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部(71)三综字519号文的精神,于1971年11月召开了部标准横线样板的修订预备会议.按照会议的决定,成立修订组,由红安公司具体负责修订工作.修订组通过对有关单位的调查和发函征求意见,在各兄弟厂、所、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于1973年5月完成了《模线样板》部标准报审稿。1974年4月三机部在江苏常熟召开了《模线样板》部标准审定会。号会代表经过了认真讨论和审定后,一致同意作为部标准发布。同时,在这次会议上对《模线绘制》和《样板制造》两项指导性技术文件也进行了充分讨论。这三项标准化文件巳于1974年12月经部批准发布。《模线样板》部标准编号为HB240-74。《模线绘制》和《样板制造》部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号分别为HB/Z13-74和HB/Z14-74。现将部标准《模线样板》修订中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模线样板是检验零件几何尺寸和外形轮廓的量具,在航空制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复杂的机加件,其空间曲面的展开和结构轮廓的提取一直是机加件模线样板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题.针对飞机复杂机加零件模线样板设计中的两类典型问题提出三种有效、实用的解决方法,即"边界拟合曲面法"、"分割生长提取法"和"草图线面相合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科委“星火”计划第85039项《模具CAD/CAM开发系统》是由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承担的。自1987年引进美国GE/Calma公司的CAD/CAM系统,年底到货安装,1988年1月30日正式移交我所以来,已投入运行10个多月。 在投入运行期间,我所先后进行了录音机机芯底板和抹音保险以及20时立式彩色电视机壳体前盖注塑模的设计、绘图、充模过程流动分析、冷却过程分析、数控加工编程和数控加工工作。这是国内首次将CAD/CAM技术全面应用于注塑摸设计和制造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模线样板技术在飞机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公司创建近40年来的实践,阐述了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如何缩短飞机试制周期的问题。同时,对模线样板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透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三维技术在模线样板设计中的使用方法。包括平面组合件、单双曲度零件的模线样板设计中有关数据和图形的取制以及有关角度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几个典型实例详细描述了三维技术应用于模线设计的有关技巧。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飞机的机体结构中,包含了很多曲面结构,有的曲面形状复杂,给模线样板设计带来了不少难题。模线样板是飞机从设计到生产的技术桥梁,是飞机几何尺寸的原始依据,在模线样板的设计中,经常需要进行曲面的展开,曲面展开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样板设计的精确性,这里通过对样板设计中遇到的需要进行曲面展开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论述曲面展开常用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验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CAD/CAM已在国内外航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提高了生产率,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故越来越被人们所承认。 我国航空工业还处于新旧工艺交替阶段,随着CAD/CAM应用的发展,为了确保协调,出现常规工艺生产的图形模拟量(模线,样板)数据化问题;近期与国外联合的转包生产,大量进口的是无尺寸的图纸、模线、样板、故用计算机进行图纸数据的转换、传递和恢复再生产成为工厂的当务之急。无尺寸图的CAD/CAM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 无尺寸图又称PCM图(Photo Contact Master),按波音制图标准定义,无尺寸图是一种画在明胶板上,按实际尺寸绘制的工程图,一般不注尺寸,零件的大小和相互关系完全通过测定明胶板上的图形来确定。要将无尺寸图纳入一体化轨道,我们这里定义的无尺寸图的CAD/CAM,则是将无尺寸图上的图形模拟量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有精度要求的图形元素数据。按此数据可作计算机辅助制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委员会与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和上海飞机制造厂联合,于1990年11月11日至14日在西飞公司召开了CAD/CAM技术交流会。来自21个单位的8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闭幕式上,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张彦仲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七五”期间厂、所、院校在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探索适合国情的CAD/CAM技术发展途径;研讨“八五”的工作重点。会议交流的论文绝大多数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应用。在CAD/CAM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CAD/CAM技术在车身主模型及模具研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指出了主模型建模及模具CAD的技术关键,并且介绍了CAD/CAM技术在哈尔滨飞机公司厢式货车主模型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说明了以CAD/CAM技术在模线样板设计中得到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针对样板制造还未涉足CAM技术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此叶片型面样板CAD/CAM系统实现了工装叶片型面样板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某机Ⅲ型机翼(以下简称Ⅲ型机翼)我厂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从六一一所接受全部图纸技术资料后开始试制的生产准备工作。该机翼结构包括以下主要部分:前梁、前长桁、后长桁、主梁、油箱隔板、前肋、翼肋、整体壁板、蒙皮和普通长桁。并由结构本身构成前后两个整体油箱。Ⅲ型机翼与某机Ⅱ型机翼(以下简称Ⅱ型机翼)相比,理论外形与结构布局相似,但结构更改达70%。为了缩短试制周期,提高试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发挥CAGD/CAM的技术优势,在Ⅲ型机翼试制的生产准备中应  相似文献   

