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飞机拦阻钩碰撞动力学和拦阻钩纵向阻尼器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柳刚  聂宏 《航空学报》2009,30(11):2093-2099
 在考虑舰载机降落平台纵摇和横摇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机拦阻钩六自由度碰撞反弹模型,得到了拦阻钩接触道面后反弹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了航母纵摇和横摇下拦阻钩碰撞反弹成因,并分别考虑了纵摇角和横摇角对拦阻钩反弹角速度及机身与道面给予拦阻钩碰撞冲量的影响;研究了拦阻钩碰撞后的反弹位移,在考虑拦阻索能顺利上钩的前提下,分析了拦阻钩纵向阻尼器的缓冲阻尼特性。结果表明:因航母横摇,碰撞后拦阻钩出现了左右的反转角速度及碰撞冲量;拦阻钩反弹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使拦阻索顺利上钩,在加入纵向阻尼器情况下,拦阻钩第1次反弹高度及回落时间均满足拦阻索上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首先建立了舰载机滚转时拦阻钩触舰碰撞和反弹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讨论了碰撞过程中飞机滚转角、下滑角的影响,分析了反弹过程中,拦阻钩缓冲器初始充气压力和油液阻尼孔大小对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滚转角的增大,拦阻钩横向受力骤增;随着飞机下滑角的增大,其弹起角速度和所受冲量呈线性增加。缓冲器油孔的缩小和充气压力的增大能减小拦阻钩的弹起高度和回落时间,改善其拦阻性能。  相似文献   

3.
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甲板后被反弹的动力学性能,以某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着舰动力学模型和拦阻钩碰撞甲板的碰撞模型,进行了全机着舰动力学仿真,通过拦阻钩碰撞反弹试验对碰撞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碰撞模型。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甲板涂层、俯仰角、航向速度、下沉速度和拦阻钩阻尼器参数对拦阻钩反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向速度对反弹高度和碰撞力几乎没有影响;随着下沉速度和俯仰角的增加,反弹高度和碰撞力也增加;拦阻钩阻尼器参数的变化不会影响碰撞力,但是对反弹动力学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彭一明  张钊  魏小辉  聂宏  谢朋朋 《航空学报》2021,42(7):224406-224406
针对新型舰载机拦阻钩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关心的拦阻钩结构参数的选型问题,以某拦阻钩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碰撞理论建立了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拦阻钩碰撞反弹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拦阻钩碰撞反弹试验对碰撞模型进行了参数修正,分析和对比了不同缓冲器安装形式下拦阻钩碰撞反弹特性,论述了重心位置、缓冲器油孔半径和初始压强对拦阻钩反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拦阻钩缓冲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Ⅱ型缓冲器安装形式更优;随着拦阻钩重心位置距上铰接点长度增大,弹跳高度增大,缓冲器作用力减小;随着缓冲器油孔半径增大,弹跳高度增大,缓冲器作用力减小;初始压强增大,弹跳高度减小,缓冲器作用力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舰载机能安全顺利地在舰上回收,分析了飞机着舰拦阻时,拦阻钩撞击甲板悬索后钩组件上转的动力学成因。在考虑弯折波的基础上,分析了飞机在偏航着舰时拦阻钩发生横向摆动的成因,建立了偏航着舰时拦阻钩上转和横摆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偏航角和钩索之间的摩擦系数对拦阻钩横向摆动的影响,并考虑了轮胎压索以及钩臂与铰接点轨迹之间的初始夹角对拦阻钩上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偏航着舰,挂索后拦阻钩上转过程中出现了横向运动;横向运动的最大摆角随偏航角和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轮胎压索导致悬索弹起,拦阻钩到达时,悬索的高度对拦阻钩上转运动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悬索过高会使拦阻钩有弹跳脱钩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动基座近舰面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  祝小平  周洲  郭佳豪 《航空学报》2018,39(12):122131-122131
航母尾迹流场对舰载机的着舰有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对其流场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状态下舰载机气动特性的变化。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对航母处于垂荡状态下无人机的着舰进行了模拟。首先,利用SFS2舰船进行数值计算,验证了舰船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然后,对比了单独无人机定常与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嵌套网格适用于无人机流场的模拟。接着,对航母单相流和两相流的流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甲板下方的流动对甲板上方流场没有大的影响。因此,忽略了水的影响只对航母在空气流场中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母尾迹非定常特性明显,静止航母下滑轨迹上的速度均处于周期性波动状态,且波动幅值随着远离航母而逐渐衰减;而在垂荡情况下航母尾迹变得更加紊乱,水平方向速度波动的周期性减弱,但垂向速度的波动幅值进一步增大。对于静止航母,无人机在不同时刻着舰气动特性的变化也存在差异;当航母处于垂荡状态时,无人机的升力和俯仰力矩在短时间内会有更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海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INS Vikramaditya,直译为"超日王")航空母舰由苏联航母改装而来,在甲板布局上显得有些紧促,至关重要的拦阻索也因为全舰长度限制而采用了3根索的布置。因此,有人预言这将给印度海军的安全使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巧合的是,2014年6月4日,印度海军的一架米格-29K在着舰时发生了损坏前起落架的事故,有人认为该舰采用3根拦阻索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起事故是因为飞行员的误操纵所致。着舰过程中,飞行员在不应该拉杆的时候拉了杆,改变了飞机挂索时应该具有的机身迎角姿态。机身迎角过大,导致前轮离甲板的高度超出设计数据。在拦阻索的巨大制动力作用下,机体以过大的下沉速度及机首前倾角速度触舰。  相似文献   

