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SA和波音联合实施X-37试验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 X-37将是X系列试验机中第一种在轨进行试验的试验机美国航宇局和波音公司最近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协议,将建造一架X-37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并在轨道上进行试飞,以验证范围广泛的多项技术。这些新技术最终有可能把每磅(1磅约合0.454公斤)有效载荷的发射费用从1万美元降低到1千美元。X-37是美国航宇局未来X探路者试验机中的一种。未来X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先进技术进行飞行验证而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如果一切顺利的话,X-37将在2002年底装在航天飞机的货舱内进入轨道。按计划该试验机共将进行两次…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空间飞机是美国七十年代空间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按原计划,它将于1979年11月进行首次轨道飞行试验,1981年2月投入实际使用。空间飞机是载人飞船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和航空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它能象火箭那样垂直起飞,象飞船那样在轨道中飞行,在再入  相似文献   

3.
美国火箭公司(Amroc),正在加州美航天技术中心宇航实验室的试车台上继续试验其工业运载火箭(ILV)用的发动机样机。该公司希望在1988年完成该火箭发动机样机的试验、与美国空军签订最后的租赁协议之前,对这种运载火箭进行亚轨道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RLV再入标准轨道制导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再入轨道设计分为纵向轨道和侧向轨道设计两个过程:首先引入形状约束因子,在不进行轨道积分的情况下,在再入走廊内快速优化设计RLV再入飞行剖面;然后结合轨道跟踪控制,设计侧向方位误差走廊,快速生成满足末端能量管理(TAEM)接口和航程等要求的再入轨道。进一步提出修正标准飞行剖面参数的航程更新及制导方法,并采用RLV概念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RLV再入轨道设计方法能够快速生成再入标准轨道,相应的RLV再入制导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可靠性,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射H-2火箭日本的H-2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和10吨耗资近250亿美元、研制计划一再推迟的日本H-2运载火箭已于2月4日早7点20分在种子岛航天中心点火升空,首次发射获得成功。这次的有效载荷是轨道再入试验件(OREX)和运...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11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按计划完成了“充气式减速器近地轨道飞行试验”(Low-Earth Orbit Flight Test Inflatable Decelerator,LOFTID)任务。LOFTID飞行器总质量约1088kg,充气展开直径约6.0m,再入速度8000m/s,再入段峰值温度约1650℃,峰值过载约9g。LOFTID飞行器从充气展开至顺利落入回收海域全程飞行约1h,圆满完成了近地轨道再入飞行试验。此次试验首次验证了第一宇宙速度再入返回气动减速技术,该任务的成功对开展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行星际任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7.
RLV再入混合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RLV)再入混合制导方法,该方法将再入轨道在线生成技术、基于阻力加速度飞行剖面的跟踪制导技术和数值预测制导技术有机结合。其中再入轨道在线生成能够向轨道预测制导算法提供初值,以加快轨道预测制导算法收敛速度;轨道跟踪控制器控制再入吸热,使再入轨道满足再入走廊约束;而数值预测制导算法则对再入轨道进行快速预报,生成合适的制导指令,将RLV导向目标。给出了RLV再入混合制导的具体算法,并对Marshall航天中心先进制导与控制项目所提出的九种再入情况进行了初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LV再入混合制导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月球探测再入返回试验后续飞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中国月球探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的剩余推进剂,研究并设计了后续飞行方案。首先,基于月球探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结束后的轨道和卫星状况,分析了可行的探测目标,确定了以日地月空间和相应平动点作为探测目标的后续飞行方案。其次,针对后续飞行方案中的轨道设计与控制需求,研究了平动点轨道直接转移入轨方法和不同系统的平动点轨道转移方法。相对于目前常见的基于不变流形的平动点转移轨道设计方法,文章方法无需进行大量的流形计算,因而计算步骤简单,计算量大大降低,尤其便于实际飞行任务应用。最后,设计了后续飞行方案的飞行轨道和相应的控制方案,同时分析了控制操作的地面测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月球探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剩余推进剂,完全可以在日地月空间开展多项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飞行试验验证,为我国后续"夸父"和月球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积累宝贵的测控技术和经验,同时为后续深空探测的"多目标多任务"设计思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直接再入大气的月球返回轨道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再入大气的月球返回轨道是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普遍采用的飞行方案。文章将月-地转移轨道设计与再入大气仿真相结合,通过两级修正策略和落点匹配使月球返回轨道既满足再入界面约束又满足再入点地理位置约束。两条分别采用弹道式和弹道-升力式再入的月球返回轨道的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10月24日2点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  相似文献   

