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第3号科学卫星“太阳” 1975年是太阳活动最小的时期。众所周知,此时包围地球的电离层状态既受太阳活动变化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地球磁场变动的极大影响。“太阳”卫星正是为了在太阳平静期研究这种太阳活动和包围地球的热层(它的底部是电离层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计划研制的。当时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地面观测研究在内的国际合作研究,此年也称国际太阳宁静年。 1975年2月24日“太阳”卫星被送入倾角为32°,远地点高为3140公里,近地  相似文献   

2.
▲“艾科斯达”卫星、近地点发动机、 “长征二号E”火箭组合示意图._“艾科斯达一号”卫星发射程序8 《航天》1996年第2期安装火箭火工品网络和卫星状态检查固体发动机解保卫星电源状态检查EGSC状态检查和卫星分离状态检查卫星整流罩分离状态检查和电源状态检查卫星分离和电池状态检查开塔射频开机电池充电卫星电源状态检查卫星状态检查卫星转电宣布“卫星准备发射,脐带脱落”起飞助推器分离级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关机调姿定向有效载荷分离近地点发动机/艾科斯达一号滑翔飞行段近地点发动机/艾科斯达一号动力飞行段同步转移轨道入轨及卫星…  相似文献   

3.
5日格林威治时间2时30分,苏联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号运载火箭将一颗海洋导航卫星“宇宙2123”送入轨道,据估计,它将代替“宇宙1655”卫星。 6日到目前为止,美国麦哲伦金星探测器已完成55%绘制金星表面图形的任务。欧洲航天局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研究奥林帕斯实验通信卫星电源下降的故障问题,同时将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剩余电源,使卫星能继续提供通信服务。 7日莫斯科时间6时47分,苏联“礼炮7”空间站在南纬34.9度、西经63.8度,即南美洲上空再入稠密大气层烧毁,但还有些碎片落到地面上。“礼炮7”号空间站自  相似文献   

4.
“海盗-A”是瑞典第一颗卫星,它用来测量磁层界面场和研究极光。这种低费用卫星的特点也能应用于其它小型卫星上。“海盗-A”于1986年2月22日用“阿里安-3”火箭发射成功。瑞典本土的一部分处于极光带,因而电离层和磁层研究在瑞典科研中一直占较重要的位置。他们曾进行过探空火箭、高空气球、卫星以及陆上实验测量等工作。七十年代后期他们又提出要用瑞典卫星作进一步的磁层界面和极光研究,以获得在实验室难以  相似文献   

