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先进加工技术、板料成形技术、机械学和机器人技术以及表面工程五个研究中心。部分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空间机器人实验平台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生物制造与微米/纳米制造技术;表面工程研究中心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同时具有大功率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喷涂及激光等设备的实验室。建设期间合作完成的“中华Ⅰ型数控基本系统及其典型系统的开发研究”、“大中型注塑件/模具设计、制造集成系统”、“北京柔性制造实验中心系统”的研制和“某发动机热能静压FGH95粉末涡轮盘研制与应用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2.
1992年3月2~3日在北航由国防预研基金会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研究院主持召开了“白光气泡象测速和粒子图象电影测速技术研究”技术鉴定会。由研究院朱伯贤付院长主持会议,由庄逢甘教授等十余名专家教授组成技术鉴定委员会,北航沈士团校长也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3.
1992年3月在北航召开了“激光空间(诱导荧光)流动显示及瞬时流态(场)图象采集处理系统研究”技术鉴定会。会议由部科学技术研究院朱伯贤副院长主持,由庄逢甘教授等十余名专家教授组成鉴定委员会,沈士团校长也在会上讲了话。经专家认真讨论,一致通过了该项研究的技术鉴定。 激光诱导荧光流动显示技术是流动显示近代新发展,它具有传统流动显示方法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4.
近 2 0年来 ,苏联 /俄罗斯科学实验联合体科学中心 ,在礼炮 - 6、7及和平号空间站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工作。这项研究工作是于 1976年在苏联科学院院士阿·尤·马里宁的领导下开始的。后来 ,从 1981年至今一直由莫斯科航空学院的院士尤·思·加科夫主持。这项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 (1976~ 1988年 ) ,建立了名为“晶体”、“岩浆”及“刚玉”的实验装置。根据国家计划与国际宇宙空间研究开发协作委员会计划 ,与其他国家一起在礼炮 - 6、 7及和平号空间站上完成了 40 0多项材料工艺实验。理论和实验…  相似文献   

5.
4月21日,机械学院在如心会议中心召开了“北京市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全体学术委员会年会”暨“北航-首钢莫托曼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中心签约成立仪式”。“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为机械学院全体教工和研究生提供教学与科研环境的公共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发展成为北京市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及具有较高学术、实验、管理水平的研究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筹划、初评、复评等一系列工作后,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终审答辩会于2005年7月12~1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举行。庄逢甘、梁思礼、崔国良三位院士及航天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共20人作为评委出席。部分竞赛组委会成员、入围作者以及北京部分相关大学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答辩会。“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是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开展的一项全球范围的试验性竞赛活动,欧洲区试点赛已于2003年~2004年成功地在俄罗斯举办。此项活动经美国海茵莱茵…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05,(9):26-27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筹划、初评、复评等一系列工作后,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终审答辩会于2005年7月12~1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举行。庄逢甘、梁思礼、崔国良三位院士及航天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共20人作为评委出席。部分竞赛组委会成员、入围作者以及北京部分相关大学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答辩会。  相似文献   

8.
前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7):i0001-i0002
在我国著名机构学及机器人技术专家、教育家张启先院士诞辰80周年之际,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张启先院士培养的弟子以及生前好友与同事倡导发起,2005年8月25日将举行“纪念张启先院士诞辰8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1日,伴随着憾天动地的轰鸣,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14名本科生历时一年研制的“北航一号”探空火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这是我国大学生独立设计的第一枚火箭。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11,(10):9
为更好地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中国院士提供相关支持与服务、发挥IAA中国院士的作用,经与IAA秘书处协商,IAA研究中心(中国)于2011年9月3日在北京举办IAA院士日活动。37名IAA中国院士、7名IAA国际院士及相关单位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IAA研究中心(中国)具体承办,邀请了IAA秘书长米歇尔·康坦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11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2015年导航专业学术交流会在京举行,主题是"创新引领北斗"。来自总参谋部、总装备部、空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相关高校及有关公司的50余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戚发轫院士、范本尧院士、谭述森院士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装航天装备总体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树人在"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发展初探"的报告中指出:随着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之后建造机器人月球基地。该基地将由一个太阳能站、多个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科学实验的着陆器站、一辆远程研究漫游车、一个着陆及发射区域及一颗月球探测轨道器组成。其前期4项任务分别包括2项“月球-水珠”任务和2项Luna-Orount任务。机器人月球基地将在这4项任务之后建造。  相似文献   

