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孝文 《航天》2013,(11):42-45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在美国航宇局的网站上开始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写作计划。这个名为《太空西葫芦日记》的博客描述了一个真正的西葫芦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生长过程。记录条目非常有见地且不乏新奇和浪漫。佩蒂特在现已关闭的这个博客上说:“我在这个世界萌芽、扎根,没有先例可循。我是一种坚韧、充满活力的植物,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常生长。我是一棵西葫芦,我正置身太空。”这是以一种非传统方式耗费美国人所纳的税,但是在你偷着乐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棵小小的植物将会成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关键。如果像一些末日学家预言的那样,我们最终将会耗尽地球的资源,使它变成一个难以生存的不毛之地,那么太空农业将被证实对我们人类继续幸存下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朱毅麟 《航天》2011,(11):54-57
初识大师风采 最初知道钱学森,可以回溯到66年前我的少年时代,那时我在南京上初中。一天,在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上读到一条消息称,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参与V-2飞弹……云云。从那以后,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就留在了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在平面磨床上加工非磁性材料工件的装夹设备。这种设备利用了真空原理,使非磁性材料工件在平面磨床上的装夹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相控阵设备使用了高速AD、FPGA等大量数字器件,每次设备上电重启后,数字器件频率参考时钟的初始相位存在随机性,由此带来的时延抖动导致设备距离零值发生变化。在工程应用中,一般会在每次设备上电重启后实施一次系统校零,以确保测距零值的正确性,但这一处理无疑增加了系统工作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通过添加前导脉冲控制实现固定传输时延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后无需每次上电重复实施系统校零,简化了设备使用模式。仿真测试结果和工程实践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刘海启 《卫星应用》1999,7(1):21-23
卫星遥感在我国农业上物应用始于70年代末。20多年来虽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但与它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相比,还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该文简述了我国农业遥感2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农业遥感应用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十全十美     
2013年6月26日,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如同一幅画卷,美不胜收。在神舟飞船返回前,草原上的风也小了,像是专门迎接航天员的归来。8时07分,在万众期待中,神舟十号飞船准时降落在平坦的草原上。  相似文献   

7.
沈羡云 《航天》2013,(11):26-29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一句豪言壮语:“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但是,人们也不会忘记巴兹·奥尔德林,他与阿姆斯特朗一起开创了人类登月的奇迹,1969年7月20日,在尼尔·阿姆斯特朗印出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串脚印之后,巴兹·奥尔德林也踏出了舱门。从那一刻起,他对月球的描述语“华丽的苍凉”传遍了世界。此外,他对航天技术研发和为太空探索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在航天史下也留下光辉足迹。9月下旬,这位80多岁的老人出现在北京举行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再一次成为媒体追逐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1,(1):42-45
国际空间站上的活动空间是一块一块拼接出来的,这些巨大的罐装“模块”彼此连接,形成了一条长74米的管道,管道的一端是俄罗斯提供的模块,通过接口与美国、欧洲各国提供的其他模块连接了起来。一条巨大的桁架在俄罗斯模块和美国模块连接的地方横穿过去,桁架上装载了16块太阳能板,给空间站提供电力。  相似文献   

9.
简讯     
简讯俄罗斯在米格一31飞机上装备反卫星导弹据悉,俄罗斯在其反卫星计划下对米格-31M飞机进行了改装,在该飞机上装备了能够拦截卫星的一枚大型导弹。美国也利用麦道公司的F-15飞机开展了类似的反卫星计划。改装之后的未格一3iM装设了翼尖端板,机翼前沿根部...  相似文献   

10.
谢懿 《航天》2009,(7):24-27
每过十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就会对未来进行一次规划,列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一做法便得美国天文学界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在2000年天文学家们公布的清单上,下一代空间叠远镜占据了显赫的位置,它将接替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挑起美国天文学的大梁,并且使得美国天文学继续保持“领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士元 《中国航天》1997,(11):38-42
载人航天故事(一)士元引言1997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4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卫星在太空正常工作了3个月左右。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在过去的4...  相似文献   

