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客舱座椅是民机舱内材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阻燃能力可直接对民机客舱的防火安全性造成影响,为保障民机在空中的安全飞行,必须对其开展燃烧性能的研究。目前,测试民机座椅燃烧性能的试验主要由测试座椅垫可燃性能的座椅垫油燃烧器燃烧试验和测试座椅结构抗燃性能的座椅结构可燃性油燃烧器燃烧试验组成。这两种试验存在很多相似点,第一在试验过程中需使用相同的燃烧器,第二试验名称及多项试验指标均非常接近。但是,此前发表的文件从未对两种试验的差异作出解释,使其在测试过程中极易混淆,可能对客舱座椅材料上机前安全检查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从多方面解释了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三联旅客座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经试验验证的航空座椅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安全带刚度和安全带形式等参数的变化对座椅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在水平冲击下,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对乘员运动轨迹和椅腿受载的影响显著,后左椅腿和前左椅腿Z向受载均随着安全带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对安全带载荷的影响较小。安全带刚度对乘员运动轨迹、安全带载荷和椅腿载荷的影响均显著。随安全带刚度增大,其自身承受的载荷增加,乘员前移距离和椅腿受载均减小;此外,与两点式安全带相比,Y型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效果更好,可减小头部X向峰值位移63 mm,头排座椅中可以考虑安装Y型安全带以减少座椅与隔板的安装距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颁布实施,运输类飞机飞行安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对运输类飞机的初始适航审定状态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控制,以及对座椅垫要求持续保持适航状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我国为数不少的运输类飞机的座椅垫不能满足适航要求。这种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本文旨在落实阻燃适航标准的几个历史阶段,提高对座椅垫阻燃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目前我国民用运输类飞机座椅垫符合标准大致情况以及今后各部门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航理局对民用旋翼机座椅的结构试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提高静态试验强度、增加两个动态试验。本文就修改试验要求的原因、静态试验与动态试验的区别、试验程序和设备等方面予以扼要综述。试验概念通常“静态”是指作用于物体的力是平衡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动态”是指作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是考虑物体的运动的。显然,撞击使飞机、座椅和乘员皆承受到动态载荷,所以需要进行动态试验,以检验在撞击情况下座椅能为乘员提供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典型航空座椅/乘员系统的水平冲击特性和载荷传递规律,基于结构水平冲击实验台系统,综合考量脉冲波形、假人响应和座椅响应,模拟座椅/乘员系统水平动态冲击过程,测试和分析假人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假人内部加速度和载荷响应、座椅结构典型部位加速度和典型部位应变等,并基于实验结果研究座椅/乘员系统动态冲击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假人头部运动显著,假人内部响应变化趋势与加速度脉冲波形相近,且假人骨盆加速度和腰椎载荷最大,受损概率最大;座椅和假人均具有两条载荷传递路径,载荷主要经过座椅后椅腿和假人腰椎部位;座椅结构整体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典型加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加速度脉冲波形相近,后椅腿及其与后椅管和扶手架连接处受载显著应变最大;座椅内部加速度和应变与对应标记点的Z向距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解江  马士成  贺永龙  杨永攀  冯振宇  王亚锋  杨欢 《航空学报》2020,41(5):223489-223489
为研究水平冲击下不同参数对于头排乘员损伤的影响及不同保护姿势的保护效果。首先进行水平16g动态冲击试验,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其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参数研究,揭示头排座椅间距、安全带刚度、隔板刚度、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对于乘员损伤的影响;最后研究直立式、抱脚式、手顶式3种姿势对于头排乘员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头排座椅间距以及隔板刚度对乘员头部损伤影响显著;头排乘员头部、颈部、股骨、胫骨损伤对安全带材料特性及安全带固定点位置不敏感;抱脚式、手顶式保护姿势均对头排乘员头部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水平冲击下采用头部前倾的抱脚式保护姿势可使头排乘员头部、颈部、股骨及胫骨损伤均小于限定值。  相似文献   

7.
冈武民 《飞行试验》1998,14(3):34-39
“弹射座椅座垫的人体工程学要求”座垫的鉴定一节规定,应根据人体动态响应大小鉴定座垫,用冲击或弹射的方式进行人体动态响应试验,用人体试验的方法对弹射座椅座垫进行鉴定,考虑到人体参数,座垫下的支撑物的差异和加速度传感器在人体骼部安装不便与测量误差等的影响,及人体试验对工程研制部门是困难和不便的,本文提出使用假人代替真人并将该试验系统简化为假人一座垫-一座椅系统模型,用弹射的方式进行试验,通过分析计算获  相似文献   

