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为适应不同飞行状态,设计了一种机翼可纵向滑移的变体飞机,并分析了在变体过程中的纵向气动特性与纵向稳定性。通过FLUENT UDF动网格技术,计算得到飞机机翼以不同速度滑移的变体过程中纵向气动力和力矩系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定性分析机翼滑移速度对纵向气动力和力矩系数的影响;通过研究飞机变体过程中焦点与重心的位置变化曲线,分析飞机在变体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变体过程中机翼低速滑移时,滑移速度对纵向气动力和力矩系数影响不大;飞机在变体过程中由纵向稳定飞行状态变为不稳定飞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Z型翼变体飞机的纵向多体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挺  王立新  艾俊强 《航空学报》2010,31(4):679-686
机翼变形时,变体飞机的翼面积、惯性特性、全机焦点和重心位置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引起飞机的动态特性也随之改变。为此对机翼变形过程中的Z型翼变体飞机进行了纵向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推导了变形过程中变体飞机的六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通过简化得到了解耦后的纵向动力学方程。机翼折叠动态过程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折叠角速度下飞机的气动力相差不大。在机翼折叠角速度较小且忽略非定常气动效应的情况下,采用气动力准定常假设对变形过程中不同机翼折叠角速度下变体飞机的纵向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研究了重心位置移动和气动特性变化对飞机变形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折叠过程中气动特性的变化是影响飞机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机翼折叠后飞机的速度和迎角增加,且飞行高度下降较大。  相似文献   

3.
某机放宽纵向静稳定度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某机放宽纵向静稳定度后,重心后移量对飞机纵向气动参数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引起的飞机配平迎角、平尾偏角及基本飞行性能的变化,为我国未来民机实施放宽纵向静稳定度功能的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战斗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布局的大迎角气动特性是决定飞行包线左边界的主要因素之一。飞行包线左边界区域的扩展增强了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和敏捷性,但是同时也极大地挑战着飞机的安全。几十年来,随着大迎角飞行研究技术的发展,战斗机飞行不断突破失速迎角附近及以上区域,将飞行左边界左移,扩大了飞行包线,减少了飞行限制,挖掘了战斗机的作战潜能。本文对战斗机大迎角飞行相关的气动特性研究技术,包括流动机理研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风洞气动试验、气动建模与数据库构建、气动与控制综合验证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基于这些技术的发展,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战斗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包括大迎角气动力预先设计、气动力获取、气动力表达、气动力综合分析和气动-运动-控制一体化验证五个部分,以供相关装备研制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效飞机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晖 《飞行力学》2001,19(1):13-17
地效飞机是一种主要利用地面效应提供支承力而飞行的运载工具,在地铲的作用耳,它的升阻比比一般的飞机大,因而飞行时所消耗的推进功率小,具有更大的载重量或航程,在地效作用区域内,地效飞机的气动力不仅与迎角有关,而且与飞行高度有关,因而其飞行稳定性问题更为复杂,作为一类非线性、多变量且很难辨识的受控对象,地效飞机应采用更加复杂的控制律和信息--控制综合系统,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低高度的飞行安全和操控效率。首先介绍了地效飞机的一般特点和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和描述了该类飞行器特有的稳定性问题以及控制特点,最后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型飞机降低重心位置对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昌盛  宋笔锋 《航空学报》2006,27(2):285-288
由于微型飞机有最大尺寸的限制,通常平尾/升降舵距离机翼和全机重心很近,造成气动效率和纵向静稳定性都比较低。研究了不使用平尾/升降舵、而是通过降低微型飞机重心位置来获得纵向静稳定性的思路。分析了重心低置情况下的纵向力矩平衡关系,推导了相应的纵向静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并构造了计算模型和试飞样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重心位置可以有效地增大微型飞机的纵向静稳定性,并可以在没有平尾的情况下实现纵向力矩平衡和获得静稳定性。其静稳定性裕度可以通过重心与气动中心的纵向距离来调节。  相似文献   

