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34年前我们面对的两个器物坑,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局部,那么现在,6个新器物坑的发掘,可能使我们得到一个有关三星堆文化的意义非凡的整体。这与发掘一个普通的村落、窖藏或墓葬不同,因为那些仅代表历史某个时期某些个人的财富,而三星堆如今面世的8个器物坑,可能代表着整座城市或王国最重要或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郦冰 《飞碟探索》2007,(11):20-21
三星堆是谜一般的远古巴蜀王国的遗址.它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沱江冲积扇上,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在这里,流传着一种说法: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了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称三星堆.与三星堆隔河相望的,是一处高出周围的弧形台地--月亮湾.  相似文献   

3.
正三星堆遗址的"上新",引发各界围观和热议,也掀起又一轮对考古文化的探究热潮。其中,三星堆和二里头的关系尤其引人关注。从中原文化代表的二里头,到带有神秘色彩的三星堆,"撞脸"的文物、"夸张"的面具、"奢侈"的祭祀……其中经历了什么,又昭示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苏三 《飞碟探索》2006,(5):40-42
与中华文明的交融历史上,从三星堆到中原一直存在着交往的可能通道:一条是走汉中,一条是走湖北神农架,还有一条是顺长江而下然后登岸辗转北上。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可以经青海转往北方。原始式样的独木船形墓之所以在青海也有发现,是否在几千年后暴露了当初三星堆人曾经北上的试  相似文献   

5.
巴布 《飞碟探索》2001,(4):31-32
新年前后中外都见 UFO   在新世纪交替之际,从南到北,在世界各地关于不明飞行物的报道就有多起,这为新世 纪的到来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2000年 12月 7日一对情侣去厦门玩,刚从中山路逛街出 来,突然看见一个橘红色的不明飞行物在空中。他们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下了照片,并 发表在互联网上,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直到此后连续在各地发现多起 UFO事件 后,才引起各方的注意。   光顾三星堆 2000年 12月 10日,正当四川广汉三星堆挖掘的古蜀文明宝物轰动世界的 时候,当晚 21时一个不明飞行物光临了三星堆上空。一…  相似文献   

6.
苏三 《飞碟探索》2007,(6):40-41
耳环 三星堆文物里面有大耳孔甚至一耳多孔的头像,而且非常多,说明他们装饰成风,文明发达.同时,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医疗发达.  相似文献   

7.
苏三 《飞碟探索》2006,(9):40-41
番禺这个地方应该作为一个与三星堆有重要文化联系的地方进行考古排查,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番"、"禺"的出处以及曾发展到哪个民族中去,也应该继续做清查.  相似文献   

8.
苏三 《飞碟探索》2006,(1):22-23
1929年初,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在成都平原,广汉三星堆月亮湾,一个叫燕青保的农民,正和父亲燕道成一同挖地,开始一年的劳累艰辛。不经意间,一锄下去,挖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璀璨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崭新一页就此翻开。  相似文献   

9.
正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西北鸭子河南岸,偶然被发现的玉石器显露出古老文明的一角。92年过去,这个被命名为"三星堆"的遗址不断"上新",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金杖、黄金面罩、海贝、玉器和象牙……当或是恢诡,或是精妙的器物重见天日之时,没有人能立刻解释清楚它们究竟出自谁手、代表了何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三 《飞碟探索》2010,(4):46-47
<正>有关商朝的建立,其实不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几股势力的共同联合结果,牵涉到以扫家族、犹大家族、约瑟家族,还有但家族。并且他们在中国建立的远不只是我们所熟知的殷商一个国家,很可能还有其他并存的政权,比如中国长江流域就很可能还有一个政权。三星堆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中国西域肯定还有其他政权与商并列。  相似文献   

11.
正在3号坑发掘现场,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正在为大口尊的提取做准备工作。一位文物修复师为什么要亲自参与文物的提取?"成熟的文物修复师,都会了解许多和文物保护相关的原理。这些原理不仅是如何修好文物,同样包括怎样提取文物,在提取过程中,如何保证被提取文物的安全,怎样尽量避开其他文物。"  相似文献   

