拟壳体外推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前言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供各种运载火箭和导弹作动力装置使用的。由于火箭和导弹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此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也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一次使用的产品,而且一旦点火,难以中途停车。固体发动机必须有较高的质量比,设计时不能采用过大的安全系数。固体发动机从制造到使用往往要经历各种工艺加工、贮存、运输、装卸、艇载等过程,要经受各种地面和飞行中的环境条件的考验。在这些过程中发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和结果分析的效率,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可视化优化设计与分析方法。以某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为例,说明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和参数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使设计人员快速、直观地得到符合总体要求的多组设计方案,简单、有效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符合设计人员思维习惯,适合在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高温热冲击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研究.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高温热冲击下的简化分析模型和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求解连续层合结构热传导的分离变量法,获得了高温热冲击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层合结构温度场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质量控制,有效支持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开发,采用QFD技术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建立和确定产品总体设计方案,使固体火箭发动机产品能真正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减少后期设计更改,缩短研发周期,最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用钢材的选材探索,可靠性研究以及采用多β_(1c)和κ_(1c)/σs作为选材和判断壳体不发生低应力爆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平行坐标可视化技术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笛卡尔坐标系的制约,多变量分析及显示成为复杂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优化的难点之一。将平行坐标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优化过程,以高压强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参数优化为例,针对不同优化阶段提出不同赋色原则,说明其在发动机设计优化辅助建模、优化过程监控和优化结果鲁棒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平行坐标可视化技术在处理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优化多变量分析及显示问题上具有简单、直观等独特优势,易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与壳体连接用的卡环结构,设计了一套试验研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所得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性较好,试验是成功的。由此使卡环结构应用于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