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火星是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和组织实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点。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3年,美国和苏联即开启了火星探测活动,并且自1962年苏联尝试首次火星着陆探测失败以来,世界航天强国共实施了18次着陆探测任务,完全成功仅7次。尽管成功率不到39%,未来各航天大国仍将火星着陆探测列入发展规划,我国也正在开展火星探测工程规划论证工作。以此为背景,研究国  相似文献   

2.
罗丽  赵杰 《中国航天》2008,(3):18-24
自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航天活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外层空间留下了数千个大型物体,数万个中小型碎片和数亿个微粒物质.  相似文献   

3.
正伟大号召自力更生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 1,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组织召开了"关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座谈会"。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在会上对这颗卫星进行了高度评价,与会专家就发  相似文献   

4.
子力 《中国航天》2002,(7):17-21
1957年8月27日,前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则轰动全球的公告:8月21日,世界上第一枚多级远程弹道火箭向太平洋进行全程发射试验成功。公告宣称,火箭试验进展顺利。经过短时间的远距离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行。一个半月后的10月4日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要探索太空,把航天器送入轨道,离不开航天运载工具。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均为运载火箭,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研制出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运载火箭被称作是通往太空的“天梯”,而前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具有超强的实力。前苏联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在航天领域创下的多项第一和其它辉煌业绩也都与其运载火箭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有很多年,前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一。前苏联/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分为多个系列,用于满足不同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5.
《国际飞行》1991年2月19日报道: 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就进行IRS 2和3遥感卫星的两次商业性发射一事与苏联签署了一项协议,这笔交易还包括可能为印度发射第一颗实用性Insat 2通信卫星的合同。 这颗Insat 2将在1995年前后用质子号火箭发射,这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国际空间法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国际法的一个年轻分支。联合国在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不久,就在各国的努力下,迅速构建了以《外空条约》等5个条约为核心、以联大5项决议(宣言)为补充的国际外空法框架。外空法在区域层面(如欧空局、独联体等组织)和国家层面都  相似文献   

7.
自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巴西政府就很重视利用空间开发资源和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1961年,巴西建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以后又陆续成立了航天研究所、航天活动研究所等组织。1965年,巴西开始研制探空火箭并建立火箭发射场。1978年,巴西政府批准研制运载火箭并制定了详细的应用卫星计划。1981年,巴西决定向加拿大斯派尔航宇公司/美国斯公司购买两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89年,巴西将用自己制造的运载火箭陆续发射4颗卫星。巴西的航天计划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所用的技术也和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相适应。然而,由于航天任务日趋复杂,要求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航天活动也促进了巴西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3,(9):25-28,33
从1957年前苏联使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世界运载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进行了3000余次发射。运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提高,从早期的由地地战略导弹改造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商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逐步增强,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多项新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多种新型号陆续投入使用,21世纪运载技术将进一步取得巨大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运载技术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要航天器发射场发射设施及上架方式综述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张玉川自苏联在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30多年来,世界航天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外相继建起了十几个航天器发射场,发射了几千个各种类型的航天器。本文将对国内外航...  相似文献   

10.
周媛媛 《航天员》2009,(2):24-27
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进行了约4900次火箭发射,将6000颗左右的卫星送入太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球轨道上至少有12500件物体。在所有记录在案的轨道物体当中,6%是正在运行的航天器,38%是退役卫星、报废的火箭末级和“与飞行任务有关的物件”(包括发射适配器,镜头盖等),剩下的56%来自1961年以后的200多次事故,这些事故除少数撞击(不到10个,包括意外发生的和有计划的)之外,大多数是航天器和火箭末级爆炸。  相似文献   

11.
从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航天技术30多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航天技术是关系到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对其进行开拓。发展航天技术,不但是世界军事角逐的结果,也是解决地球表面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进行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自1957年10月4日人类把第一颗人造了卫星送入太空到1990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航天发射3325次,成功地发射了4127颗卫星。其中前苏联发射了2661颗卫星,占各国发射总数的64.47%,位居榜首;其次是美国,共发射卫星1161颗,占世界各国发射总数的28.13%;其它国家和组织发射或拥有卫星305颗,占总数的7.4%,各国发射卫星的概况见表1。这种迅猛发展的结果是把大量的人造物体留在了外层空间,如不再工作的卫星、助推器发动机、仪器舱盖、火箭末级等废弃物以及航天器破碎而产生的大量碎片。这些空间碎片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1996,(9):29-30
中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总览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自此,中国迈入了世界航天国家的行列。到1996年7月止,中国已发射了37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10颗,返回型遥感卫星1...  相似文献   

14.
从1970年至1999年,中国已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8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国产卫星52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约85%。现今,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已得到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入太空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从1970年至1999年,中国已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8次航天发射,累计发射了8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国产卫星52颗、国外卫星32颗)和1艘无人状态的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约85%,现今,中国对空间技术体系的认识已得到深化中国的航天器进行太空技术术已位居世界关列,中国的航天信息应用技术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率先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尽管这颗卫星只有83.6公斤重,结构也比较简单,但它在地球轨道上正常运行了92天,共1400圈,于1958年1月4日再入大气层时烧毁,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知识资料窗     
航天灾难知多少俄罗斯质子号运载火箭去年10月27日坠毁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这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人类在开发和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遭受的又一重大失败。航天发射讲求万无一失,因为一点点的失误和缺陷就会招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后果。这种?..  相似文献   

18.
肖志军 《航天员》2011,(6):69-69
1957年10月4日。“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号成功发射。顺利进入地球轨道,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这次发射震惊了世界,使苏联赢得了“第一个将人造物体送入太空”的荣誉。Sputnikl)9原义是“旅伴”,在现代俄语中,已经演变成“人造地球卫星”的同义词。下面这张历史照片就是“人造地球卫星”1号发射前科技人员进行最后准备的照片。  相似文献   

19.
往事如烟     
石磊 《航天》2010,(4):24-27
全世界盛赞苏联的第一颗卫星钱学森格外关注的却是火箭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运载火箭系列的形成、发展和现状(上)王丹阳一、世界运载火箭系列概况自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上已出现过21种运载火箭系列和26种子系列,其中尚在使用的系列和子系列有20种(未包括通用上面级系列在内)。详细情况见表1。纵观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