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空探险活动中,女航天员与男航天员一样写下了自己的辉煌篇章。到1999年为止,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已经有近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在飞行中她们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有女指令长、女驾驶员、女医生、女科学家、女工程师,她们个个表现出色,受到地面领导和飞行中同事的赞扬。飞行实践证明,妇女与男子一样可以适应航天的特殊环境,妇女参加太空飞行,尤其是较长时间的飞行,将有利于载人航天任务的完成。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妇女参加太空飞行,女航天员的选拔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现在我国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主要适于男性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蒋迅 《航天员》2014,(4):44-47
随着载人航天的进一步拓展,太空科学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科学家航天员则是承担并执行这些太空科学实验的重要角色。在此,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卞奇 《航天员》2012,(4):70-72
神九飞天。举国欢庆。《航天员》杂志也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大量忠实读者来信。他们或为科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环保工作者、或为高考在即的学生、或为曾参加过航天员体验营活动的小营员……看着一封封饱含热忱的来信,我们萌生了让这些代表普通民众最真诚祝福与愿望的信件伴随神九航天员飞上太空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前哨 《航天》2009,(2):32-35
未来航天员在天上吃什么?不是西洋大餐,也不是风味小吃,更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昆虫。昆虫作为人类的营养食品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不过人类的营养食品并不只是昆虫,还有其他很多可供选择,但为什么科学家只选昆虫?  相似文献   

5.
在十项研究成果中,排名倒数第一的是,通过饮食和锻炼防止太空中的骨质丢失,这始于早期对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骨质丢失方面的研究。据空间站历史记载,航天员的骨密度丧失量约为15%/月,这相当于女性绝经后全年的骨质丢失量。为此,科学家们开始着眼于乘员的日常饮食和锻炼,并配备了一些锻炼器械。结论是,一套持续的高强度锻炼和适量的维生素D与热量的正确结合,是骨健康的关键。该成果有助于了解骨在人体内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因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6.
前言     
《载人航天信息》2006,(4):I0001-I0001
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中国将来会选拔女性航天员并把她们送到太空。因为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女性航天员的选拔需要制订有别于男性航天员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们认为,单程航天飞行总会便宜一些,即使前往火星也是一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德克·舒尔策·马库奇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两位科学家在一篇有争议的文章中提出,如果航天员能够像来到北美大陆的首批移民那样,不考虑回家,那么人类移居  相似文献   

8.
吴国兴 《航天》2012,(6):20-22
现在世界上在职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35名是女性,占航天员总数的22%。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千克,而男航天员为81.2千克;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厘米,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9.
仝飞舟 《航天员》2010,(1):38-39
中国选拔的第二批航天员中,将首次出现女性航天员的身影。女性航天员的选拔不同于男性航天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女性航天员选拔方法和标准过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在默默地奉献着——她们就是女性志愿者。仝飞舟正是其中之一,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参加各种实验的经历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1962年,苏联的5位女性——瓦连京娜·捷列什科娃、兰娜·约尔金娜、塔季扬娜·库兹涅佐娃、瓦连京娜·波诺马廖娃、伊琳娜·索洛维约娃在航天时代刚刚来临之际加入了世界上第一支女子航天员大队。不过除了瓦连京娜·捷列什科娃外,其他几位女航天员最终也未能实现飞天的梦想。这几位苏联女性是怎样当上航天员的?她们离开航天员大队后做了什么?目前生活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1.
李勇枝 《航天员》2012,(4):56-58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持续飞行13天。这是中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的过渡。再加上飞行乘组中首次有了女性成员.这些都给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健康,医监医保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信息》2009,(3):I0007-I0007
迄今为止,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已有近500人,其中有51人是女性,她们在成为航天员前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虽然女航天员所占比例仅为10%,但她们却是载人航天史上不可小看的一支生力军,她们为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乃至牺牲(已有4名女航天员牺牲),她们无愧于女性的骄傲和巾帼英雄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航天员到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她的脚步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刻。在每一张照片里,在每一个镜头中,她都面带着微笑,用玫瑰般的笑容为浩瀚的太空添彩,展示着中国女性的风采。微笑。这是她脸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伊丽莎 《航天员》2014,(5):54-55
众所周知,俄罗斯曾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只有捷列什科娃(1963)、萨维茨卡娅(1984)年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和上世纪90年代唯一进入太空的俄女性孔达科娃。今年9月。俄罗斯航天史上第四位女航天员叶莲娜·谢罗娃(Elena Selova)作为国际空间站第41/42长期考察组成员进入太空。这也是空间站建成以来进入的第一位俄女性航天员,另外,自去年纪念女性飞天50周年之后这也是世界载人航天首次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因此此举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5.
1965年,科学家哈里森·施密特(HamsonSchmitt)被NASA选为航天员。和航天飞机时代的航天员不同,那时候所有的航天员必须同时也是合格的飞行员。哈里森是科班出身的地质学家,从未有过任何飞行经验,于是他参加了在威廉姆斯空军基地举行的长达一年的飞行员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14,(4):68-70
自发现火星以来,人类就一直梦想能够登陆火星。NASA已启动项目,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将航天员送上火星。但这一项目真的具有可行性吗?不久前。一批科学家、NASA的官员、私营太空公司及其它航天机构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  相似文献   

17.
强静 《航天员》2012,(3):65-68
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苏联和美国就已经开始着手航天员选拔训练的重大事宜。与此同时,有关女性航天员上天也便成为了当时绕不开的重要话题。美国民间曾在“水星时代”组织过女性航天计划,不过最终却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夭折。走在载人航天前沿的苏联起初也开展过女性航天员的选训工作,并且在当时还存在过一个鲜为人知的5人女性航天员训练小组,只不过她们中间有4人从来没有机会飞天,再加上苏联强大的保密措施和历史长河的洗涤等原因,她们也就很少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8.
蒋迅 《航天员》2013,(5):36-38
6月18日,在纪念美国首位女航天员萨莉·赖德(SallyRide)1983年6月18日进入太空30周年之际。NASA正式宣布了2013年新选定的8名准航天员,包括4男4女。其中女性比例为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2,(4):74-74
英国BBC:中国每一次载人航天实践都值得纪念,在过去的4次航天飞行中,每一次都有新技术出现,这体现了中国对于自身航天技术的信心十足。西班牙《国家报》:这是2008年9月以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第一次有航天员参与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对接任务将手控完成,便于中国科学家进行一项美俄两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王一 《航天员》2012,(5):48-50
她是刘洋,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一个乐善好施,善于沟通表达的女孩。她勤思多问,绝不做读书的工具。她说航天员大队是她家,航天员都是她的家里人。她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