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①国际遥测地面站发展概况②高 G 炮弹遥测③美国(?)控站④印度和台湾省遥测技术的新近发展情况。文中指出,遥测发展的趋势是以 PCM 系统取代 FM/FM 系统,可编程特别是总线制的可编程遥测系统是新发展的主流。采用并联处理数据流,由于事后处理转向实时处理国际遥测地面站的开发方向。高 G 遥测方面,国外已达到50000g,西德领先,但目前还没有规范化。飞机测控站有灵活性、快速性和廉价等优点,在美国已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改善中,最后,介绍了印度和台湾遥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林松 《上海航天》2000,17(3):23-26,32
根据某导弹战斗弹遥测系统的设计,论述了战斗弹遥测系统遥测参数的确定原则,对遥测参数在导弹习行靶试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数据处理要求和处理形式。该战斗弹遥测系统采用FM/FM-FM遥测体制,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某导弹的飞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对遥测数据的处理精度优于10,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国第一个遥测地面站系统的测试方法标准由战略导弹军标委和航天工业总公司708所主持召开的审查会通过审查,专家认为:704所编制的“PCM—FM遥测地面站测试方法”等9项国家军用标准,总结了我国30多年遥测系统和分系统的研制和测试工作经验,达到国际8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比美国“IRIG118—89遥测系统及分系统测试方法”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某遥测地面站计算机分系统遥测软件的设计.讨论该地面站对遥测软件的要求、遥测软件的开发环境、遥测软件系统的结构及主要程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FM/FM遥测体制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数字式 FM/FM解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一种利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 (MAP)方法来估计调制相位 ,进而得到 FM解调输出的数字鉴频器。同时采用了相位扩展的方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相位缠绕问题。这种方法可采用 FPGA进行硬件实现。该方法也可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锁相环 (DPL L)设计。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欧美激光通信地面站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提高激光通信地面站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增加接收信号信噪比、提升激光通信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欧美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激光通信地面站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组成、参数和部分实验结果,为激光通信地面站及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赖京  秦文波 《上海航天》1990,(2):52-53,34
遥测地面站除了高频接收系统外,还包括同步解调、数据采集、传输及数据处理等诸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遥测地面站也正向着系统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的设计方向发展,使地面站犹如一个专门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系统.新设计的YC-6遥测地面站以IEEE-488为系统总线,采用了包括单片计算机在内的许多新技术,使地面站具有了分布式系统的特点,有较灵活的可编程特性,设计也实现了模块化.  相似文献   

8.
Windows95环境下串行通信在测控地面站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无人机测控地面站系统中监控软件的设计,介绍Windows95环境下使用VisualC++开发串行通信应用程序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Windows的编程模式及在Windows95下实现串行通信的方法,本法在某地面站监控软件中得到了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新的 FM/ FM数字多路解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了过零检测解调方法和降频解调技术 ,从而在保持解调精度的条件下 ,大大降低了系统中带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的阶数 ,而且具有中心频率的自适应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这是美国设计的通信卫星电传系统 TCS-9000型便携式卫星地面站,可供矿藏勘探小组、作战部队和应急小分队野外作业使用。该设备重70磅,功率385瓦,利用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卫星进行电话、电传和数据通信。两个防恶劣天气的铝箱是为空投设计的。一个人在15分钟内就能装好地面站。由程序操纵的控制台可提供各种使用方案,因此该设备无需备有参考手册。积木式结构和故障隔  相似文献   

11.
介绍某系统配套使用的频分制遥测地面站的主要技术指标、结构框图、功能和作地面站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空间站吸声降噪设计中存在的降噪效果评估问题,以空间站缩比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声学有限元法进行吸声降噪设计仿真评估。首先建立适用于空间站的吸声降噪设计仿真评估模型,然后通过地面噪声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几种空间站可用的不同性质的吸声材料在缩比结构中的降噪效果进行了定量仿真评估。结果表明塑料泡沫的降噪效果最好,其次是浇注泡沫;浇注泡沫的质量相对较轻。本研究可为预先定量评估空间站吸声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太阳望远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太阳望远镜(SST)是中国未来重要的太阳观测卫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航天部五院目前正在开展该卫星的研制工作。本文介绍高数据传输速率(60Mbps)的科学数据传输系统(DTS),该系统将SST每天采集的超大容量科学数据传送到卫星地面站,其协议与国内卫星地面站现有协议兼容。文中分析SST对DTS的系统需求;计算DTS系统星地传输链路的系统余量;侧重描述DTS的信道编码卡(CEC)的详细设计,包括设计原理、方法和实验室基带测试系统,CEC格式化海量存储器中的科学数据,插入伪随机编码(PN)及帧同步信号,生成的数据流适应四相相移键控(QPSK)射频调制及地面数据恢复系统的需求。本文最后讨论DLS检错和纠错编、解码(EDEC)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分别利用软件、硬件或可编程器件实现系统功能优化分配。我们已研制出CEC地面样机及其测试设备,并成功验证了CEC的全新设计方法,如使用较低的工作频率完成高数据速率的传送等。  相似文献   