13.
建成了“先进飞行控制技术实验室”,具备了跟踪国际发展前沿,研究飞行控制技术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工具的能力;建成了“先进仿真技术实验室”,建立了分布联网、信息交互、并行运行、动态仿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可视化综合仿真虚拟环境。建设期间,“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建设及高水平博士生培养”1997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飞机高压液压能源系统”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理论与设计”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HFS-2000型数字三轴电动飞行模拟转台”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简谱     
美国航天员。1950年7月13日生于弗吉尼亚州查尔斯市。197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74年和1978年先后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78年1月被选为国家航空航天局预备航天员。 1984年4月6日,作为飞行专家,和指令长克里平等十名航天员,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参加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1次飞行。纳尔逊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太空修复失  相似文献   

15.
建设了飞行器设计技术实验室,改造了环境模拟及空调制冷实验室,我国最大的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依托该学科建成。该学科具备了自主研制特种飞行器的能力;具备了承担卫星、导弹、载人航天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在无人驾驶飞行器、共轴式无人驾驶飞行器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建设期间,承担了多项型号研制任务,合作完成的“前视红外/激光吊舱原理样机”、“蓝天低空导航吊舱”均在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6.
重点建设了通信与导航、航空电子信息与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飞机电磁特性三个实验研究单元,成为航空电子实验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项目建设期间,承担了包括多项型号研制任务在内的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电子电路基础”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甚高频数据链的自动相关监视系统”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7.
2016年4月7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2016小卫星发展与管理研讨会".张履谦院士、戚发轫院士及100余名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的管理和专业人员出席了会议,原总参通信部副部长杨千里任大会主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大量发展小卫星面临的法规与管理问题,包括小卫星发展现状、空间碎片监管、轨道频率申报和协调、业务运营模式和监管、小卫星发射和测控以及商业航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3000名,在编教师200多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曾先后承担几十项省市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航天特色学校建设中,戚发轫、张履谦、崔国良、龙乐豪、黄培康、刘竹生、钟山、苏君红等院士多次亲临学校进行航天科普讲座、宣传航天精神。学校先后出版了航天校本教材《航天》,建成中学生太空育种实践基地,成立航天类院士专家工作站,建造中学航天科  相似文献   

19.
由航天部一院102所负责研制的 YDBB—1音频电压比率标准装置于1986年9月20日在北京通过部级技术鉴定。中国计量科学院,水电部电力科学院,华北电力试验研究所,山西机械设计研究院,上海工业大学等25个单位共32名代表出席了鉴定会。与会专家、教授及同行们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测试报告、资料审查报告、试用报告,参观了实物和实际操作表演。  相似文献   

20.
2014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2成功发射30周年纪念日,为此,首都卫星通信界在京举行了多项庆祝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清明节刚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率先于4月9日在航天城召开了“传承自主创新精神共商通信发展大计—纪念东方红-2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座谈会”,一些当年参与我国东方红-2通信卫星研制的老领导、老专家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通信卫星事业部的现任领导、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在座谈会开始,与会人员观看了“飞跃赤道上空—纪念东方红-2通信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纪录片;然后,老专家代表高裕祥、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梁宗闯、青年代表王敏副总设计师先后作了主题发言;接着,座谈会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东方红-4卫星平台总设计师周志成主持,东方红-2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东方红-2副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东方红-3总设计师范本、院士等多名老专家追忆了当年研制东方红-2、3通信卫星的深刻感受,并对我国通信卫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最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开民和副院长刘芳做了总结性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