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轴稳定通信卫星在地球指向模式下的陀螺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三轴稳定通信卫星在地球指向模式下的陀螺标定方法和计算公式。转移轨道远地点火后及同步轨道在三轴稳定地球指向模式下的陀螺标定是利用地球敏感器、太阳敏感器和速率积分陀螺信号的遥测值标定陀螺常值漂移。  相似文献   

2.
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离心机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乔永辉  刘雨  苏宝库  曾鸣 《宇航学报》2007,28(4):854-859,931
提出了一种在带有反转平台的精密离心机上标定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的方法。阐述了其测试原理,指出这种带反转平台的测试原理改善了陀螺加速度计离心机测试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测试方案和辨识方法解决了陀螺加速度计在精密离心机上进行高g测试时,受到离心机大臂旋转牵连运动影响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分离和精确标定陀螺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的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了反转平台引入后造成的正弦输入问题。  相似文献   

3.
惯性平台上一般安装有两个二自由度陀螺,陀螺的力矩器刻度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讨论了在惯性平台闭盖条件下,利用惯性平台自身的功能对两个不同安装位置的陀螺仪进行测试和标定的方法,以及影响标定精度的一些误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东方红三号卫星的速率积分陀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描述了速率积分陀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东方红三号卫星陀螺在轨飞行四十天中的常值漂移标定和补偿的结果, 证明了BICE生产的速率积分陀螺的可用性和两种标定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MEMS陀螺静态误差模型及标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利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7,28(6):1614-1618
静态干扰力矩造成的陀螺角速度测量误差是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陀螺主要的误差源之一,为了增强MEMS陀螺的抗干扰能力,根据外框架驱动式MEMS陀螺工作原理、具体结构,针对比力引起的干扰力矩,采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陀螺静态误差,结合试验法确定了陀螺静态误差数学模型,讨论了各误差项的物理起因及误差影响大小,论证了静态多位置法不能标定陀螺与比力平方有关误差项,提出了改进的陀螺静态误差数学模型,设计了10位置静态误差标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后陀螺在10个静态位置的误差平均值和均方差分别为补偿前的0.83%和40%,提高了陀螺实用精度,为MEMS陀螺的精确标定、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惯性平台连续自标定自对准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提出了一种新的惯导误差系数标定方法——连续自标定自对准方法。利用外部参考力矩驱动平台按照一定角速度旋转,在平台加矩角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惯导平台的加速度表输出包含陀螺误差系数、加速度表误差系数、平台对准误差以及陀螺和加速度表的安装误差等全部误差信息,并由此得到平台失准角动态方程与加速度表的输出方程。在设计的平台连续旋转轨迹下,使用迭代Kalman滤波获得了全部平台误差系数的精确估计。与传统的多位置翻滚标定方法相比,该方法标定时间短,标定精度高,系统误差参数估值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航天》2015,32(5)
研究了利用三轴转台标定时,转台不水平度、不正交度、定位精度和惯组与转台坐标系不重合度对光纤捷联惯组中陀螺标定结果的影响。基于更符合工程实际的陀螺组合标定模型,用四元数法建立了转台误差模型,推导了误差传递途径,定量分析12位置法、多速率点速率法标定编排方式下的陀螺标定误差。研究和仿真发现:陀螺零偏误差基本与陀螺测量误差为同一量级,安装系数误差基本与转台不正交度与定位精度的和为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8.
对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姿态控制分系统中石英微电磁系统(MEMS)陀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MEMS陀螺进行了温漂标定试验和年漂测试专项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MEMS陀螺进行建模,用高低温零位在轨标定算法对MEMS陀螺零位进行一次修正,再用星敏感器和陀螺联合定姿算法对高低温零位标定残差进行二次在轨修正.数学仿真结果表明:高低温在轨修正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有效,提高了石英MEMS陀螺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惯性平台误差自标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虑框架轴、陀螺和加速度表安装误差的备件下,推导了惯性平台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的通用输出误差模型。为分离陀螺仪误差系数、加速度表误差系数、陀螺仪安装误差、加速度表安装误差,设计了一个16位置的标定方案,以完整地分离出惯性平台的42项误差系数。算例表明,采用该方法标定,陀螺误差系数的精度可优于5%,加速度表则更高。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5,(4):44-50
针对重力测量卫星质心在轨标定算法中存在的陀螺精度不高且易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星敏感器和静电加速度计的质心标定改进算法。在该算法中,将一个明显大于干扰力矩的周期性磁力矩,作用于卫星上;将星敏感器观测量代入预测滤波器中,估计卫星的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利用静电加速度计信息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从而实现卫星质心的标定。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对卫星的角速度及质心位置进行实时估计,卫星质心三轴最佳标定精度均优于0.05mm,可实现陀螺失效情况下卫星质心较为精确的标定。  相似文献   

