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具有“周期短、性能高、成本低”即“快、好、省”的特点,不但在通信、遥感、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还能适应快速研制、根据战场需要而应急发射的特殊要求。同时,小卫星也可为尚无卫星研制能力,又希望在空间技术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的国家提供一种发展契机。小卫星成本低、周期短,又很适于卫星新技术的试验与验证,是促进卫星技术快速发展的理想途径。小卫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小卫星具有容易采用分布式轨道配置、小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和周期短、风险低等优势;小卫星对大卫星发展能起促进作…  相似文献   

2.
到2000年,日本将发射10颗卫星。日本火箭系统公司(RSC)称,日本缺乏商业发射政策和规章,尽管1993年2月H2火箭将试射1颗低轨道返回式卫星验证火箭性能,但要投入商用却要到1996~1997年。届时RSC公司将购买H2火箭(目前已预订3枚)投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在未正式投入商用之前,H2火箭只发射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卫星。从  相似文献   

3.
<正>意大利小卫星制造商Sitael公司已同维珍轨道签署了一颗技术验证卫星的发射合同。这颗卫星名为"微型霍尔效应推力器卫星"(μHETsat),将在明年年中由运载器一号空射型小运载发射,用于试验Sitael同欧空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研制的一种新型电推进系统。μHETsat是首颗上天的全电微型卫星。维珍轨道公司正在为明年启动"运载器一号"的商业服务做准备。该火箭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500千克,已确定的用户  相似文献   

4.
正在2019年8月的小卫星大会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阿里安航天公司分别提出利用猎鹰9火箭和阿里安6火箭提供"拼车"式发射服务,前者面向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发射价格低至100万美元;后者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小卫星,能够直接将小卫星送入GEO轨道。随后,俄罗斯负责运营联盟号2火箭的GK发射服务在9月份也提出,利用联盟号2火箭提供太阳同步轨道拼车发射服务。到2020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6月18日宣布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其拼车发射服务已经获得100多个微小卫星的发射订单。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在9月初完成织女星火箭的首次专门的拼车发射服务,成功发射了21家用户的53个小卫星。  相似文献   

5.
3月16日,卫星双向信息传送服务商轨道通信公司宣布,它去年6月发射的6颗卫星中有一颗因电力故障而失控,已宣布为全损。为确定其他卫星的电力系统是否会出现同样问题,该公司已决定推迟另5颗卫星投入全面使用的时间,并在开发操作程序和软件解决方案,以降低这些卫星出现类似问题的风险。轨道通信公司已开始将这些卫星投入有限的使用,同时注意观察其工作状况和性能。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全球小卫星业发展迅猛,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小卫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太空,长征火箭也加入了全球小卫星发射服务业的大军中,完成了几十颗小卫星的发射。按轨道高度来看,这些小卫星主要处在中低地球轨道,高轨道的纯商业发射长期处于空白。但这一情况在2年前被长征火箭打破,并至今保持着纯商业发射服务轨道高度的世界记录。2014年10月24日2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载着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  相似文献   

7.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7,(10):25-2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其较大覆盖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早已组网运行,并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上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近年各有关国家的数据中继卫星都在研制中,但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了第二代的第一颗(SDS-2),这是一种大椭圆“闪电型”轨道卫星,用于KH系列成像侦察等卫星中继数据。1989年和1992年发…  相似文献   

8.
法国航宇公司、阿里安空间公司同俄罗斯空间局和萨马拉空间中心于1996年7月17日在莫斯科签订一项协议,建立欧一俄联合Starsem公司。其目的是保证开发俄联盟号系列火箭的国际市场,特别是用于向低地球轨道或中高度轨道发射小卫星和星座卫星。同年8月6日在巴黎签署公司章程。公司总部设在邻近巴黎的絮伦费尔南福斯特路33号。对于向低轨道的最佳发射,联盟号运载火箭是“阿里安”火箭的完美补充。联盟号是世界最可靠的运载火箭之一,已成功地发射了1500多次,特别在载人飞行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该新公司推向世界市场的火箭是:自动化型的3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继测控终端小型化和高增益、宽波束天线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后续 中继卫星将具备S频段多址服务能力, 使得依靠中继卫星系统实现航天器飞行 测控和所有在轨卫星的日常管理成为可能. 通过分析中继测控支持中/低轨 道卫星在轨测控的能力、优势和基于中继测控实现卫星发射弹道优化策略, 提出了定向天线中继终端应急测控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中继卫星系统能够为航天器飞行任务从发射、入轨到在轨管理提供测控服务, 特别是基于多址 服务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从数量上完全满足中国在轨卫星的测控需求, 测控效率和应急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2014年,全球共进行了23次民商用通信卫星的发射,共计将42颗卫星送入轨道,其中有1颗发射失败。在所有成功发射的卫星中,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23颗、低地球轨道(LEO)卫星9颗、中地球轨道(MEO)卫星10颗。共有14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发射了卫星,其中,美国11颗,欧洲12颗,俄罗斯8颗,其他国家共计发射11颗。商业化程度高是通信卫星的突出特点。截至2014年底,国外共有528颗通信卫星在轨,其中商用卫星48 3颗,约占91.5%;民用卫星45颗,约占8.5%。在轨的民商用卫星中,美国数量最多,共  相似文献   

