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述微束等离子弧焊接是近十几年来发展的一项先进焊接工艺。它的焊接电流小,能量集中,最适合于精密和微型零件的制造和修理,在仪表制造工业中,可以用于膜盒的焊接。我厂试制的一台WLH-10微束等离子弧焊机,在焊接厚度为0.08毫米+0.08毫米,直径为φ160毫米的钯合金(PdAg 23Au3 Ni 0.3)的膜盒时,气密性达到了漏速不大于1×10~(-8)升/秒的要求,产品性能合格。二、WLH-10微束等离子弧焊机的主要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2.
外置阳极微束等离子喷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薄壁和小零件的喷涂需要,研制了外置阳极微束等离子喷涂系统(MPS).采用外置阳极,等离子弧几乎不受压缩和旋转作用,能在阳极稳定地燃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钛合金的焊接特点及薄板钛合金零件焊接的技术关键 ,着重叙述了钛合金微束等离子弧自动焊的主要工艺参数及焊接件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介绍了应用微束等离子弧替代氧-乙炔焰成功钎焊不锈钢滤网的步骤、方法和实验结果。现该法已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电弧增材制造研究现状及在航空制造中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弧增材制造采用逐层堆焊的方式制造致密金属实体构件,因以电弧为载能束,热输入高,成形速度快,适用于大尺寸复杂构件低成本、高效快速近净成形。面对新一代飞行器制造成本及可靠性要求,其结构件逐渐向大型化、整体化、智能化发展,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大尺寸航空结构件成形上具有其他增材技术不可比拟的效率与成本优势。本文综述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并结合该技术特征及国内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规划,评述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际遇与挑战,指出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发展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部第三技术交流站《微束等离子焊接经验交流会》于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一六一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部内外二十四个单位,四十七名代表。会上,一六一厂介绍了《WLH-10型微束等离子焊机的研制及工艺试验》,参观了现场表演。该机焊接Pd—Ag—Au—Ni合金膜  相似文献   

7.
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技术,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技术之一。增材制造技术两大最显著特征是数字化分层制造和高能束流加工技术,两者的无缝结合预示了传统工业模式的全新变革。金属直接增材制造技术利用了高能束快速成形方法使得沉积层组织快速凝固,可获得非平衡态过饱和固溶体及均匀致密的微观组织,几乎达到或超过锻件水平,同时,有效避免了基材过热问题,对新型材料(如高Al、Ti合金、TiAl合金、ODS合金以及单晶合金)增材制造与修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并在零件尺寸精度上实现了微变形甚至无变形。本文归纳整理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几种工艺方法,重点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当前需求情况提出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了电化学沉积和增材制造的特点,具有常温金属成形和液束形式加工特征,受到广泛关注。简要回顾了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溯源,针对其定域性差、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喷射电沉积的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技术,并讨论了当前国内研究热点及面向特殊异形件、大型结构件、微细零部件和多功能复合结构的金属离子液束流增材制造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工艺优势,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的工艺特点、优势,综述了穿孔等离子弧焊接国内外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新进展,着重评述了近年来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的多种改型工艺。这些改型的穿孔等离子弧焊接新工艺避免了常规穿孔等离子弧焊接方法的缺点,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认为微束等离子焊接钛合金薄板的保护问题,关键在于控制施焊时焊缝处于700℃以上的加热范围,和700℃到400℃的冷却时间。并论证了以氧的污染层厚度作为钛合金焊接污染程度判据的合理性。本文采用电子探针法对氧污染层厚度进行了测定,求出污染方程。从而。使微束等离子焊接钛合金薄板的污染问题,可通过调整焊接规范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