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元亮 《航天员》2014,(3):28-31
飞天前后对航天员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他们遭受微生物侵扰,是各国执行航天任务时十分重要的一步。隔离措施是指将航天员限定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外出;并严格控制接触环境、接触人员和接触方式的一种健康保障制度。载人航天实施的飞行前隔离,是以保障航天员以健康的状态投入飞行为目的的一种医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武 《航天》2011,(7):12-12
5月12日下午,在中国科协、中国对外友协和中国宇航学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俄罗斯航天员大队队长尤里瓦连金诺维奇·隆恰科夫、现役航天员马克西姆’维克托罗维奇。苏拉耶夫、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驻华首席代表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罗金等一行访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尚志副院长接见了俄罗斯代表团,  相似文献   

3.
动态     
《航天员》2009,(5):40-41
杨利伟入选“双百”人物名单,航人员走进农业人学,神七航天员出席“飞天奖”颁奖晚会,  相似文献   

4.
吴国兴 《航天》2012,(6):20-22
现在世界上在职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35名是女性,占航天员总数的22%。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千克,而男航天员为81.2千克;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厘米,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5.
苏航天员的心理社会保障自从1977年11月29日礼炮6号发射以来,前苏联已经能够使不同国籍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员在空间相处3个月至1年以上。这是因为礼炮6号、礼炮7号及和平号轨道站,都有不止一个对接通道,为飞船运送补给,更新设备并会见航天员。随着航天任...  相似文献   

6.
约翰 《航天员》2012,(1):28-29
自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决定将地球低轨道人员和货物的运输任务承包给商业公司后,商业航天员的招募工作就踏上了征程。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12日上午,《航天员》杂志第四次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航天员》杂志编委会主任陈善广、副主任孙锦云、荣誉主编杨利伟、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宏峰、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上级机关领导、各位编委、理事单位的代表等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杂志副主编白延强主持。  相似文献   

8.
黄河静 《航天员》2008,(2):36-39
"航天员的生命在我心中,环控生保的质量在我手中。"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研制人员的任务就是打造一个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既安全又舒适的生命环境。  相似文献   

9.
空间站密封舱内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密封舱内空气扰动充分,通常都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方式。针对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通风流场问题,通过流场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气流组织进行分析,采用舒适速度比例、吹风感作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偏差在±15%以内,整个舱内空间风速统计学偏差在±5%以内,模型有效。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舒适速度比例高达92.15%,吹风感指数均小于40,满足人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可作为后续载人航天器通风设计、试验、仿真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航天员舱外活动将成为实现复杂空间操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规划切实可行与工作效率,需要将航天员在轨维护流程、工具装置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维修流程设计、备件转移、航天员操作空间分析和操作能力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以航天员舱外维护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建立空间站运营中航天员在轨维护机械臂的任务规划与验证系统,验证航天员可达性及维修过程可操作性分析,评估航天员在轨维护梦天舱机械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09,(5):10-13
国庆六十周年,华夏同胞共贺华诞。神五航天员杨利伟,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通过《航天员》杂志以文字的形式向祖国生日献上祝福,祝祖国生晶快乐!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0,(4):75-79
“我荣幸参加中国航天员体验营.一定珍惜荣誉.遵守纪律,崇尚科学.刻苦学习,团结互助.听从指挥.用心体验.勇敢成长。”庄严的宣誓过后.2010中国航天员体验营·民族营正式启动。神五航天员杨利伟.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航天员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  相似文献   

13.
沈羡云 《航天员》2012,(5):67-68
关于航天员心理障碍的话题此前经常被提及(本刊2012年第三期曾刊文介绍“什么是航天员心理障碍”——编者注),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怎样保持乘组人员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美国和俄罗斯也越来越重视载人航天中的心理学问题,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并采取心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3,(10):81-89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不仅需要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器系统,还要有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其中航天员系统是大家非常感兴趣且极为重要的系统。没有这一系统,载人航天就是一句空话。航天员系统一般涉及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航天员的医学监督与保障、航天环境医学、航天工效学、航天员个人装备、航天员的营养与食品和航天员选训中心等。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个人装备、宇航食品和太空生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安德华 《航天员》2012,(3):36-37
近期,建立月球基地、登陆小行星、登陆火星等深空探测项目成为载人航天新的焦点。这些项目都对航天员的太空飞行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众所周知,骨脱矿、辐射、肌肉萎缩、暂时性肌肉疼痛在过去一直是航天员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然而从2011年9月至今,美国航天医学研究人员陆续发布报告称,一个月以上的太空飞行影响航天员的大脑和眼睛。  相似文献   

16.
双语     
astronaut/cosmonaut/taikonaut航天员执行和能够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人员,美国人称为astronaut,而俄罗斯人称为cosmonaut,中国人称为taikonaut。根据具体分工,可分为指令长、航天驾驶员、任务专家、有效载荷专家等。commander指令长载人航天器上乘员组的总指挥。pilot astronaut(PA)驾驶员航天员负责操纵、控制载人航天器的职业航天员。  相似文献   

17.
许铮 《中国航天》1998,(11):23-26
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增加、飞行时间的延长以及航天员任务多相性的提高,不仅要求航天员身体健康、具备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和在航天飞行中应付应急因素的能力,而且航天员与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管理人员之间还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正常的人际间交流起着举足...  相似文献   

18.
NASA的首席航天员(Chief Astronaut),即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航天员办公室主任,是NASA最高的航天员职位,负责领导NASA的整个航天员队伍,同时也是NASA局长航天员训练和操作方面的主要顾问。该职位首设于1963年,阿兰·谢波德(Alan Shepard)被任命为第一任首席航天员。其职责是监督有航天员参加的所有活动的协调、计划和控制。具体包括,监督航天员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参与载人飞行器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建造和操作的试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和工程建议以改进整个飞行任务计划、操作程序及其每次飞行任务中特定实验的选择和执行。  相似文献   

19.
黄伟芬  吴斌 《航天员》2012,(4):50-52
2011年10月,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他们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的2名女航天员共同组成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2012年3月,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确定了神九任务的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确定了飞行乘组的岗位。  相似文献   

20.
自1962年前苏联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飞船飞行以来,女航天员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航天舞台上。她们同男航天员一样,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写下了自己辉煌的篇章。本文对载人航天史上的女航天员情况进行了调研,概述了队伍诞生的历程、其人数、飞行时间、岗位分布、年龄等情况,以期为我国女航天员选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