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羡云 《航天员》2012,(5):67-68
关于航天员心理障碍的话题此前经常被提及(本刊2012年第三期曾刊文介绍“什么是航天员心理障碍”——编者注),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怎样保持乘组人员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美国和俄罗斯也越来越重视载人航天中的心理学问题,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并采取心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引言 美国的一位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驻守了115d,创造了美国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这位航天员就是“和平-18”乘组的一名成员,与他同乘组的另两人是俄罗斯航天员。  相似文献   

3.
根据轨道飞行任务,“联盟TM”乘组可由2~3人组成:飞船指令长坐中间座位;飞行工程师坐左边座位:航天员研究员坐右边座位(如3人乘组)。已为“联盟TM”乘组制定的身高体重要求见表。这些要求受飞船舱内容积和飞船重量的限制以及减振座椅的设计限制。身高和体重的限制不包括服装在内。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过程中人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前祥 《上海航天》2001,18(4):26-30
从失误分析、理论研究及可靠性预测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 ,指出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 ,认为必须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提高航天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李盼 《航天员》2013,(6):28-29
“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航天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知名的现役、退役航天员及相关人员3500多人参会,可谓群英荟萃。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飞行乘组成员巴茨·奥尔德林,欧洲资深航天员托马斯·莱特,  相似文献   

6.
1985年4月29日“空间实验室-3”(继“空间实验室-2”之后)发射,仅在“STS-16”飞行任务完成后17d,是以前发射间隔时间的一半。这次飞行乘组人员的年龄是当时最大的:指令长是48岁的罗伯特·奥弗迈耶,这是他的第二次飞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航天乘员组与外部任务管理监控人员之间的交流给同了乘组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价值信息,过去的地面进行过类似的航天任务模拟研究,所得参数能有肋于了解长期隔离实验组受试者的心理状态。这些研究成果可供长期航天任务参考应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会观察到隔离受试者心理封闭和信息过滤,而且其程度因与模拟任务外界监控人员的交流方式(如语音或计算机生成)的不同而有利,此外,交流模式也随外界值班人员专业素质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9,(4):52-53
随着国际空间站第20长期考察组乘组人员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5”飞船升空,国际空间站这一寄托了世界航天界某种合作理想的“太空小家园”终于名副其实,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长期航天飞行任务对航天员乘组提出独特的生理、环境及心理要求,直接影响到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对长期工作在隔离、狭小环境中的团队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团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和绩效问题。研究还表明,虽然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问题仍应归因于人际摩擦,这种摩擦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因而,作为应对机制,乘员常常会出现不适应行为(用适应不良行为来应对摩擦)。 尽管多数人缺乏更好地应对长期航天飞行的心理挑战的关键技能,但大多数这样的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因此,可以设计训练程序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领导、协作及自我照管策略,这将有助于使适应不良行为减至最小。本报告的目的一是回顾训练文献,确定最佳的训练教育方法,并将之用于美国航天员考察队伍的心理技能训练;二是提出针对航天员乘组的心理训练程序,并详细描述训练程序的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为失误是工效不研究的重要内容,航天员在航天中的失误直接关系到载人航天的安全。本文从载人航天安全的角度,对人为失误的性质,原因,种类发生概率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维东  丁海河  王发民 《宇航学报》2010,31(5):1283-1288
乘波飞行器在低马赫数飞行状态下的气动性能是近空间飞行器设计和研究人员关心的 问题之一。本文以M=3,设计飞行高度H=15 km为设计点,最大升阻比为优化目标,并通过 满足一定的有效载荷容积,气动热防护和气动操纵的要求进行了工程化设计后得到的锥导乘 波体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乘波飞行器在跨声速和 超声速飞行阶段的气动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乘波飞行器在该飞行阶段的气动性 能与前缘所处的气动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载人航天信息》2009,(5):F0003-F0003
2009年9月16日,NASA结束了为期2周的Desert RATS模拟试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荒漠,使用两种月球车样机,测试模拟月球环境下的相关技术和程序。由一位航天员和一位地质学家组成的两人乘组,  相似文献   