5.
风云三号C星GNOS北斗掩星电离层探测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风云三号卫星C星GNOS掩星探测仪电离层数据,分析了2013年10月FY-3C GNOS探测的北斗掩星电离层廓线分布,将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10日期间FY-3C GNOS观测的F2层峰值电子密度(NmF2)与地面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FY-3C GNOS北斗电离层掩星的探测精度.结果表明,FY3-C GNOS北斗电离层掩星与电离层测高仪探测的NmF2数据相关系数为0.96,平均偏差为10.21%,标准差为19.61%.在不同情况下其数据精度有如下特征:白天精度高于夜晚;夏季精度高于分季,分季精度高于冬季;中纬地区精度高于低纬地区,低纬地区精度高于高纬地区; BDS倾斜同步轨道(IGSO)卫星精度高于同步轨道(GEO)卫星和中轨道(MEO)卫星.FY-3C GNOS北斗电离层掩星与国际上其他掩星电离层数据精度的一致性对GNSS掩星探测资料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间物理现象的特点是参数多、范围广、变化大、相关性强,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综合性观测。为此.1971年3月“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以后,我国就着手考虑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的研制。1972年4月.“实践”二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专用干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列入了国家计划。七机部责成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和空间物理研究所对“实践”二号卫星的探测任务。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技术途径等.进行调查研究。后来.由于航天技术发展规划的调整,发射“实践“二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又几经变动.“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也经过多次演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广角镜     
台湾第一颗卫星升空 1999年1月26日下午7点34分,台湾的第一颗卫星“中华卫星一号”(见下图)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美国“雅典娜”火箭将其送入了倾角为35度,离地600千米的圆轨道。 这颗卫星重401千克,肩负着通信、电离层电浆电动效应(日地物理)及海洋水色照相三项科学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斗GEO卫星观测数据直接计算电离层延迟。由于GEO卫星具有固定穿刺点和静地的特性,使得观测站监测电离层变化时可不考虑空间变化,并可进行连续不间断监测。通过分析北斗GEO卫星三种频率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不同组合,选取B1&B2双频计算电离层延迟为最优组合,采用相位平滑伪距的方法计算电离层延迟TEC,相较其他电离层模型,该方法的优点是不会引入模型误差,可得到连续的高精度的电离层延迟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奥林巴斯”(Olympus)号卫星是英国、意大利等欧空局中的八个成员国联合研制的大型通信卫星,它的原名为“大型卫星”(L-SAT),主承包商是英国宇航动力公司。卫星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82年。第一颗奥林巴斯号卫星预定在1986年底或1987年初用阿里安-3型运载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一直利用卫星和“联盟”、“礼炮”载人飞船进行遥感活动。苏联跟美国不同,它自1961年首次发射“东方-1”以来实际上保持一项从没有中断的载人空间飞行计划。遥感飞行任务用的卫星包括许多多种用途的“宇宙号”系列和气象卫星的“流星号”系列。“宇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太空》1997,(4):12-13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要求拥有自己的小卫星,在国际市场上,小卫星日见走俏。作为欧洲最大的空间制造商、拥有研制Spacebus公用平台丰富经验的法国宇航公司自然不会熟视无睹,最近推出了名为“PROTEUS”的小卫星公用平台(“PRO-TEUS”是法文“可重构的观测、通信与科学平台”的缩写)。该平台经法国空间研究中心评审,已被选为该中心计划发展的小卫星平台。PROTEUS平台的概况、任务、组成和性能可参见本刊1996年12月号“法国宇航公司小卫星计划”一文。小卫星之所以吸引人,是由于它具有“较快、较好、较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太空》2013,(11):25-30
2013年9月30日。猎鹰-9(Falcon-9)火箭携带加拿大“级联小卫星和电离层磁极探索者”(CASSIOPE)科学和通信卫星,从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该卫星是加拿大研发的、旨在对太空磁暴现象及规律进行研究的专业科技卫星,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1月4日,加拿大自行研制的第一颗雷达卫星由美国德尔它2号火箭送入太空,它是继俄罗斯“钻石”卫星、日本地球资源卫星和欧洲遥感卫星后的又一颗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的新型对地观测民用卫星,必将对全球资源监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从1962年9月29日发射世界第一颗电离层“百灵鸟”卫星以来,迄今,历时二十一年。在国内通信卫星领域中,它利用美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的空间政策是:自己不研制运载火箭,要依靠美国,而全力研究和发展通信和电视卫星,向国外输出星上用的高性能仪器,积极利用美国现有的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资料和照片。与此同时,加拿大除了与美国航宇局和私营航宇公司合作外,还参加了欧空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 0 0 0年 1 0月 31日和 1 2月 2 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 ,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16.
宗河 《国际太空》2002,(1):7-12
20 0 1年 10月 2 4日 ,中国台湾的“探空火箭”首次发射遭到失败。火箭在屏东九鹏基地发射数秒钟后 ,原定第二级火箭与第一级火箭分离后继续上升 ,但第二级火箭未能点火 ,火箭只上升至 15 km高就掉落大海。这枚火箭是由军方的天弓号导弹改造而成的 ,重约 1~ 2 t,运载着科学实验设备。台湾“探空火箭”发射计划由军方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和“中央大学”共同合作 ,它能把研究设备送至 80~ 15 0 km高空进行科学实验 ,目的是研究太空中电离层中的风速等。它是台湾研制发射军用卫星的运载火箭的一次重要试验。目前 ,台…  相似文献   

17.
“和平”号去意已定 由于国库空虚、投资乏力,俄政府已连续两年未对“和平”号空间站拨过一文钱。再加上“和平”号空间站已超期服役多年(原计划3年,现已逾10年),事故频发,先是氧气罐失火,继而与“进步”号飞船相撞,后又发生空间站不能对太阳定向,使太阳能电池不能提供充分的电源,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千辛万苦的长期努力,美国终于在1999年4月15日,成功地用“德尔它2”号火箭发射了期盼已久的“陆地卫星”7号资源卫星。 现代科技的发展表明,地球资源卫星在当今全球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人类从新的高度——宇宙空间观测地球上的大千世界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9.
紫晓 《太空探索》2007,(12):34-37
“嫦娥一号”卫星拉开了中国“嫦娥工程”的大幕。如果说“嫦娥工程”中的五大系统谁也离不开谁的话,相对而言,“嫦娥一号”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方面,奔向38万千米的月球靠它,对月球进行拍照探测的靠它,向地球传回图像照片的还靠它,没有它,“嫦娥工程”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嫦娥一号”卫星系统不仅较之其它系统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进人2018年以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Ⅰ期发射的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慧眼号硬X射线望远镜在轨运行良好,继续产出高水平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Ⅱ期的实施方案,爱因斯坦探针(EP)时域天文学X射线天文台,ASO-S先进空间太阳观测台,太阳风与电离层磁层耦合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