11.
X┐33气动塞式喷管发动机进行机载飞行试验美国航宇局于去年底成功地对洛马公司X-33先进技术验证飞行器一台12.5米长的1/10缩比模型进行了一次机载飞行试验。模型由一架SR-71喷气式战略侦察机携带,达到了1.2马赫的飞行速度。试验是在加州爱德华兹...  相似文献   

12.
J-1火箭首飞成功,有效载荷沉入大海日本的小型全固体运载火箭J-1于今年2月12日从种子岛航天中心的大峡发射场进行了它的首次发射,成功地把高超音速飞行试验件(HYFLEX)送入预定的亚轨道,但遗憾的是该试验件未及回收就因系缆断裂而沉入海底。J-1是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1997,(1):36-36
俄罗斯为N1登月运载火箭研制的NK-33液体火箭发动机可能将用在两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美国卫星运载工具上。这种发动机目前正在由美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进行改装和推销。除将用在基斯特勒宇航公司的K-1火箭上外(见本刊去年第12期报道),另一家公司还有意把它用在一种亚轨道航天飞机上。据预测,2002年之前,低地轨道卫星商业发射将有80亿美元的市场。上述这两种新运载器方案正是为抢占这一大市场而来的。基斯特勒公司K-1运载火箭将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向外推销。这种火箭将在1998年开始进行飞行试验,一年后投入使用。该项目将利用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4.
周璐  方方 《航天器工程》2008,17(6):125-128
再入走廊给出了飞行器满足任务要求、并安全返回地球的再入飞行范围,它是再入轨道优化、再入方案设计、再入飞行任务规划等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再入动力学建模,引入Chapman假设,进行了航天器从外层空间返回的再入走廊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再入走廊边界的重要因素,并以航天飞机为例计算了再入走廊,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X┐33通过关键设计评审洛马公司为美国航宇局研制的X-33试验火箭去年10月31日通过了关键设计评审,从而向明年7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又迈进了一步。X-33将用来验证一种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将使用的技术。洛马公司称这种新型实用型火箭为冒险星。目前...  相似文献   

16.
升力式再入是指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产生一定可控升力,对提高落点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升力式再入的动力学特性,采用Orbiter模拟器的应用程序接口,在其飞行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对航天器从低轨道升力式再入返回过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试验,分析热流、过载、动压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摸清了升力式再入的动力学特性,并对升力式再入和弹道式再入仿真结果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升力式再入能很好解决过载和热流峰值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中概述了X-38国际空间站应急救生艇,并介绍了1998年3月1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的第一次空投试验。  相似文献   

18.
飞船返回地球时再入速度很大,过大的过载和气动加热率尤其对载人飞船带来安全性问题。如果利用航天器在大气层外及其边缘处多次再入运动,可降低速度、耗散热量。文章主要分析了载人飞船在大气层外多次再入飞行时的各主要参数对飞船轨道和轨道终点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建立了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的数学模型,进而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得到一条基准轨道,在此基础上分别改变轨道起始点参数(倾角、偏航角和飞行速度)的初始值,分析轨道的特性及轨道的终点误差。最后根据起始点参数值和对应的轨道终点误差值的关系,得到了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时的起始参数对飞行轨道及轨道终点影响的敏感度,从而为工程上轨道的设计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再入试验运载器就是根据战略武器和空间技术研制中再入飞行试验的需要,在成熟的运载技术基础上组成的一种廉价的试验运载工具。它以特殊的飞行弹道,投送缩比的或全尺寸的试验载荷,模拟各种再入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最近公开了一项以前曾属绝密的核弹头再入飞行器技术,并正在将其用于新的常规超音速武器系列中。 据信,常规超音速武器采用这项为核弹头弹道导弹再入飞行器研制的技术后,在摧毁掩体、桥墩和加固机库等目标时,比采用常规炸药具有更好的效能。 1992年夏天对一台超音速样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验。从火箭滑车上发射后,重30克、直径为3.8厘米的弹丸以很高的速度穿透了1.3厘米厚的不锈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