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可调尾喷管喉部面积直接影响其气动性能,传统上使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喉部尺寸,存在效率低下、喷口密封片下垂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干涉的可调圆形尾喷管喉部面积标定方法,设计激光干涉光路内置的同轴式长度测量结构,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反馈实现推力自适应控制,利用喉部尺寸测量数据计算喉部多边形面积,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喉部面积与发动机控制信号之间的关联模型,实现喉部面积快速标定。试验结果证明,研制系统的尺寸测量精度为41μm,建立面积标定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8147,具有操作简捷、快速的特点,满足航空发动机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
概述由于任何加工方法都不可能制造出没有误差的零件,所以,为了保证满足零件在产品中的功能要求,必须对零件上的各个几何要素规定适当的形状和位置公差。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各种加工设备都具有其保证精度或常用精度,即其加工误差不会超出某一极限值。所以当某种加工方法的常用精度能够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时,就不必在设计图样上逐一用框格形式加以标注,而只需要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说明即可。这类形位公差即称为一般公差。又因它们不用形位公差框格的形式在零件图样上标注,所以又称未注形位公差。当零件上某要素的形位精度要求高于一般…  相似文献   

3.
随着尖端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微小型车铣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切削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军民制造领域。为获得微小型正交车铣加工参数引起的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以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正交车铣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三水平五因素正交实验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重点研究了车铣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车铣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数值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相同刀具下正交车铣加工轴类零件,其工件尺寸、车削主轴转速、工件进给量、铣削主轴转速和切削深度依次从大到小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质量,可指导高效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的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模锻件毛坯(简称:毛坯)尺寸公差与零件机械加工一般公差相互差异、矛盾和关联等因素,介绍了毛坯和零件之间公差与配合等关系,重点从零件设计、结构尺寸要求以及加工技术等方面对模锻件毛坯图公差设计进行描述,同时对零件图的尺寸公差使用提出了新观点,优化了毛坯图加工面和非加工面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结合实例合理分配了毛坯尺寸公差与极限偏差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1 工艺方案的提出图1所示导杆是某工程中的关键零件,材料为1Cr17Ni2,热处理HRC38~44,导杆长度为232?mm,内孔尺寸6C9(+0.10+0.07)深42?mm,表面粗糙度Ra?0.8?μm.对外圆14f7(-0.016-0.034)的同轴度0.08?μm,该零件形状较复杂,内孔小而深,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都较高,很难加工.  相似文献   

6.
基于DXF文件NC自动编程系统图形的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从CAD系统的图形数据库中提取零件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 ,是实现CAD/CAPP/CAM系统集成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如何从Auto CAD生成的DXF文件中读取直线、圆弧、样条曲线、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信息及零件的全局信息 ,结合回转体零件的特点 ,利用所读取的图素来转化成零件的特征信息 ,并生成系统统一的数据结构 ,为系统提供统一格式的文本文件  相似文献   

7.
由于石墨材质的上下侧板和轴承类零件均具有形位、尺寸公差和粗糙度要求较高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方法加工零件合格率低,加工周期长,零件加工完成后需要办理超差处理单才能交付。文章论述了在五轴石墨立加加工石墨零件的工艺流程的安排、机床加工参数的设置、加工中使用刀具、刀具路径的选择和加工注意事项等一系列试验。  相似文献   

8.
先进刀具设计技术:刀具结构、刀具材料与涂层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刀具从工件表面切除多余的金属材料,从而获得在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层质量等方面均符合要求的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其核心问题是刀具切削部分与工件表层的相互作用,即刀具的切削作用和工件的反切削作用.这是切削加工中的主要矛盾,而刀具的切削作用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智能化设计的特点,较详细说明了CAD智能化机械零件功能表面几何特征(尺寸、形位公差、粗糙度)设计思路,以及进行三者联合设计的步骤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几何可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控制性能,针对具有静差与动态不对称特性的连续可调喷管作动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进行控制器设计,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控制器参数优化,最后将模糊控制系统与PID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模糊控制系统,优化后的模糊控制系统消除了稳态误差,减小了大小喉径在调节时间上的差异,鲁棒性较强。相较于优化后的PID控制系统,优化后的模糊控制系统在保证无稳态误差的基础上,具有更短的调节时间与更小的超调量,跟踪信号时具有更小的误差包络,优化后的模糊比PID控制系统性能提高2.6倍。总之,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连续可调喷管模糊控制系统比PID控制系统性能更高,能够满足高动态几何可调冲压发动机提出的响应快、调节精准、超调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