11.
几种新型陀螺简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传五 《航天控制》2001,19(2):73-79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对惯性测量装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利用不同原理研制成的陀螺在各种领域均有不同应用。本文仅就微机械陀螺、半球谐振陀螺、挠性陀螺、光纤陀螺的原理、结构及特性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赵冰  梁明  刘鑫 《上海航天》2002,19(4):51-53
分析了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激光陀螺的性能特点,提出激光陀螺具有传统的机电陀螺和其他类型陀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其性能特征完全满足捷联惯导对惯性测量元件的要求,军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对激光陀螺在新一代防空导弹上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陀螺电机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传五  李东 《航天控制》2002,20(4):74-81
YT - 1型单自由度液浮速率积分陀螺仪作为基本的惯性姿态敏感器已广泛用于我国高、中、低轨道各类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中。陀螺可靠性对卫星执行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陀螺电机的可靠是决定陀螺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陀螺电机故障的不可预见性、陀螺电机预载量的确定及实施方法、陀螺电机寿命试验及可靠性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4.
斜装陀螺系统及其故障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陀螺系统构型对卫星可靠性和姿态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6个陀螺全部斜装的八面体构型,设计了等价空间故障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陀螺构型和故障检测算法,系统可检测较小幅度的软故障,从而获得优良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15.
空间冗余陀螺仪在轨标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波  张士峰  蔡洪 《宇航学报》2010,31(1):104-110
针对航天器冗余陀螺仪误差系数的在轨标定问题,利用模型置换方法建立 了冗余情况下的隐式标定模型,该模型结构简单,能够充分利用所有陀螺仪的测量信息。并 以美国EOS-AQUA卫星的冗余陀螺仪为背景,利用仿真方法分析了该模型的优良性能。结果表 明,利用模型置换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误差系数标定精度,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基于陀螺和星敏感器配置的卫星姿态确定算法.为保证卫星姿态确定的高精度,利用星敏感器提供的姿态四元数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对陀螺漂移进行实时补偿.并利用在轨数据,通过matlab数学仿真,验证了高精度滤波算法的有效性.所设计的滤波器能准确估计陀螺漂移,估计误差优于5.56×10-5(°)/s;姿态估计误差优于0....  相似文献   

17.
Michael Prior  Larry Dunham   《Acta Astronautica》2007,61(11-12):1010-1018
For 15 years, the science mission of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 required using three of the six on-board rate gyros for attitude control. Failed gyros were eventually replaced through Space Shuttle Servicing Missions. To ensure the maximum science mission life, a two-gyro science (TGS) mode has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ith performance comparable to three-gyro operation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has enabled a transition to operations with 2 gyros (by intentionally turning off a running gyro to save it for later use), and allows for an even greater science mission extension. Predictions show the gain in mission life approaching two years. In TGS mode, the rate information formerly provided by the third gyro is provided by another sensor. There are three submodes, each defined by the sensor used to provide the missing rate information (magnetometers, star trackers, and fine guidance sensors). Although each sensor has limitations, when used sequentially they provide the means to transition from relatively large, post-maneuver attitude errors of up to 10, to the arcsecond errors needed to transition to fine pointing required for science observing. Only small reductions in science productivity exist in TGS mode primarily due to more difficult target scheduling necessary to satisfy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use of the star trackers. Scientists see no degradation in image quality due to the very low jitters levels that are nearly equivalent to three-gyro mode.  相似文献   

18.
张坡 《上海航天》1996,(1):25-29
详细阐述了工程化多功能集成光学单Y芯片的物理特性及对集成光学陀螺性能的影响。在陀螺相位检测过程中着重分析单Y器件的背反射量对陀螺输出信号畸变的影响,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很好地说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姜宇  金晶  张迎春 《宇航学报》2012,33(6):776-780
针对具有异方差性的多MEMS陀螺随机漂移误差的补偿问题,提出基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建立单个MEMS陀螺随机漂移的误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异方差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基于多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分析多MEMS 陀螺随机漂移信号的协方差矩阵和时变相关系数。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多MEMS陀螺的在线融合补偿中,验证了多元异方差分析方法对多MEMS陀螺随机误差补偿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随机漂移信号具有很好的融合补偿效果,可以提高多MEMS陀螺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