12.
苏三 《飞碟探索》2006,(6):42-44
三星堆文化与龙凤的起源也颇有渊源。首先要指出的是,所谓龙形状的东西和与水有关的特性,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在地中海东部沿岸的神话传说中类似现象比比皆是。不过中东人似乎没有龙崇拜的习惯,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龙尽管有能力,但却是个怪东西,所以人们常称其为水怪。这一  相似文献   

13.
苏三 《飞碟探索》2006,(7):42-44
既然鲁鱼帝虎,那么疑问在于:孔子所在的“鲁”国,是三星堆“鱼凫”的后代吗?有一天,我在车上听到人们猜谜,谜面为“:头在水中游,尾在天上舞,要问名和姓,它和孔子是同乡。打一字。”后来,看到谜底是“鲁”。仔细一想,“鲁”字果真了得,上面为“鱼”,下面为“日”,假如我们不考虑  相似文献   

14.
现代小卫星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下列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研究阶段,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小卫星开始用于任务单一、系统简单、运行寿命短的科学试验研究、技术演示、教育等任务。探索应用高新技术,特别在小卫星中采用微电子技术和高速计算机方面取  相似文献   

15.
欧洲调整载人航天发展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澈 《国际太空》2000,(11):11-13
□□ 4 0年来 ,世界载人航天共经历了 5个阶段。第 1个阶段是 50年代的准备阶段 ,第2个阶段是 60年代的以发展载人飞船突破载人航天的起步阶段 ,第 3个阶段是 70年代发展试验型空间站阶段 ,第 4个阶段是80年代发展航天飞机阶段 ,第 5个阶段是90年代发展和应用大型空间站阶段。在这 5个阶段中以美苏互相竞赛式的发展为主。欧空局也曾根据其“增强欧洲技术、工业能力 ,掌握所有航天应用技术 ,到 2 1世纪初与其他空间大国保持同等水平”的战略目标 ,确定了在载人航天领域发展哥伦布空间站、“赫尔墨斯”小型航天飞机、“有人照料自由飞行器”( …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导弹称作“精确制导武器“,这个词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年代,微电子技术很快应用到制导武器中。就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几次局部战争,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刘杭 《太空探索》2000,(8):20-21
提起美国战略高空侦察机U-2,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久负盛名的空中间谍,自1955年8月首次试飞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从50年代的U-2A、60年代的U-2R、到80年代的U-2S和U-2ST,90年代换装新型涡轮喷气发动机,U-2已在美国空军服役45年,可谓一代空中骄子。 最近,洛马公司准备对U-2再进行改进,换装新式发动机,更换电子仪器和传感器,使绰号为“蛟龙夫人”的U-2飞机能够继续为美国空军服役至2020年。  相似文献   

18.
正Astron紫外空间望远镜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太空探索的第一个高峰期,进入80年代,各国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开始降温,Astron是80年代发射的唯一一个紫外空间望远镜。1983年3月23日,苏联质子号运载火箭将Astron送入太空,其携带的主要设备是一架口径80厘米、长5米多的紫外望远镜。它的轨道远地点达到185000公里,接近地月距离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在1983年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报告中说:“苏联空间武器计划的一个目标是研制和部署一个空基激光系统。苏联在80年代末期或90年代初期就能发射其第一个初样型的空基激光反卫星系统。到90年代初期,它还可能拥有在几千公里的范围内进攻敌方卫星的能力。而空基反弹道导弹系统将在90年代进行试验,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系统是不会进入实用阶段的。”美国防部除了对苏联激光反卫星研究表示关注外,它还关心其常规反卫星武器的研制,这种常规反卫星武器将用质子号大型运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将是苏联载人空间活动最显赫的年代。90年代初期,苏联在完善天地运输系统的基础上,将初步建成一个以和平号核心舱为中心、外接6个空间站舱段组成的庞大的永久性近地载人空间站系统。这一系统的建成要比美国自由号空间站早3~5年。90年代中期,苏联将发射和平号-2号核心舱,以替代已到工作寿命的和平号空间站。届时,苏联的空间站系统将会朝着国际化方向迈进一大步,这不单单可使本国及东欧的宇航员在太空从事着各种加工业,其它国家的宇航员或乘员,如日本记者、美国私人商业开发公司等也将在苏联空间站上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