8.
对动态座椅系统安全带替换的验证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据此进行工程验证,实践了安全带替换试验方法,分析了验证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火箭弹射座椅中央拉环是乘员启动应急离机程序的操纵手柄,同时还承载着对乘员手腕的防护功能。中央拉环的外形影响了抓握的姿势,而不同的抓握姿势,也直接决定了人体手臂的气流吹袭载荷。文中先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弹射座椅中央拉环的外形和使用特点,通过对乘员不同姿势握持中央拉环的耐受力实测,提出了一种有利于乘员做出对抗动作的抓握姿势和外形,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为后续弹射座椅的中央拉环改进设计和乘员上肢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坠撞环境下的机身框段和客舱乘员的动态响应以及乘员伤害情况,开展了大型飞机典型机身框段(含2套三联座椅及4名乘员假人)在6.02 m/s速度下的垂向坠撞试验,获得了机身框段结构坠撞及乘员坠撞响应数据,进行了机身框段结构坠撞破坏及乘员伤害分析,并通过可生存空间、系留强度、乘员损伤、应急撤离4个方面对飞机适坠性进行评估。坠撞试验结果表明,客舱地板下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形与破坏,在货舱地板下部结构中间支撑件区域和两侧客舱地板支撑立柱与机身框连接处产生3处塑性铰;客舱区域基本保持完整,可生存空间得到保持;座椅与客舱地板导轨的连接保持完好,且乘员安全带保持在原位;乘员假人头部伤害判据最大值为31.47,腰椎压缩载荷最大峰值为3 997.2 N;乘员假人向过道倾斜,过道仍保持通畅。通过飞机适坠性评估,在6.02 m/s的垂向坠撞速度下,乘员伤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error and aviation safet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using multiple models. The first part of the framework is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operator us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The second part is the group perspective with the 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CRM) model. The third and final is the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using Reason's Swiss cheese model. Each of the perspectives and models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integrated framework presented allows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error and aviation safety, along with the numerous factors that cause or influence error. The framework also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tigation measures to systematically reduce human error and improve aviation safety.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涂层的内部缺陷。该方法是以高能闪光灯作为热激励装置,并通过红外热像仪记录样品的热扩散和冷却过程。使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检测了两组带有人工缺陷的功能涂层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红外热图像上能够明显地识别出涂层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尺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V2500燃烧室扇形板结构以及烧伤、烧穿孔等损伤形式的分析,提出扇形板烧穿孔的结构特征识别途径和数据特征识别途径。利用该识别途径的排他性,提出基于结构和数据特征的V2500扇形板烧穿孔识别的评价方法,给出判断逻辑。  相似文献   

14.
对液压渗漏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故障发生频率,将液压系统渗漏问题按照系统或部件进行分类,与波音工程师一起进行现场研究,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形式深入分析,获得了相关维护建议和液压系统施工的培训材料,并总结编写液压油渗漏部件区域检查工作单,对解决液压渗漏故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针对Д-30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部分导向器叶片缘板出现磨损变薄的缺陷,本文探讨了缺陷修复工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缘板钎焊修复工艺流程,同时也为其他叶片缘板的钎焊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某型发动机喷口收放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发动机在地面试车时发动机进入最大状态后放喷口的一次意外故障,结合喷口调节系统的原理和调节过程,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排故措施进行验证,最终排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17.
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分析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如何在飞机设计过程中对直接维修成本(DMC)进行分析与控制,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和保障方案,提高民用飞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真空钎焊的方法对WP7系列发动机涡轮导向器叶片盖板进行了修复,介绍了修复过程及工艺。修复后的叶片经目视及荧光检验未发现表面裂纹,该修复工艺已成功用于WP7系列发动机涡轮导向器叶片盖板的批量修复,年修复量约1000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前没有评估APU的涡轮效率较好的手段,以致对APU性能衰退的评估只停留在整体,对于运行控制和APU大修无法预先估计。本文阐述了一种通过观察和处理APU参数NPA的趋势和数值来判断APU涡轮效率的方法。以不同累计运行时间的APU在启动阶段参数的变化和实际案例论证了参数NPA可以表征涡轮效率的性能,通过研究NPA的发展趋势可预测APU的在翼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架构、网络配置、安全措施、用户体验等方面总结了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机务生产信息系统的经验,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