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1年12月13日,欧空局载人航天与运行主任赖特在发表讲话时说,长远来看,国际空间站计划各伙伴方应邀请中国加入该计划。他说,中国在载人航天上的雄心使其很自然地应成为国际空间站伙伴关系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哈德菲尔德是国际空间站第35宇航组的航天员,2013年5月14日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他之所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网友追捧的明星,不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国际空间站的加拿大指令长,也不是因为他圆满地完成了太空任务,而是因为他是一位充满幻想精神的音乐爱好者、热心的航天科普教育家、出色的太空摄影师和拥有几百万网迷的博客达人,他在空间站业余时间里表现出的多才多艺征服了地球人。  相似文献   

3.
周武 《太空探索》2003,(9):42-42
7月1口这一天,远在地球380千米以外的国际空间站上和美国航宇局休斯敦航天中心里都份外热闹。美籍华裔航天员卢杰在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他40岁的生日,为了对他的勇气表示敬意,美国休斯敦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全体员工在6月30日下午5点身穿夏威夷“哈罗”衫,与远在380千米上空的国际空问站上的两名航天员天地联网,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庆祝会。  相似文献   

4.
用途广泛的国际空间站□□1998年,将开始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其可为21世纪的地球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场所。由世界各地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构件拟采用3种不同的运载工具分45次送入轨道。在历时5年中,一批国际航天员将建成属于15个不...  相似文献   

5.
晓曲 《国际太空》2014,(10):53-55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历了技术的稳定进步,这使其载人航天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让世界对其温和崛起打消疑虑,中国正寻求在外空的探索与利用上开展合作。中国正以空前规模将其未来的空间站宣传为一个国际协作项目。1中国谋求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如果中国空间站(CSS)计划作为国际合作与全球领导力的一个平台得到中国领导层的有效管理,那么这对中国来说在内外政策上能够获得附加利益。  相似文献   

6.
为使重470t的国际空间站与载人火星探索所需的专用硬件和技术发展之间有更多的关联,目前,美国航宇局(NASA)正考虑改变国际空间站发展方向。NASA暂定于2014年对火星作载人探索发射。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与火星有关的系统和技术演示,与“阿波罗”载人登...  相似文献   

7.
2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与应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空间站计划 ,既是2 0世纪最后 1个重大的载人航天工程 ,也是 2 1世纪第 1个最重要的载人航天项目。国际空间站是继苏联的礼炮号系列与和平号空间站之后 1个更大型的空间站 ,其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 1个空间站。2 .1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国际空间站组装完成后的总质量为470 t,加压舱的总容积为 90 8m3,相当于 2架波音 - 747客机的机舱容积之和 ,能容纳7名航天员在站内生活和工作。空间站位于高度为 42 6 km、倾角为 5 1.6°的圆形轨道 ,但组装是在 35 5 km高的轨道上进行。国际空间站有 …  相似文献   

8.
各国空间活动的现状 欧洲航天局各成员国已对他们的长远航天规划进行了重新评估,并依据各成员国所承受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重新调整了计划的次序。赫尔墨斯载人航天飞机基本上被取消,优先权已转向地球观测——主要是环境和气象,未来的载人航天活动将主要依赖于国际空间站计划。  相似文献   

9.
立文 《国际太空》2001,(6):9-10
1 飞向太空□□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 2 0 0 1年 3月 8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入了睛朗的天空。此次飞行是航天飞机第 8次飞向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作还需 5年才能完成 ,其造价估计在 6 0 0亿~ 96 0亿美元之间。发现号航天飞机此行的目的是接回国际空间站的首批居民 ,并送去由意大利制造的莱奥纳尔多号多功能后勤舱。飞行任务结束后 ,机上的 7名航天员中有 3名不随机返回地球 ,他们是俄罗斯航天员尤里·乌萨乔夫、美国航天员苏珊·赫尔姆斯和詹姆斯·沃斯。赫尔姆斯是首位进驻国际空间站的女性 ,其他…  相似文献   

10.
广龙 《国际太空》1999,(8):27-27
1999年5月27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行是航天飞机第94次发射,其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便携式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仪器以及未来航天员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维修空间站受损及失灵的设备,通过太空行走在空间站上安装美俄制造的两个支架...  相似文献   