8.
张志冰  张秀林  王家兴  史静平 《航空学报》2021,42(8):525840-525840
传统舰载机采用纵杆控制迎角,油门杆控制下滑的着舰控制方式存在着操纵通道功能耦合,航迹与姿态耦合,着舰精度不高等多种不足。受舰尾流扰动、航母甲板运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飞行员需要进行高频次的下滑修正操纵,身心负担极重。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美军魔毯技术(MAGIC CARPET)系统构成与着舰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三翼面布局飞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综合直接力控制(IDLC)人工着舰精确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基于特征结构配置(EA)解耦设计直接力着舰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飞机纵向运动长周期模态与短周期模态的解耦、油门通道与纵杆通道的解耦,具有抑制舰尾流扰动、稳定飞机下滑状态、减小操纵负担的功能;而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设计方案通过鸭翼正偏增升,不但充分发挥了三翼面布局飞机气动舵面增升控制的优势,还减小了平尾配平出舵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平尾上偏所带来的升力损失。  相似文献   

9.
米百刚  詹浩  陈森林  饶丹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0):2493-2499
基于阶跃响应方法,结合刚性动网格技术,对飞行器的单独静、动导数的精细化数值计算进行了研究.以纵向为例,通过给物面施加恒定附加攻角,求解得到阶跃响应运动过程的非定常气动力,求导得到静导数.同样给物面施加恒定的俯仰角速度,并同时强迫物面平动以抵消俯仰转动产生的附加攻角影响,可由非定常气动力求导得到动导数值.分别利用NACA0012翼型和三维SACCON飞翼无人机进行了计算验证,各攻角下的静、动导数值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大误差不超过5%.结论表明:基于阶跃响应的单独静、动导数直接模拟方法计算耗时仅为传统强迫振动方法的21%,效率相对较高,且可推广到横航向的动导数计算,为飞行器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飞机拦阻索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利华  万晨  荀盼盼 《航空学报》2013,34(4):833-839
 为了分析飞机拦阻索在拦阻过程中复杂的动态特性,将拦阻索视为空间柔性钢索,液压吸能系统和缓冲系统经过线性拟合,作为传动索的约束条件,通过具有弹性和阻尼特性的梁单元加载在拦阻系统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柔性钢索与刚性支撑体之间的接触碰撞作用,在有限元分析软件LS_DYNA中建立了拦阻系统的碰撞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飞机尾钩挂索后,在拦阻索与甲板滑轮之间存在连续震荡衰减的应力波,当来自于甲板滑轮的初次反射波到达钩索啮合点时,拦阻力达到极值。  相似文献   

11.
舰载机的自由飞行钩住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飞行钩住(FFE)是指飞机在处于上仰姿态,且所有起落架尚未接触甲板的情况下的拦阻钩钩索。此时,飞机有较大的姿态角和较低的下沉速度。根据起落架和拦阻钩几何布局、飞机重心位置,拦阻力线可能处于飞机重心之下,因此产生显著的低头力矩,造成前起落架首先接触甲板,而主起落架稍后继之,飞机的低头俯仰速率可以导致前起落架以较高的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1):311-323
The carrier-based aircraft landing and arrest process is complex and nonlinear, and includes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aircraft and arresting system. It has many uncertain factors, which lead to difficulty in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To make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studies. Taking a certain type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dynamic model of the landing and arrest cabl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Based on the model,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ke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sinking velocity, pitch angle and horizontal velocity, affect the collision rebound performance of the arresting hook. After that, a limit state equation of the arresting hook system’s reliability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implicit limit state equation, a surrogate model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rresting hook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method, and then reliabil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onte Carlo method. Finally, it was explained in detail how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ook engaging the arresting cable, and some meaningful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This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op-level parameter design of carrier-based aircraft and reliability research on the arrest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舰载飞机着舰拦阻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拦阻着舰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舰载飞机事故率最高的阶段,因此,自从有了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拦阻着舰动力学就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拦阻钩、拦阻装置和起落架3个关键部件着手,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舰载飞机着舰拦阻涉及到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重点对拦阻钩弹跳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拦阻索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下沉速度、非对称拦阻对起落架载荷的影响、拦阻系统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着舰拦阻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舰载飞机着舰拦阻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拦阻着舰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舰载飞机事故率最高的阶段,因此,自从有了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拦阻着舰动力学就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拦阻钩、拦阻装置和起落架3个关键部件着手,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舰载飞机着舰拦阻涉及到的关键动力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重点对拦阻钩弹跳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拦阻索动力学及其载荷分析、下沉速度、非对称拦阻对起落架载荷的影响、拦阻系统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着舰拦阻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蒋启登 《航空学报》2020,41(12):224030-224030
拦阻钩是舰载飞机最重要的特征部件之一,对其受载进行测量、统计建模与预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飞机拦阻动力学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飞行数据统计建模所需的关键参数,结合某型机载荷试飞、机舰适配性试验,实测研究了飞机拦阻实际受载特点,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方法统计建立了最大拦阻力与常规飞行参数之间的拟合函数关系,并得到了最大拦阻力的预计模型。建模、验模与预计结果表明,所选关键参数合理,能够充分反映拦阻钩的受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纵向过载、啮合速度和发动机高压转速等参数建立的拦阻载荷统计模型可用于拦阻着陆或着舰试验时最大拦阻力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6.
螺旋桨气流斜吹对飞行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雨生 《飞行力学》1997,15(4):68-72
简要论述了螺旋桨气流斜吹的理论,重点分析了螺旋桨气流斜吹对飞行的影响。最后结论飞行实例,进一步分析了螺旋桨气流斜吹给飞行带来的偏差。结果表明,飞机在大迎角或大侧滑角下飞行时,螺旋桨气流斜吹使同产生了附加的拉力力矩和侧力力矩,对飞机俯仰和方向平衡有明显影响,给飞行员的操纵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分析螺旋桨副作用对飞行的影响时,必须考虑螺旋桨气流斜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