13.
对已装配好的各舱段的安装和维修,是由舱外活动(EVA)乘组人员进行的,这是国际空间站建造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且已经开始进行了。至2002年7月1日为止,使用俄罗斯“Orlan-M”航天服(SS)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7次EVA,使用美国舱外航天服装备(EMIU)(从通用气闸舱)进行了1次EVA。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信息》2007,(2):38-48
尽管在地面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的问题导致中断,第一个7人乘组成功证明了一项在轨为卫星补给燃料的新技术,这对于未来军用及民用都有重要意义。1984年10月5日发射的此次飞行任务的乘组首次包括2名女乘员。指令长是47岁的鲍勃·克里平,这是他第4次飞行;驾驶员是41岁的乔恩·麦克布莱德:第一任务专家是32岁的女乘员凯瑟琳·沙立文,准备执行美国首次女航天员舱外活动任务;第二任务专家是33岁的女乘员萨莉·赖德,这是她的第二次飞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对于空管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国防事业的逐渐重视,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也逐渐成为国防工程系统中的重要基石之一,不论在宇航还是军工,不论是航天器还是船舶载具,如何保证其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逐渐成为了评判电子元器件好坏的重要指标。文章中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从数字角度对接触压力与RF类连接器接触电阻测试过程中的影响关系进行了量化计算,从测试原理和实践操作两个角度出发对RF类连接器接触电阻测试中的相关误差进行分析,从而使相关操作人员明确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对试验测试数据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的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一生离不开亲情的陪伴,是亲情让孩子幸福成长,是亲情让老人安享晚年,是亲情让游子魂牵梦萦。作为航天员的他们,最终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同样离不开亲人的支持、陪伴和鼓励。神十任务前夕,我们专门采访了神十乘组航天员的家属,讲述他们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亲情故事,为读者朋友们呈现航天员们另一种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1973年5月14日“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发射,随后有3个“阿波罗”航天员乘组分别进驻该站,并各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28d、59d和84d。“天空实验室”是人类的足智多谋战胜在当初看来似乎不可避免的技术灾难的一个辉煌例子。至1974年2月8日第三批乘组溅落,美国已证明其航天员不仅能几乎无限期地在太空生活和工作,而且能更换坏了的设备,临时提供的修理达到的程度是航天飞行开始时认为绝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本期专稿中的前三篇文章,来到编辑部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一直希望有机会把它们集中发表,籍此作为对从事空管工作,特别是从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人员本身的一种关注。空中交通管制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职业,管制员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公众的关注,“流量控制”等词语经常能从乘坐飞机的普通旅客口中听到,等待起飞的航班中焦急的旅客除了询问空服人员之外也会不停地向塔台方向张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管制员的关注更多的是从其职业角度,关注他们的保障飞行安全的职责。关注他们为完成好工作所做的培训,关注他们的班组安排,甚至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收入状况,而对管制员作为一个人的个体考虑得比较少。目前空管单位对于管制员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工作上对其严格要求,非常注意班组搭配和时间安排,生活上关心爱护,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然而我们认为,尽管这些工作在保障飞行安全、维护系统正常运转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还是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每个人,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避不开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有情绪变化、状态好坏,都有工作烦恼、个人琐事,最主要的一点是,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出差错,即使是牢记安全意识、认真仔细的人,也会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失误。而管制员的工作职责却是不允许犯错误、出差错的,因为管制员出错的结果可能是危及飞行安全。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管制员出现差错的可能呢?也许规范化可以做得到。  相似文献   

20.
王爱玲 《火箭推进》2007,33(3):56-59
以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故障的统计分析为基础,选用斯文人失误概率模型,对试验过程中人失误进行详细分析,通过选择重要人失误,把复杂的试验过程简化为五个连续的操作单元,建立人的可靠性分析事件树,用事件树分析技术得到所求的人的可靠度,以此对航天领域人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