11.
小光 《国际太空》2006,(11):30-30
据2006年9月12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在南非建造一个指挥与控制中心。两国已签署协议,为未来民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确定了法律框架。目前,俄罗斯正致力于为南非研制通信卫星和地球遥感系统,为其航天计划训练人员,并设立指挥与控制中心。俄罗斯将于2006年年底为南非发射1颗卫星。另外,双方还讨论了南非航天员进行为期12天的“国际空间站”之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谢懿 《太空探索》2008,(4):28-29
价值10亿欧元的哥伦布买验舱是欧空局第一个载人航天设施,也是其目前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最高成就."哥伦布实验舱为我们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在我们在地球轨道上有了真正的一席之地,"欧空局"哥伦布"项目主管伯纳多·帕蒂说.但是对于欧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言,这真是一个好事多磨的过程.由于建造延期和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哥伦布实验舱最终抵达国际空间站的时间比最初的计划晚了5年多.而且和国际空间站的其他舱体一样,哥伦布实验舱的大小也比10年前欧空局原计划的要小很多.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11,(1):36-37
夜空中除了月球之外,最明亮的物体是什么?太阳?这不是脑筋急转弯!金星?这个答案已经OUT了!2009年3月,在增添了新的一组太阳能电池板后,国际空间站超越金星,成为夜空中第二明亮的物体,仅屈居月球之后。假如今天地球上的文明突然毁灭,文明的进程重新来过,新文明的"古代"天文学家一定会对夜空中那个每92分钟就绕地球一圈、亮度超过金、木、水、火、土五颗星的"星体"充满了敬畏之心。在新创造的神话中,这颗"星体"所代表的神灵一定地位显赫。这样一想,国际空间站还真是人间奇迹,足以代表我们这个文明的最高成就。它的确很高,在地表之上360千米的太空中,而且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航天员踏入空间站,开始长期驻扎算起,国际空间站连续载人飞行已经过了10年。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十周年已经算人到中年,该是对它的表现做一次中期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文青 《太空探索》2007,(2):22-25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3日上午8时57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工程师,俄罗斯航天员秋林从空间站上成功地将一个高尔夫球击入地球轨道,此次太空高尔夫表演吸引了世界众多航天迷和高尔夫球迷的目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正在走向末路。它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作为一个可居住人的空间站。但人们在和平号上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使它能继续承担现在的飞行任务,同时也使和平号的状况不再继续恶化。由于和平号空间站有服役期限,很早以前就考虑到它的退役。和平号空间站是19...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术 《国际太空》2003,(3):19-24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俄罗斯航天业。这是由于美国航宇局决定在事故原因查清前取消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所以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俄不负众望,勇敢地挑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货物的重担。1前赴后继2月2日,也  相似文献   

18.
这枚钱币是德国2004年为纪念国际空间站(ISS)发射10周年发行的10欧元纪念银币,正面图案为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背面图案为德国鹰徽,鹰徽周边的12颗星星象征欧盟12国,下面有2004及10欧元字样,重量为15.5克,成色为0.925SILVER(纯银),发行量不详。  相似文献   

19.
刘登锐 《国际太空》1999,(12):11-16
空间站的问世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特别是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上天的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轨道上成功地飞行了近14年,创造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录。和平号空间站的长期载人飞行,是20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项伟大成就,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它定于2000年2月~3月在太空“舞台”消失。在它即将退役之际,让我们再回眸一下和平号的发展历程以示纪念。1 最大的组合式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航天员在太空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基地。和平号本体长13.13m,最大直径4.2m,质量21t,设计寿命…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美国“天空实验室”(Skylab)在地球低轨道上飞行了84天。此后,直到1984年,美国航宇局(NASA)才又开始了自由号空间站计划。当自由号空间站进入最后设计阶段时,美国又企图实施载人登月和火星计划。为了不让“天空实验室”之后出现的中断重演,NASA现在必须吸取自由号空间站发展的教训,并进行载人太阳系探险的一项连续性计划。实施这样的计划一定会对生命保障系统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它将大大超过在近地空间环境中的生保系统的要求。在确定未来长期航天任务生命保障系统要求的规范时,NASA将在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