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9,(8):10-15
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完成730余次全球观测 据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以该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一年来在轨稳定运行,对地观测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决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卫星将于12月中旬择机发射。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该星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和图像,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3.
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在轨交付暨风云三号卫星合同、海洋一号B星协议签字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装备部分别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进行了风云一号D卫星和海洋一号A卫星交付签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与中国气象局签订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研制合同,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订了海洋一号B卫星启动协议。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件大喜事,对此卫星研制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几位总设计师别有一番感慨。  相似文献   

4.
近日,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为主研制的风云三号02批首发星03星装运出厂。卫星出厂前,中国气象局、集团公司和八院联合组织召开了卫星出厂评审会,对卫星研制流程和技术状态进行了严格评审,认为,卫星作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其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风云三号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  相似文献   

5.
5月26日,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国防科工局举行。经过半年在轨测试,该卫星功能性能良好.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三号B卫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各项主要功能性能指标均符合研制任务要求并优于A星.  相似文献   

6.
正5月30日11点17分,资源三号卫星02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启太空之旅。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8次飞行。资源三号卫星02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一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作为资源三号卫星01星的后续业务星,资源三号卫星02星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批复后的首颗业务星,主要为国土测绘、资源调查和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现在轨道上运行的“钻石1A”地球观测卫星的后继星发射工作前景暗淡。钻石1A卫星获得的图像向西方出售,但当后继星发射至轨道的可能性不大时,销售业也就成了空中楼阁。钻石1A卫星是利用礼炮号轨道站的运载舱改装成的过去最大的地球观测卫星,重18.5吨,沿机身侧面搭载两台合成孔径雷达。1991年8月31日用质子号火箭发射至远地点279km,近地点232km的轨道高度。由于轨道高度较低,因此,空气阻力大,大约在1993年3月再入大气层。然而,研制与应用该卫星的战罗斯的南方机械制造科学生产联合体  相似文献   

8.
2013年9月23日,风云-3的03星顺利入轨。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经历了从试验阶段到业务应用阶段的发展历程。目前,在轨正常运行的风云-3的01、02星是试验卫星,风云-3的03星成为风云-3的首颗业务星。1引言风云-1是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其基本功能是实时播发局地可见、红外高分辨率卫星云图;获取全球的可见、红外卫星云图、地表图像和海温等气象、环境资料,为天气预报、减灾防灾、科学研究服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31日9点02分,随着风云二号08星顺利升空,备受关注的"风云家族"又添"新丁"。据专家介绍,风云二号08星是风云二号03批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业务应用卫星,与风云二号02批卫星相比,风云二号08星观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测量大气温度和湿度变化等方面的误差值更小,数据更精准,其探测波段完全与国际接轨。同时,该卫星在区域快速观测  相似文献   

10.
成白 《国际太空》2013,(9):6-10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业务气象卫生风云-2共分成3批发射。01批2颗卫生——风云-2A、2B为试验卫星,分别于1997年6月10日和2000年6月25日发射,定位于105°(E)。02批3颗卫星——风云-2C、2D、2E为业务运行卫星,分别于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1月15日和2008年12月23日发射。目前,风云-2D、2E正在运行,它们分别定位于86.5°(E)和105°(E),目前运行良好,组成了双星观测系统,进行分时交替观测,对重叠区的观测频次增加1倍,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和台风的监测能力。03批有3颗卫星——风云-2F、2G、2H,其中风云-2F已于2012年1月13日发射,定位于112.5°(E),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7月25日,资源三号03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与在轨的资源三号01、02星和高分七号卫星四星组网,组成我国首个立体测绘卫星星座,帮助更快更好地完成国土测绘和全球测图,进一步推动我国民用测绘事业快速发展。解读:资源三号系列卫星承担着提升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精细观测能力、提升我国遥感卫星整体工程技术水平的重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7日上午11时27分22秒,于11月5日成功发射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试验应用卫星风云三号02星经过卫星姿态稳定度等调整,在绕行地球33圈后,打开了星上第一个遥感仪器——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可见光通道,成功进行了对地观测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号卫星成功飞天,并开始在预定轨道稳定运行,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天基系统建设之战正式打响。至今,我国已经发射了高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高分卫星。高分专项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对于高分专项的实施而言,造好星和用好星同等重要,只有把卫星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4.
正3月31日,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高分一号02、03、04星,以"一箭三星"的形式,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3颗星构成了我国首个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业务星座,对我国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等领域的遥感应用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太及时了!看中国资源,用中国卫星我国早已具备从太空俯瞰地球的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5.
日本根据空间研究委员会制定的1984—2000年空间规划,提出了1984年的空间研究项目及预算: 1.科学卫星①加快第十颗科学卫星——行星的研制。②开始研制第十一颗科学卫星——天文学卫星—C。③设计第十二颗科学卫星(EXOS-D)样星。 2.对地观测①用N—2火箭发射同步气象卫星3号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翱翔之星"是国际上首颗12U立方星,是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微小卫星,主要任务是开展地球大气层外光学偏振模式测量,为偏振导航技术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未来,该系列卫星还可应用于伴飞巡视、对地遥感、数据中继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航天技术与防灾减灾已经密不可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批防灾减灾的航天"神器"为人类保驾护航。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些神器中的一些"明星"。国内篇风云三号卫星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  相似文献   

18.
巴西已制造出四颗对地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资源勘查卫星)系列的样星,将在1989年中期到1993年先后用巴西自造的火箭送入轨道。巴西正在研制四颗对地观测卫星@春水~~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长征二号丁火箭压轴出场,以高入轨精度为全年宇航任务做了个圆满收官;2013年,长征二号丁火箭首发登台,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并以一箭四星的创举迎来了全年宇航任务的开门红。巧放四颗星个个是宝贝作为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护送好、安顿好这颗"宝贝疙  相似文献   

20.
正9月7日11时15分,海洋一号C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稳定,状态良好。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海洋水色水温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该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海洋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