14.
王峰 《航天器工程》2008,17(6):44-48
提出了一种针对多遥感器、多数传通道的陆地观测卫星地面接收快视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即当星上有效载荷压缩数据与未压缩数据混编下传时,在地面接收站只需从混编基带数据中提取未压缩数据,进行帧同步与去格式处理后实时快视,即可达到既能实时监测数据接收质量,又简化地面接收系统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丁溯泉  于志坚 《宇航学报》2003,24(4):359-363
为满足在航天器与地面站之间传输各类数据的要求,航天器和地面设备都有相应的措施与之适应。星上数据的业务综合将航天器上的各类数据合并成一路数据流,经物理信道统一传输。地面设备则将遥测、遥控、测距和数传等功能在基带集成,形成综合基带设备。业务综合与综合基带都曾推动了航天任务中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但二者都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并没有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设计。本文对业务综合与综合基带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天地系统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星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文中通过对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实例说明了一体化设计思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in satellite capacity, driven by applications such as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 3D-TV and interactive broadband services, higher frequency bands will have to be exploited. The capacity on Ku-band is already becoming scarce and Ka-band systems are more commonly used.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40 and 50 GHz (Q and V band) will have to be used in the future. At these frequencies the wave propagation effec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implementing large fade margins in the system design is not suitable as it leads to expensive ground terminals. Fade mitigation by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ACM) is a cost-efficient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Q/V-band for future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ESA's ALPHASAT satellite will provide experimental payloads for communications and wave propagation experiments. In Graz a Q/V-band ground station is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It will be equipped with a 3 m tracking antenna, a 50 W Klystron amplifier and a 290 K LNA. Fade mitigation experiments will be conducted, initially using DVB-S2 modems which allow to vary the modulation scheme, th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 and the symbol rate under control of the ACM computer. In addition, uplink power control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ACM methods. A specially developed signal analyser provides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signal/noise ratio. In addition, propagation data will be available from a beacon receiver, also developed by Joanneum Research. Important goals of the experiment are t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y of links under realistic operating conditions using ACM and to develop efficient ACM and signal/noise ratio measurement algorithms which can be later implemented in optimised modems for Q/V-band.The paper describes the ground station design and addresses the planned fade mitiga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7.
刘波  郭强 《上海航天》2011,28(6):58-63
根据ITU-R雨衰预测模型,给出了静止轨道卫星降雨衰减顸测模型和非静止轨道卫星降雨衰减长期统计值计算方法。结合我国典型地面站的降雨率数据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所用模型和方法正确。研究对我国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星地链路时间窗口计算是卫星系统任务调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J2项摄动的LEO卫星和地面站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一种通过偏近点角的超越方程计算时间窗口的新方法,采用以大圆近似星下点轨迹的方法求解此方程。仿真表明,时间窗口起始时刻误差小于1s,时间窗口长度误差小于1.2s,计算时间减少了99.7%。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时间窗口的计算量,为卫星系统任务调度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刘音华  李孝辉 《宇航学报》2019,40(3):345-351
针对空间站飞行轨道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空间站轨道误差对单向和共视时间比对的影响,并通过仿真试验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校验,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误差对空间站时间比对的影响在几百皮秒量级,是影响空间站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误差源。提出一种适用于两个地面站间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的空间站轨道误差修正方法,通过仿真试验校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修正空间站轨道误差,实现精度在几十皮秒量级的两地面站间的超高精度时间比对,比对基线可达上千千米。  相似文献   

20.
《Acta Astronautica》2014,93(1):321-332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use of small, modular, resource-limited satellites for Earth orbiting applications, the benefit to be had from a model-based architecture that rapidly searches the mission trade-space and identifies near-optimal designs is greater than ever. This work presents an architecture that identifies trends between conflicting objectives (e.g. lifecycle cost and performance) and decision variables (e.g. orbit altitude and inclination) such that informed assessment can be made as to which design/s to take on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models within the architecture exploit analytic methods where possible, in order avoid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numerical propagation, and achieve rapid convergence. Two mission cases are studied; the first is an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and presents a trade-off between ground sample distance and revisit time over a ground target, given altitude as the decision variable. The second is a satellite with a generic scientific payload and shows a more involved trade-off, between data return to a ground station and cost of the mission, given variations in the orbit altitude, inclination and ground station latitude. Results of each case are presented graphically and it is clear that non-intuitive results are captured that would typically be missed using traditional, point-design methods, where only discrete scenario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