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际飞行的医学保证规定了在航天飞行时,于火星表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接近飞行后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及工作能力的环境条件所建立的医学、工程和组织的综合措施,根据分析长期轨道航天飞行的资料和预测2-3年长期航天飞行(包括停留在火星表面时机体机能改变资料),论证了生飞行医学保证的概念性结果。特别注意了向火星飞行时医学保证的关键性问题:对航天员的状态进行医学监督和预防微重力对航天员的不良影响,保持航天员适宜的工作能力,以及作为预防航天飞行不良影响措施的短臂离心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测控与医学监测王德汉,陈广善在载人航天中,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行任务的实现,飞行中的航天器环境和工作状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工作情况都应进行监测和控制。载人航天测控网就是为此而设置的。它对航天器的发射、轨道运行、再入和返回以及航天员...  相似文献   

3.
正航天某重大工程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与飞行试验演示验证的高新工程,其研究性飞行试验项目每发验证目的不同,每发飞试产品技术状态均不同,是一项复杂的多耦合的系统工程。我国传统航天型号研制周期较长,立项后一般分为方案(模样)阶段、初样阶段、试样阶段、定型阶段,产品从立项研制到完成首飞需要近五年研制周期,而进入定型阶段则需要近十年的周期。因此,相比航天传统型号,某重大工程研究性飞行试验项目既不是预研,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天发射的特点,将智能决策和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运用于航天发射飞行的安 全判决中,建立发射场及其飞行航区的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飞行过程中 瞬时落点区域的地理属性,实现火箭飞行过程中安全管道、预示落点、飞行参数和飞行轨迹 等在数字地图上的实时显示,实时监控火箭的飞行状态。在决策中提出了“目标-规则基-特 征状态体”的领域知识表示模型,为火箭飞行的安全提供实时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间长度和复杂性增加,对航天医学,特别是与航天员航天飞行安全、健康和职业寿命相关的医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增进对抗措施和巩固航天员健康以外,要想在长期航天任务中保持高水平身体状态,飞行后再适应期间的医学恢复治疗和身体系统机能的再适应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参加“和平”号空间站飞行的俄罗斯航天员飞后康复训练的几个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上的主要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载人航天飞行器上很少或者说几乎不能进行手术,飞行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医保,航天医学官员限制飞行中外科工作和外科设备配备,严重的外科问题被认为是不太可能发生(这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发生,便放弃执行飞行任务并立  相似文献   

7.
“和平”号空间站舱载医学预防设备 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不可避免地对航天员健康状态和工作能力产生影响,还经常有发生身体疾病的可能,因此医学预防是航天飞行医学保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空间探索的发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时间长度和复杂性增加,对航天医学,特别是与航天员航天飞行安全、健康和职业寿命相关的医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增进对抗措施和巩固航天员健康以外,要想在长期航天任务中保持高水平身体状态,飞行后再适应期间的医学恢复治疗和身体系统机能的再适应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的安全和成功不仅与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有关,而且依赖于每名乘员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程度。因此,航天医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所有的训练阶段使航天员的健康和行为表现达到最优。随着载人航天飞行时间的延长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座舱内和舱外活动期间技术操作要求增高,此目的的重要性更突出了。 载人航天实验证明航天飞行环境能够引起人体许多功能紊乱和器官疾病,它们对航天员的工作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偶尔也会妨碍飞行任务的完成。作为预防医学一种形式的航天医学正在寻求一些方法,将航天飞行前、中、后乘员出现的功能紊乱或潜在性器官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了解损害乘员健康功能紊乱的类型和起因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分析选拔和训练期间乘员的病因学因素,或者导致飞行中和飞行后疾病产生的病因。可以采用几种方式来获得可以进行分析的有用数据,其中包括估计飞行中疾病的发生率、乘员在职期间或一生中疾病的发生率,或者估计地球上类似航天飞行环境下人群疾病的发生率(例如,被禁闭在封闭的空间内、卧床、加速度或者其它情况)。本文主要介绍可以引起航天飞行和类似航天飞行环境中功能紊乱的因素,描述飞行中疾病和受伤的实例,最后强调采用全面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或者至少能够减少飞行中医学问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航天短讯     
<正>神舟十六号圆满完成任务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1月1日报道,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是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二、载人航天中的心理卫生问题 载人航天以来,前苏联和美国都认为,航天员在航天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心理障碍,也没有因不良的心理反应而引起明显的功能损害。但是,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经验的不断积累,前苏联的研究人员已提出航天飞行环境心理适应三阶段的看法,第一阶段为“急性”阶段,从飞行开始,持续约2个月,主要在适应新的、非常繁忙的环境。精神紧张、睡眠紊乱和感知觉改变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典型状态。这种状态在短期飞行中往往不典型,只发生在那些功能状态不良或持续时间长的人身上。第二阶段的特点,常常是疲劳增加和动…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报     
1.题名:航天飞行因素作用下高清晰度心电描记术方法的诊断和预测作用;2.题名:在+Gz重力作用条件下白鼠大脑和脊髓交感及副交感中枢的状态;3.题名:短期航天飞行中非职业航天员对+Gx重力作用生理反应特性;4.题名:航天应急医学;5.题名:一种长期飞行中新的对抗措施设备。  相似文献   

