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2006年间全球航天运载器的发射统计数据,给出了50年来全球航天运载器的可靠性和发射成功率,并详细给出了美国和中国的各种型号航天运载器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概述了各国航天运载器的发射失败事件及其失败原因,并对分系统故障进行了分类统计。针对引起发射失败次数最多的推进系统,提出了一些故障防止对策,并给出了提高可靠性的研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空间碎片的形成,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间碎片的形成,危害及航天防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简述了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设计方案,并对今后空间碎片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构动力可靠性已成为大型系统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结构动力可靠性理论与分析、结构振动疲劳损伤累积分析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期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点研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航天工程特点,提出了航天飞行器结构工程领域未来应着重加强的研究方向与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提高我国航天飞行器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系统级减振/隔振应用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减振、隔振系统对于改善卫星在火箭主动段飞行中的动态环境,降低卫星主结构的低频动力学载荷,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系统级减振、隔振在航天中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国内航天在整星减振隔振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及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航天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指南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指南>是航天产品开展可靠性试验的重要依据,应用广泛,文中讨论了该指南在产品状态控制、试验方案设计、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建议应用实施时加强剪裁,明确技术要求,以保证试验的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以暴露产品的薄弱环节为出发点,并证明改进的措施有效,以达到可靠性增长的目的,文中谈及的可靠性增长与增长试验综合设计和管理方法是结合航天工程实践的具体经验总结,对今后如何更好的制订可靠性增长综合计划,开展好可靠性增长试验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数字孪生是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数字纽带。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能够实时、动态地反映真实物体运动状态。目前传统航天制造中存在着动态响应能力不足、部门间信息整合能力差、地面伴飞系统建造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探讨数字孪生技术在航天制造领域下的应用集成方案,旨在为传统航天制造业改进提供思路。首先介绍数字孪生技术提出的背景及其概念,其次论述数字孪生相关技术,随后探讨了数字孪生在航天制造车间管控、控制系统智慧仿真、航天器数字伴飞等场景下的应用模式,最后总结数字孪生技术在航天应用中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8.
航天测控装备跟踪质量考核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天测控装备在役考核标准缺乏的问题,分析了航天测控(Space 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ntrol,TTC)标准的现状,梳理了可用于在役考核的现有航天装备相关标准。提出了航天测控装备考核跟踪质量稳定性的参考标准,分析了标准对在役考核要求的适用性,并对跟踪质量稳定性考核科目进行了修正扩展。实际工程算例表明考核效果合理有效,跟踪质量稳定性考核标准可为在役考核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20多年来,中国航天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持续的进步和巨大成就,但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技术和管理层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为提升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我国航天空间和技术安全,航天工程管理效能作为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亟待进行评估与优化。在界定航天工程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方法,通过设计一套管理评估模型和管理评估方法以开展航天工程管理效能评估。其中模型从价值、顾客、运营管理、成长发展4个维度构建出评估指标框架,并细化到各级指标的可考核内容,通过打分法、权重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管理评估。同时,对BSC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关切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航天工程管理层面的评估设想,指出了选用指标和评估权重建议。本文致力于对航天体系管理效能的实际评估提供参考借鉴,帮助促进航天领域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标准化深化改革的推进,越发突出标准的需求导向、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指引。首先从标准体系定义与内涵理解入手,分析了现有的国内外有关航天标准体系情况,梳理了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思路,以及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两大基本要素,最后着重分析给出了细化要素,提出了面向航天产业发展的国家航天标准体系结构,为中国航天标准化工作发展提供借鉴,促进航天产业质量提升,支撑和保障中国航天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中的微重力燃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载人航天中防火安全的重要性,列举了美国型号研制中的几次着火事故。介绍了载人航天中防火安全问题的处理原则。回顾了国外开展微重力环境中燃烧研究的发展。对微重力条件下可燃性、液滴燃烧、层流气体喷流扩散火焰以及沿固体面火焰的传播研究予以介绍。讨论了开展微重力燃烧研究的内容及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强度与环境》2011,(5):64-64
2011年9月15日,航天环境可靠性西安试验与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安举行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结束后,组织了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交流会。海军装备部、海军驻西安地区各军代表室、二炮驻航天四院军代表室、西安及周边地区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高铁、机械、高校等行业35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莅会人员160余人。  相似文献   

13.
热控材料与结构是航天热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所承载的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决定其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电子元器件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热控问题,而工程中航天热控系统的设计大多数停留在热管与蜂窝集成上。近年来陆续发展了智能热控材料、高导热复合材料、隔/防热材料、被动热控结构、主动热控结构、智能热控结构等一些关于热控材料和热控结构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与热控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展望了航天多功能热控材料与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温控阀测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控阀是航天飞行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 ,由于其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和阻尼 ,因此在控制过程中极易产生超调和振荡 ,控制精度难以保证。本文提出一种高精度温控阀测控方法 ,它采用集散控制技术和 Fuzzy-PID复合控制算法 ,通过对温控阀的开度进行闭环控制 ,实现了混合点温度的稳态控制和扰动抑制 ,控制精度优于± 1℃。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载人飞船温控系统零部件性能测试设备中 ,满足了航天飞行器的测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载人航天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各发展阶段的主导诊断技术和对策方法,并对载人航天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航天飞行器脉动压力数值计算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飞行器以高马赫数飞行时,由于边界层的复杂流动将产生强烈的脉动压力环境。由此会引发仪器设备强烈的振动与噪声环境,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甚至导致飞行失败。长期以来,国内外在飞行器脉动压力预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脉动压力计算方法的日趋成熟,数值方法正日益成为脉动压力环境预测的主要工具。针对飞行器脉动压力环境的基本特征,对目前常用的脉动压力数值计算方法和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空间热环境严重影响航天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率,针对这一重要可靠性指标的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分析了温度、应力的大小及温度、形变的相对变化率对失效率的影响,有效解决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过渡以及传统数学模型数据缺失等问题。本文研究为航天卫星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有效的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结合航天新研火箭研制需求,通过对现有可靠性试验技术进行改进,解决传统可靠性试验技术的不足,研究提出面向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方案,并经过电子、机电产品的工程应用,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强化试验技术工程应用的优势和不足等。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新研制的AT-303风洞于1999年开始投入使用.由于具有较高的驻点压力,AT-303能够模拟飞行器再入时的真实Reynolds数,其Mach数范围为8~20.在ITAM与ESTEC和EADS-ST协作的ISTC项目的框架下,在AT303风洞中对不同航天飞行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HB-2(AGARD)参考模型进行测力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其它可用的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AT-303风洞的流场品质和实验仪器的性能得到了检验.在与实际飞行条件相对应的Mach数和Reynolds数条件下对典型的高超声速航天飞行器进行了实验.测量了气动力和力矩,确定了这些飞行器的主要气动特性.给出了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从研究中得到了一些经验,并提出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空间任务正朝着需要满足多重约束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得益于其在处理约束优化问题上的能力,近年来已在航天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MPC的发展历程,并基于该方法的基本形式,对其在航天器中的应用做了分类研究。然后,针对空间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依次总结鲁棒和随机两种MPC方法以及它们在航天器上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航天器的安全性问题,总结现有研究中关于避障和容错的预测控制方法。针对MPC方法计算量大的缺陷,本文也从控制器的求解策略和求解方式出发,梳理了具有高计算效率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分散式/分布式方法以及显式方法。最后,根据航天器的当前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为MPC方法在航天器控制中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