7.
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的组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含非定常气动力在内的由各种方式获得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必需经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形成完整可信的飞机大迎角数据。通过对过失速区飞机运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组成总气 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志伟  黄达  吴根兴  龚正 《航空学报》2008,29(6):1424-1428
 在大振幅偏航滚转单自由度强迫振荡和耦合强迫振荡运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准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和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获取飞机的气动力模型;运用两种不同的气动力模型,对飞机的纵向正弦振荡机动飞行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准定常模型在小迎角下的仿真结果与非定常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较大迎角时,准定常模型仿真结果趋于稳定,而非定常模型仿真结果使飞机进入横航向振荡飞行状态,这一现象与F-16XL的试飞结果类似,其主要原因是耦合运动的非定常模型与准定常模型所产生的阻尼特性不一致。这也表明,分析大迎角飞行特性时应考虑耦合运动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9.
乐挺  王立新  况龙 《航空学报》2008,29(4):853-858
 分析了地面效应对飞机产生附加滚转和偏航力矩的气动新机理,研究了农林飞机近地作业飞行时横航向气动特性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推导了考虑地面效应影响时的飞机横航向静稳定性新准则,并分析了不同飞行高度时这些静稳定性的变化趋势。采用地效区内飞机的运动方程,计算并分析了农林飞机不同作业高度下的横航向模态特性及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模态特性的简化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X-114型地效飞机的纵向气动布局的主要特点,即平底机翼翼型,倒三角平面形状,低置前外翼和高置大容量平尾,根据这些特点,说明X-114型地效飞机是如何获得纵向稳定性(包括俯稳定性和飞高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效飞行器纵向静稳定性这一重要技术问题,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鸭式布局地效飞行器的纵向静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传统布局与鸭式布局纵向静稳定性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通过改变前置鸭翼展弦比分析其对纵向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地效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效飞行器气动特性和纵向静稳定性这两个重要问题,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鸭式布局地效飞行器进行了研究。在鸭式布局中,主翼和鸭翼互相干扰,流场比较复杂。简化了地效飞行器模型,只考虑了主翼和鸭翼,通过改变鸭式布局地效飞行器中鸭翼相对主翼的位置和角度,分析其对气动特性和纵向静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地效飞行器及其驮运负载飞行器巡航状态的气动特性,对大型地效飞行器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求解N-S方程的有限体积法,分别针对地效飞行器巡航状态及其驮运负载飞行器巡航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升阻比与阻力的大小,地效飞行器巡航状态机翼的最佳安装角为5.5°;综合考虑升阻比与巡航飞行的安全性、操纵性,地效飞行器巡航状态的最佳飞行高度为8 m;综合考虑巡航经济性以及从巡航状态过渡到分离状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两机驮运巡航状态下负载飞行器的最佳迎角为3°。  相似文献   

14.
Power augmented ram (PAR) engine is a popular equipment to reduce the requirement of power for takeoff and improv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o provide detailed insight into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ing-in-ground effect (WIG) craft with PAR engin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on WIG craft models in cruise. Simplified engine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s. Two cruise modes for PAR engine are considered.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G craft and other features are studied. Comparisons with WIG craft model without PAR show that shutoff of PAR engine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drag and less change in lift. Accordingly for the work of PAR engine, the air flow blown from the engine accelerates the flow around the upper surface and a high-speed attached flow near the trailing edge is recorded. With the schemed PAR flow, more suction force is realized and the flow features over the wing vary noticeably.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Coanda effect, provided with an attached flow, introduces an appropriate and practical flow mode for WIG craft with PAR engine in cruise. The results refresh our understanding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IG craft.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导弹的气动力特性,设计导弹的气动外形时可能出现气动中心位于重心之前的现象。本文应用状态空间分析法,研究气动中心超前的对偶问题,据此获得导弹无恢复力矩时关于飞行状态的完全可控和可测的条件。在状态反馈下,使用极点配置法导出了气动中心超前的极限值,即放宽静稳定性的准则。列举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地效飞行器大迎角近地面飞行分离流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求解定常可压缩流动的质量加权平均N-S方程和标准 湍流模型,数值模拟地效飞行器大迎角近地面飞行的全机流场,研究地面效应引起的分离流动。研究结果给出了大迎角近地面飞行机翼上翼面分离流动随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飞行高度降低引发流动分离的原因,阐述了流动分离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地效飞行器地面巡航气动性能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有限体积方法求解定常可压缩流动的质量加权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地效飞行器地面巡航全机流场。计算结果给出了地效飞行器气动性能随飞行高度和迎角的变化规律;采用镜像法理想涡模型分析了地面效应对翼尖涡位置和气流下洗角的影响;详细阐明了地面效应对诱导阻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效飞行器波浪地面飞行气动性能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秋林  刘沛清  秦绪国 《航空学报》2007,28(6):1327-1333
 使用Fluent软件求解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的质量加权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地效飞行器在波浪地面上方飞行的全机流场,研究波浪地面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在余弦波浪地面上方飞行,气动力呈现周期性,文中给出了一个周期内气动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飞行高度和迎角对气动力平均值和气动力波动幅度的影响规律。一个周期内翼剖面的压力分布表明,波浪地面主要影响机翼下表面的压力分布,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力分布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