11.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54-55
1992年初,为了满足发射大容量通信卫星的要求,决定研制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是在长征三号火箭基础上,重新研制的一种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更大的卫星运载工具。它是一种三级大型运载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吨,具有一箭多星和适应多种轨道卫星发射要求的能力,特别是在发射高轨道大吨位卫星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全球小卫星(发射质量低于500kg)发展态势强劲,发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随着微光机电系统技术、微纳加工技术以及创新系统设计理念、创新系统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小卫星进一步朝着微小型化发展,在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发射更便捷等需求驱动下,200kg以下小卫星逐渐成为发展最活跃的领域。1国外甚小卫星呈持续高涨发展态势国际上对小卫星(SmallSat)的分类主要以卫星质量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将迷你卫星(MiniSat)、徽卫星(MicroSat)、纳卫星(NanoSat)、皮卫星(PicoSat)和飞卫星(FemoSat)统称为小卫星,即质量低于500kg的卫  相似文献   

13.
“全球星”系统是卫星技术相对简单、卫星数量适中、形成星座复杂程度较低的典型。该系统没有星间链路,在卫星上对通信信号不采用复杂的处理技术,可实现投资低、周期短、技术风险小等快、好、省的目标。“全球星”系统空间部分由在1414km低地球轨道的48颗卫星组成。低地球轨道允许实现类似地面蜂窝电话那种低功率手持机卫星个人通信。1星座参数48颗卫星位于倾角52”的圆轨道上,星座由8条轨道平面组成,每个轨道平面6颗卫星,轨道平面间隔为什”。轨道平面内的卫星间隔为600,轨道平面间的卫星相距7.5“。2系统容量在该方案中,用户最小…  相似文献   

14.
1 国外低轨卫星总体态势 卫星轨道革命加速演进,低轨空间成为全球航天发展焦点 在商业资本、国家战略和技术演进的共同推动下,低轨星座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近20年来,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在年度发射航天器数量占比从57%迅速攀升至97%,年均部署数量提升了2个数量级,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占比则从30.5%下跌至1...  相似文献   

15.
4月11日,轨道科学公司的Minotaur(希腊神话中吃人肉的半人半牛怪物)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空军的“实验小卫星”(XSS)-11卫星。XSS-11进入约850千米的地球轨道,将试验可用来对在轨航天器进行直观检查或维护的技术。Minotaur火箭家族使用由美国政府提供的民兵和和平卫士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包括航天发射型号、远程导弹防御靶弹及其它亚轨道型号,自2000年以来已进行8次飞行,  相似文献   

16.
从1963年2月美国发射第一颗辛康同步通信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发射了150颗同步通信卫星(至1982年年底)。从表1中可见,有128颗卫星进入了同步轨道,22颗卫星发射失败,失败原因列于表2。尽管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但它们在发射和轨道工作期间仍经常会发生各种故障,有的还相当严重,甚至使卫星失效。这是因为同步卫星的发射过程和卫星本身都是极为复杂的,每颗卫星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总装而成,如一颗国际通信卫星V包含了35000多个零部件,而且卫星要在复杂、苛刻的空间环境内工作,因此要保证这样大量的零部件在轨道上工作5年、7年甚至10年不出故障是很难办到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为谁而生?"长十一"这枚小型固体火箭的诞生,是小卫星蓬勃发展、快速响应航天概念的提出和固体动力技术进步共同牵引的结果。小卫星,通常是指质量为500千克以下的卫星。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中,运载能力要求至少要达到3000千克,因此,单独发射小卫星必然造成运载能力的浪费,不够经济。小卫星通常需要寻求搭载发射,而搭载发射多颗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可能难以统一,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搭载发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工程试验卫星ETS系列的作用工程试验卫星主要用于试验新研制的火箭和卫星技术。在日本曾发射过ETS-Ⅰ(第一颗中高度卫星)及ETS-Ⅱ(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用以验证N-Ⅰ火箭性能。为了验证 N-Ⅱ火箭性能,日本发射了ETS-Ⅳ(转移轨道上的试验卫星)及ETS-Ⅲ(中高度的3轴姿态控制试验卫星)。现在日本已研制了能把约550公斤及两吨的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上的H-Ⅰ火箭及H-Ⅱ火箭,为了验证这两枚新型火箭  相似文献   

19.
1.阿里安火箭(Ariane)欧洲空间局预计要对它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投入67亿美元,以期连续保持阿里安空间公司的优势到21世纪。2.大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BigLEOs)目前提出了许多用低地球轨道卫星群来实现全球电话通信业务的大胆计划。全球星系统(Globalstar)、铱系统(Iridium)和奥德赛(Odyssey)系统已筹集到74亿美元的资金,用以研制并发射这些系统。3.直接广播电视(DBT)在今年晚些时候,美国直播电视公司(DireoTV)和美国卫星广播公司(USSB)将用休斯公司制造…  相似文献   

20.
吴琳  荆鹰 《太空探索》2013,(1):8-11
2012年11月19日6点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的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