12.
孙梅均 《航天员》2009,(5):66-67
2009年6月,一位在余姚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现已68岁高龄的女教师,通过余姚市相关部门向航天员们送上了这幅历时两年多而作的布贴画。这位女教师叫孙梅均。画作送达北京航天城后,我们被这位老教师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所感动,随之,我刊通过余姚市相关部门经多方打听,找到孙老师的联系方式,送上了我们的谢意,并向她约了这篇文童。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空航天局称,用于发射“奥利安”载人飞船的新型“战神”1火箭将采用类似于汽车上用的减震设备来解决振动过大问题,以为宇航员提供更平稳的乘坐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系统方案,即在火箭一、二级间采用弹簧与阻尼装置,并在第一级的尾裙内设置16个装在弹簧上的重物,可隔离沿结构上传的震动,把宇航员感受到的过载减至地球引力的约1/4,若不采取这一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引言中国民用航空局李家祥局长2009年初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持续安全”理念,对于空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来讲,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但是为了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过渡,持续安全记录将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所以,每一个民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这一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尽职尽责。空管行业在航空安全生产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述氢氧涡轮泵高精度齿轮箱上、下盖在研制过程中的主要加工技术关键和采取的主要工艺措施。由于齿轮箱上、下盖工作环境恶劣,设计结构复杂,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高,在二级精度的常规设备上加工困难很大。经合理安排工艺过程,采用了冷锻和工序间时效工艺,选择可靠的装夹表面,充分利用了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一致和一次定位装夹加工基本工艺原则,并克服了车削时的动态误差,达到了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的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2,(8):9-9
作为永久殖民火星计划的第一步,荷兰火星一号公司打算在2023年4月把4名航天员送上火星,此后每隔两年向那里运送一批新成员。不过,这些火星殖民先遣者都将没有机会重返地球,是真正的有去无回。公司网站上的视频宣传片称,为支付项目的高昂费用,火星一号公司将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媒体事件,相当于一场星际真人秀,让全球所有人都能看到项目准备阶段和航天员在火星上的情况。该公司估计将首批4名航天员送上火星将耗资约6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葛立  李骥  刘毅  王未  冯敏涛 《遥测遥控》2020,41(6):46-50
针对传统箭上配电器在新应用时期下产生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MOSFET的供配电开关和基于采样电阻进行电流采集的新型高可靠性箭上遥测配电控制器,解决了传统继电控制器触点大电流冲击粘连问题,实现了新形势下的全国产化、小型化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空载雷达》2007,(1):5-7
机载雷达问世 英国于1935年开始研制雷达。第二年在埃塞克斯郡的鲍德西马诺尔成立了一个四人小组,由爱德华·鲍恩领导,成员有A·G·塔奇、罗伯特·汉伯里·布朗和珀西·希珀德,任务是研究雷达能否在飞机上装备。一些重要问题要解决。首先,机载雷达的波长必须比当时试验的地面雷达的短很多;其次是减小发射机的重量和尺寸,以适于在战斗飞机上安装。为验证这一设想,鲍恩小组在一架“海福特”式轰炸机上安装一台早期的EMI公司生产的电视接收机,一套粗制的定向天线系统。用一台地面雷达发射机向目标飞机定向辐射。观察员在飞机上接收到了10英里外另一架飞机的回波信号。  相似文献   

19.
捷联系统姿态算法比较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捷联惯导系统的几种姿态解算算法和所需计算时间作了比较,提出了一种可在弹上计算机上执行的具有快速实时和滤波功能的算法,并给出了以圆锥运动学全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2014,(3):62-64
还依稀记得“一小塑料袋温水、一瓶免;中洗洗发露、一条毛巾、一把梳子”和一位长发飘飘的美丽女孩吗?没错,就是她——当时正在空间站上的美国女航天员卡伦·尼伯格,她专门录制了示范太空洗头的视频,让我们一睹为快,啧喷称奇。众所周知,因为太空没有重力作用,航天员的长发不会像在地面那样柔顺垂直,飘逸自然,而是怒发冲冠之势。空间站里,水也不像地球上那样从高往低流,而是变成无数小水珠到处乱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