13.
我厂研制的飞机吹风模型CAGD/CAM小型系统软件——NCP—33/WM,已被评为部级软件成果,并已推广移植到六○一所、六一一所、六○三所等单位,在10号工程风模制造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概要介绍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特点以及综合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钣金零件的制造,目前仍然是以手打模成形为主,因此,提高手打模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是生产钣金件的重要一环。 我公司制造手打模,大多数都是以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图1a)及有关标准作为制造依据,所以在手打模加工过程中,首先要按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划出外形线,然后划外形实际加工线,再按样板上的加强槽端、减轻孔、弯边孔中的工具孔找正中心点,划出实际加工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会(CSAA)于一九八○年四月在苏州召开了“计算机辅助飞机几何设计和辅助制造(简称CAGD/CAM)技术政策学术讨论会”。共有30个单位50多名代表参加,代表们大多数是来自科研、教育、生产第一线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也有部分领导同志参加会议。会上介绍了国产计算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CAD/80国际会议情况以及计算机辅  相似文献   

16.
长江750B型摩托车(简称M1三改车,是我公司于1985年8月设计研制成功的。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公司职工发扬洪都精神,团结一致,日夜奋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四个品种的图纸设计、专用件生产和总装调试工作。並能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     
《航空科学技术》2004,(5):45-46
某型发动机通过技术鉴定7月23日,空装科研订货部和中航一集团发动机事业部联合在贵阳召开了某新型发动机的技术鉴定会,审查通过了对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的某新型发动机的技术鉴定。该型发动机1999年决定配装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了研制任务书和研制总要求规定的所有试验项目,并完成了设计定型的考核和试飞工作。该发动机是黎阳公司在某型发动机基础上,为满足需要改进研制的。在研制过程中,他们制定了可靠性大纲,针对研制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开展了技术质量攻关、可靠性改进和相关试验;克服了技术质量问题机理复杂、排故周期短以及改进措施试…  相似文献   

18.
虽然数字化制造已成必然趋势,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模线样板依然将在飞机制造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升传统模式下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针对模线样板的检测需求,结合模线样板的几何特征,提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金属基航空模线样板自动检测算法。对于样板刻线,将样板点云粗栅格化后,根据点云高度信息进行刻线的粗提取,再根据刻线的特性利用法矢信息优化提取结果;对于外形轮廓,将点云转换成二值图像并计算其边缘,实现外形特征提取;将特征提取结果与CAD数模进行配准并去除噪声,最后计算与数模的误差,实现样板检测,输出误差分布。试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精度和效率上优于现有算法,相较人工检测提升了可靠性和效率,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飞机研制过程中,模线是由设计到制造(工艺)之间的桥梁。从飞机的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工装制造、零件制造、直到装配等各个环节,都与模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对今后新机研制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内的飞机模线,至今,在技术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解放初到一九六三年左右。在这期间完全是学习苏联五十年代初期的方法,采用钢针在钢图板和外检上绘制,理论模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飞机生产的落后作业面貌,逐步走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道路。我厂根据过去的经验,尝到了新工艺新技术的甜头,在建立数模和数控图过程中,也离不开模线室,与理论外形有关的飞机大件更急需采用数控加工,于是我厂根据上述情况,于今年二月九日,将原数控站扩大,与专门生产飞机大件的机加车间和模线样板车间合并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