13.
吴元亮 《航天员》2014,(3):28-31
飞天前后对航天员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他们遭受微生物侵扰,是各国执行航天任务时十分重要的一步。隔离措施是指将航天员限定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外出;并严格控制接触环境、接触人员和接触方式的一种健康保障制度。载人航天实施的飞行前隔离,是以保障航天员以健康的状态投入飞行为目的的一种医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于1981年4月12日把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送上地球轨道飞行,标志着人类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截至1991年底的10年间,美国有4架航天飞机交替发射上天,共进行了44次载人飞行,累计有宇航员233人次进入空间活动,获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次飞行(STS-1) 轨道器:哥伦比亚号 飞行时间:1981年4月12~14日 宇航员:约翰·杨和罗伯特·克里平 飞行任务:这次飞行主要是验证轨道器的入轨和安全返回能力。这次飞行在太空停留了54.5小时,绕地球16圈,总航程161万公里。  相似文献   

15.
航天飞行任务综合模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任务综合模拟训练是航天员在基础训练、职业技能训练之后进行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训练。它安排在航天员飞行任务训练阶段的后期,正式航天飞行前进行。航天员在掌握了有关航天飞行基础知识和载人航天器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完成了飞行任务训练科目的练习后就进入到...  相似文献   

16.
长期航天飞行医学监督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包括星际飞行在内的长期航天飞行医学诊断的概念模式,以及分析“和平”号航天站载人飞行的医学监督系统实施方法。为了构造适合于星际飞行的医学监督概念模式,对微重力下产生的综合症(状态)进行分级,及列举工程紧急状态时发生健康状态的障碍。讨论了星际飞行进行医学诊断原则和分析诊断信息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特征事件综合和弹道融合是航天发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特征事件发生时间和火箭飞行弹道可直观地反映出运载火箭的飞行状态。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特征事件综合和弹道融合效果,基于遥、外测量信息,分别对参与特征事件综合和弹道融合的信息源进行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融合策略。通过采用优化的融合策略,可进一步提高特征事件时间解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提升弹道融合的效果,满足航天发射飞行态势显示和安全控制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自美苏两国分别于1959年和1960年开始其载人航天飞行计划以来,到1990年底两国共进行了291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所达到的最高运行轨道高度为1370km(美国双子星11号),但多数在300~400km之间(见图1~9)。各载人航天飞行器的最大和平均轨道高度及倾角列于表1中。  相似文献   

19.
航天编队飞行星间通信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编队飞行中的星间通信是航天编队飞行星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航天编队飞行系统及其星间通信的概念、特点、组成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编队飞行星间通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26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