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莫斯科时间7月28日5时35分(北京时间28日9时35分),俄罗斯太空部队使用"轰鸣"运载火箭在俄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发射4颗本国卫星,其中包括1颗"宇宙"军用卫星、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4):47-47
在2005年6月第一艘太阳帆“宇宙1号”发射失败后,美国行星协会开始考虑利用“宇宙1号”的备用组件建造另一艘太阳帆,最早将于2006年底发射。“宇宙1号”在6月21日“波浪”号潜射火箭飞行失败时失去联系。俄罗斯调查者们7月末得出结论:由于该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过早关闭,而导致了“宇宙1号”未能进入轨道。但是,根据地面站接收到的遥感信号,行星协会一直相信“宇宙1号”可能曾经短暂进入了轨道。由于出口控制的限制,行星协会不能参与事故调查,他们对俄罗斯调查者们的信息交流水平感到不满。如果发射一个新的太阳帆,行星协会计划使用其它的运载火箭,或是作为“宇宙-3M”火箭的主载荷,或是作为“第聂伯”、“联盟”或“阿里安”运载火箭的第二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3.
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火箭级的不载人运载火箭“安加拉”的同时,还在对“质子”号火箭进行现代化改进,以便提高其运载能力,此外,俄罗斯还在与西方伙伴合作改进和推销“联盟”号火箭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3月27日晚8时30分,携带着一颗模拟通信卫星的海射公司天顶3SL火箭在夏威夷以南的太平洋赤道海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发射。这次发射团发射台支持设备问题而推迟了3个多小时,但火箭飞行正常。这标志着这一海上发射系统已通过验证,离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已为期不远,也预示着今后航大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试射成功后,海射公司宣布,他们将在今年8月进行首次商业发射。海射公司由美国波音公司牵头.参与者还有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机械制造联合体(负责提供天顶号火箭)、俄罗斯能源科研生产航天中心(负责提供上面级…  相似文献   

5.
10月21日,俄罗斯利用“联盟-FG”(Soyuz—FG)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将4颗美国“全球星”备份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全球星”系统在轨卫星数量达到60颗。  相似文献   

6.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3):46-46
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6月16日22时44分,哈萨克斯坦首颗卫星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哈萨克斯坦朝加入太空探索国家的行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静地卫星KazSat 1由俄罗斯“质子”-K火箭发射,星箭按预定时间分离。原定发射日期为2005年12月,因技术问题推迟到今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哈萨克  相似文献   

7.
《国际航空》2014,(5):8-8
近日,美国众议院武装军兵种战略力量委员会在起草2015财年国防预算法案时建议,美国国防部将在2015财年拨款22亿美元研制俄罗斯RD-180火箭发动机的替代产品。RD-180发动机是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宇宙神”-5运载火箭的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8.
佳力 《国际航空》2004,(11):36-38
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星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小卫星研制也获得了较大成功;"长征"运载火箭是国产名牌火箭,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我国将分三阶段发展运载系统;我国已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明年还将发射搭载2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的零突破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5日,联盟TMA-04M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新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的联盟TMA-04M载人飞船与联盟-FG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中间轨道。飞船在预定时间与第三级火箭分离,一切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10.
“伽利略”实验卫星——GIOVE—A卫星目前运转情况良好,并于2006年1月12日传回了“伽利略”的首批信号。2005年12月28日GIOVE—A由“联盟”号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进入距地23260km的轨道。随后,合同主承包商——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成功展开了2块3.5m长的太阳能帆板,进行了卫星平台的试车,并使有效载荷准备好参与任务控制中心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阳光 《国际航空》2002,(3):59-61
运载火箭被称为通往太 空的“天梯”,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在航天领域创下的多项第一都与其运载火箭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有很多年,前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一。前苏联/俄罗斯的运载火箭有多个系列,满足了不同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九次成功发射的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科学实验9号”、“科学实验10号”和“科学实验11号”,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入轨。这是我国第一次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卫星。初始轨道参数为近地点地面高度: 230 公里远地点地面高度: 1610 公里轨道倾角: 59.4 度运行周期: 103.4 分钟“科学实验11号”卫星,由于它的面质比特别大,因此轨道寿命很短,已于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六日陨落。它在空间总共运行约六天,86圈多。科学院人造卫星观测系统,根据国家任务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科学实验11号”卫星,进行了重点的光学跟踪观测和测轨预报,积累了具有丰富轨道信息的大量观测资料,取得了对特大周期变率的卫星进行准实时测轨预报的实践经验。本文就是一份对“科学实验11号”卫星跟踪观测和测轨预报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3.
SpaceTechnologyDevelopmentinChina1970年4月24日,“长征”火箭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迄今该火箭成功发射了60次,将70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太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和国的史书上记载着一个光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一颗吟唱着《东方红》乐曲的中国人造卫星直上重霄道游九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永载史册的骄傲,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毫不含糊地进入太空时代拉开了帷幕。从此,中华民族在太空俱乐部里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的航天技术逐步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长征”火箭中国的骄傲自从“长征”…  相似文献   

14.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4):65-65
据合众国际社莫斯科2005年8月18日报道,俄罗斯第一艘无人飞船“快帆”号(Kliper)将于2011年建成,计划在2012年进行首次无人飞行。俄方表示,“快帆”号将取代“联盟”号飞船,成为俄罗斯未来10年的主要航天器。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6日,欧洲航天局的新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5,成功地通过了最后一次测试。但是它的发射一再推迟,最后在6月4日发射时失败,火箭升空后偏离了预定轨道,由地面控制中心引爆。“阿丽亚娜”-5火箭是法国宇航公司等1985年开始为欧洲航天局研制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射欧洲载人航天飞机“赫尔墨斯”,因而对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5月12日零时17分由新型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4分钟后,卫星进入近地点2O9千米,远地点36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下,星上远地点发动机作了三次点火,变轨成功,使卫星顺利进入准同步轨道,并已最终将卫星定点在距地球35786千米高度的东经125度赤道上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这种型号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7月11日23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2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成功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升空约26 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8.
工业     
《国际航空》2014,(12):10-11
“猎户座”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12月5日,美国新一代“猎户座”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由德尔塔Ⅳ重型火箭发射升空,执行首次无人测试飞行任务。德尔塔Ⅳ重型火箭是目前推力最强劲的运载火箭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也正在研发专用于“猎户座”飞船的新型大推力火箭。  相似文献   

19.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9月29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VRSS-1("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也是中委双方继2008年成功发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之后的再度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