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卫星有效载荷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有效载荷的慨念有效载荷是是指空间航天系统中能直接产生满足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日渐繁荣需求的输出的仪器、设备或装置等物质性有效载荷和执行航天任务的人及其装备组成的航天员系统。广义说来 ,对运载器 ,其所运送的空间飞行器 (载人的或不载人的 )是其有效载荷。文章不讨论这一意义上的有效载荷。狭义说来 ,狭义范围的航天器 (空间飞行器 )包括航天器平台和有效载荷。航天器上用于保证与支持有效载荷工作的仪器设备和系统称为航天器的服务与支持系统 ,包括热控制 ,姿态与轨道控制 ,遥测与遥控 ,能源 ,天线 ,数据管理等。航天器服务与…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南英  陈士橹 《宇航学报》1996,17(4):104-10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想获得具有最大有效载荷的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返回段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等价于航天器离轨点所耗燃料质量与热防护系统(TPS)质量之和达极小。文中把最大有效载荷的再入轨迹分三种情况作了分析:航天器TPS质量不确定时,通过返回轨迹优化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并选择确定相应TPS的质量;TPS质量已确定时,通过再入轨迹优化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TPS质量足够大时,通过多次穿越大气层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本文的结论可为航天器再入轨迹与TPS的一体化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的有效载荷为乘载于航天器平台上的直接执行特定航天任务的人和物。本文讨论航天器有效载荷的种类和组成、有效载荷在航天器系统内的层次和地位以及有效裁荷在航天器设计中的角色和作用。种类和组成航天是直接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利用开发太空资源的唯一手段,航天器则是直接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利用开发太空资源的主要工具。发展航天技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开发信息、物质和能量类产品,以满足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日渐繁荣的需求。利用航天器开发信息类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美国NASA标准NASA-STD-5002“航天器和有效载荷分析”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1 概述 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行有效载荷和航天器载荷分析的方法、做法与要求。 1.2 目的  相似文献   

5.
有效载荷机柜是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安装有效载荷的重要结构,在设计上既要具备一定的刚度保证,以满足发射力学环境要求,又要通过减轻自身重量来提高有效载荷发射能力。文章根据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的基本结构设计要求,完成了有效载荷机柜结构的基线设计,进行了有效载荷机柜的有限元建模和模态分析,以减重为目标,刚度为约束条件,完成了有效载荷机柜结构优化设计,并基于敏感度分析得到了有效载荷机柜结构设计参数对其刚度的影响关系。文章的分析思路和研究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航天器总体设计要求 ,从 8个方面列出了航天器的特性 ,阐述了航天器的组成和有效载荷与平台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控制杆的太阳帆姿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由控制杆、反作用飞轮、有效载荷和太阳帆所组成的太阳帆航天器多体系统,从  相似文献   

8.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已经和空军签订了一项论证小型载人航天器技术要求的合同。美空军借助这种小型载人航天器,能随时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这种航天器(连助推器在内)大约30英尺长,采用三个大小象人马座级那样的并联助推器,航天器安装在芯级的顶部。这种航天器也能安装折叠翼,因而可以放在航天飞机货舱内作飞行训练或者进行日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纬度地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存在覆盖盲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期悬停在极轴上空的极地悬停航天器轨道方案。基于日-地三体模型推导了连续推力控制下的极地悬停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并针对悬停高度固定和自由两种模式分析了其推力需求特性和燃料消耗。结合工程实际,对采用电推进和太阳帆混合的极地悬停航天器进行了质量核算和寿命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电推进自身质量,自由悬停模式较固定悬停模式燃料消耗少,但有效载荷质量减小;太阳帆在当前的帆膜技术下不具有提高有效载荷质量的优势,但未来随着材料的发展太阳帆技术的优势会逐渐显现。文章提出的极地悬停航天器可实现对高纬度地区的连续和实时覆盖。  相似文献   

10.
飞轮拟主动隔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新  王全武  郑钢铁 《宇航学报》2010,31(7):1870-1876
航天器上安装的精密有效载荷需要一个十分“安静”的工作环境,而作为一个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