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模型机闭环飞行无线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主要技术难点,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性能,预测了设计该系统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航空兵力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空中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模型设计及实现技术。并对构造航空兵CGF系统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叙述了含有虚拟(VR)技术失工交互仿真实验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分系统组成成分。同时还分析了CGF系统中智能数字飞机的模型特点,重点介绍了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及编队模型匠建立及编队飞行能力的实现方法,构造出来的计算机生成航空兵力在实验系统中性能良好,满足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涡轮电推进系统的工作特性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建立了涡轮电推进系统总体性能仿真模型。基于部件法建立了涵道风扇性能计算模型;基于电机效率图建立了发电机及电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电推进模块计算模型。将建立的电推进模块计算模型加入涡扇发动机部件级仿真模型中,构建了涡轮电推进系统的共同工作方程组,即其性能仿真模型。采用逆算法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控制规律下,涵道风扇推力调节时推进系统的工作特性。通过在性能仿真模型中添加推力平衡方程,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构建涡轮电推进系统优化模型,形成了涡轮电推进系统控制规律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推进系统节流过程控制规律和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设计点性能计算结果与国外发动机性能计算软件计算结果最大偏差仅为0.22%,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当涵道风扇推力改变时,可能导致涡扇发动机出现超温、超转和喘振等问题,通过联合调节尾喷管喉部面积和涵道引射器面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设计出的节流过程控制规律可以保证不超温、不超转,具有足够的喘振裕度,且在节流过程中还能进一步降低耗油率;该控制规律还具有连续、单调的特点,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飞机级优化飞机液压系统设计和评估系统性能,需要一个完全动态综合的液压模型。文章描述了波音777液压系统动态模型的研制和用途。该模型动态模拟了作为飞机功能系统的液压能源。这不仅使设计者在建立系统硬件之前可提前检验他们的设计,而且作为飞机级的一种工具,也起到了评估飞机液压系统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FL-2风洞半模型支架系统的结构2设计以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通过吹风试验证明,本支架系统的设计其性能完全达到了能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响应面的系统性能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声奎  李霏霞  马纪明 《航空学报》2009,30(9):1655-1660
提出了建立基于Logistic变换的性能可靠度与关键设计参数(DDP)之间函数关系的响应面方法以及性能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通过试验设计、一体化仿真、Logistic变换、多项式拟合、方差分析和模型检验等步骤,来构建系统性能可靠性响应面模型。并以性能可靠度为目标,性能设计参数可行域为约束进行设计优化。针对舵机案例,以性能模型和干扰模型为基础,通过仿真及回归分析,建立了性能可靠度与关键设计参数(Ce,Kp,J)的响应面模型。建立了舵机性能可靠性设计优化模型,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系统仿真是根据被研究的真实系统的模型,利用计算机针对系统模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它是建立在系统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实验科学。系统仿真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有很广泛的用途,可应用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帮助分析新系统建立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减少系统建设盲目性和投资风险。试验所建立的系统或子系统的动态性能,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实施工程质量,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等等。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模型描述、仿真工具开发和仿真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对仿真数据的分析是为了从仿真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结果供决策者参考。传统建模技术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阶段存在模型的转换,导致信息的丢失,因此对信息系统的仿真需要一种集成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飞机全机低速颤模型的设计和试验技术问题。该模型具有尺度比大,外挂构型数目多,以及全机的刚度和质,惯量特性(含操纵面)全模拟的特点,另外,全机模型悬挂系统的设计采用了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既可以方便地升降模型,改变模型试验攻角,又满足了试验对支持系统的要求,采用了先进的实时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技术,确保了试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可动态检验相控阵雷达系统性能的多目标模拟器技术。介绍了多目标模拟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组成和系统模型,分析了模拟器应用于相控阵雷达性能和精度检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防空导弹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大气层内拦截导弹侧向直接力和气动力的复合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侧向喷流与来流的干扰现象,建立了通过于扰放大因子来描述的侧喷与来流的干扰模型和侧向直接力与气动力的复合控制模型,将复合控制系统分解为直接力于系统和气动力于系统,并分别针对侧向直接力和气动力的特点设计了直接力控制于系统和气动力控制于系统,仿真分析了两个子系统的性能及复合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天翔  卢岳良  柯兵 《航空学报》2020,41(3):423242-423242
冲压空气涡轮是飞机能源失效时使用的关键应急系统。首先依据冲击空气涡轮(RAT)工作原理确定其物理架构;然后对涡轮部件、能源转换装置、展开装置和展开随动机构等4个主要部件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各部件的力学方程组。依据该力学方程组,建立涉及力学、液压、刚体动力学的多学科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模型。使用该模型仿真了某真实系统在不同工况和设计参数下的动态特性,研究了关键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正向设计提供依据。最终,某型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系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现代飞机综合航电系统与基于可编程技术的航电系统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可编程技术的航电系统设计更加灵活,系统易于重构,系统升级更加方便,冗余度更高,大大改善了飞机的性能,提高了航电系统的可靠性,为飞机其他系统的设计提高了更大的灵活性,代表未来航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材料设计中的BP神经网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BP神经网络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材料设计的要求,建立用于材料设计的模型,并对模型建立与参数选择进行了分析,为BP网络用于材料设计提供了依据,为材料性能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整机总体性能仿真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全寿命 周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70多年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总体性能仿真的发展成果,梳理了各时期总体性能仿真的发展历 程。从基本方法、模型精细化、求解算法和修正方法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以部件级模型为代表的基于物理机理的总体性能仿真 方法研究现状;探讨了以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总体性能仿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机 载模型、机理-数据混合模型和多维度模型基本方法和主要成果。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认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 轮机总体性能仿真应向物理机理模型更精细化、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入和应用模型构建更为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包含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飞机防滑刹车控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系统模型,离线构建了在不同速度和路面参数条件下系统的最优滑移率控制表,同时使用基于动态模型的观测器技术对轮胎/路面不确定的结合性能进行在线辨识.并利用指数趋近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系统的抖振.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型飞机总线通信系统的研制实践,介绍了总线通信系统外场检测设备的组成及其与通信系统的交联关系,重点阐述了检测软件的性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人机接口设计,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的信息采集实时性技术、画面闪烁的解决和建立合理的数据结构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飞机数字式电子防滑系统采用新控制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瑜  王纪森  史殿芸 《航空学报》1995,16(1):124-128
 讨论了从改进控制律着手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在建立能适应系统随机扰动的基准速度产生器模型和改进控制器放电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模糊复合控制器,通过调节系统的防滑循环频率,在减少深打滑和提高刹车效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航空用二冲程活塞式发动机的非线性模型, 利用扇形非线性特性得到了发动机模糊Takagi-Sugeno(T-S)模型;基于该T-S模型, 采用系统增广的方法研究了无静态误差转速控制器;设计中考虑了鲁棒H∞性能, 使得该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具有较好干扰抑制性能, 并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渐进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最后通过系统仿真算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大型MIS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其实施,探讨了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康文  黄俊 《飞机设计》2007,27(2):15-20
现代飞机系统的设计日趋复杂,设计周期和研制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飞机系统的发展模式正由“性能决定设计,设计决定费用”向“性能和费用目标同时决定设计”转变,从而导致面向可承受性设计方法的出现。通过对可承受性定义的研究,在现有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面向可承受性的飞机总体方案评估方法的分析结构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数学表述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籍此建立了更接近实际设计发展需求的飞机总体方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