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中交通流微观跟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单向无超越的空中交通高速路交通流在运行时的状态描述问题,提出基于跟驰理论的空中交通流的微观跟驰模型。本文以地面交通流的跟驰模型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空中交通流与地面交通流特点的不同之处;然后,根据空中交通流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空中交通流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于空中高速路之上的航空器速度越快,距离间隔越近,后机相对于前机的跟驰反应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2.
被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动态排序算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包括战略管理和战术管理两个方面,如何对等待降落的航班重新排序,使得在等待队列 航班的地面等待和空中等待成本总和最小是进近区域流量战术管制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目的机场的飞机降落时间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利用互换理论对问题进行了推导与建模,得出了被动空中交通一管理中的动态排序算法。该算法与目前国内外一般处法不同,计算时不直接使用机场的容量约束,而是利用与容量相磁的统计航班服务时  相似文献   

3.
空中交通自动化管理中飞机等待队列的排序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国家对空中交通管理的研究开展很早。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空中交通运输量的高速增长,原来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结果造成大量的航班延误,给运营部门带来很大经济损失。仅仅通过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的改善(如机场的扩建,通信设备的更新)已经不能作为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容量的主要增长点,而应从空中交通管制的方式入手,建立机场、终端区、航路和飞机流的数学模型,对航线航路和管制程序进行优化。在空管工作中,许多机场都会遇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有多架飞机进出的情况。在空中交通高峰时期,空中交…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避让     
民用飞机空中危险接近的事故征候大致可分为三类:空中交通管制错误导致的冲突——通常在终端管制区域内;仪表飞行和目视飞行(通常是军事飞行)飞机之间的冲突;以及意外闯入管制区的飞行造成的冲突(通常是通用航空飞行).当第一类冲突发生时,机组人员很可能有所察觉;而且,尽管他们的工作负荷也许较高,但是他们仍然会恰当地分配部分注意力关注驾驶舱以外的空间;他们或许也能够通过监听空中交通管制  相似文献   

5.
就机头微扰动、表面粗糙度、机头顶点形状等因素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对机头表面粗糙度和顶点形状较敏感,不同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机头顶点形状使飞机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有较大差异,圆头机头对消除和控制飞机在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效果明显;机头颗粒和顶点细微不对称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微扰动作用明显,使大迎角偏航力矩方向和极值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 ,空中的飞行流量也在急剧增加 ,这样给地面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带来了相应的压力 ,尤其是大量飞行计划数据的涌现和处理 ,加重了地面管制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解决这种矛盾 ,必须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 ,结合管制人员丰富的管制经验 ,开发出现代化的空管设备 ,对飞行计划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这种情景下 ,笔者对飞行计划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过程进行了探讨 ,并且参与开发了相关的系统设备。本文即对飞行计划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进行阐述。一、飞行计划的要素及分类为了使空中交通安全和有序 ,避免航空器之间、航…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空中交通运输现状,重申了复杂性研究的重要性。为了正确评估管制能力、预测扇区容量,需要采取与管制复杂性相结合的工作负荷评估方法。本文以乌鲁木齐进近01、02号扇区为例,研究了在扇区复杂性相似的情况下,由于交通流差异造成的管制复杂性差异对管制员工作负荷权值以及扇区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元受限的地面等待策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多元受限的地面等待策略即飞机地面等待时间的最优配置,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具有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中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最优配置旨在减少或消除飞机的空中等待延时,提高空中交通流量。本文在单机场受限地面等待策略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确定容量条件下的多元受限地面等待策略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启发式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流量管理新算法。论文最后利用广州区域某日典型的航班飞行实际数据,对  相似文献   

9.
飞机大迎角横侧气动特性是决定其机动性及敏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采用机头边条改善飞机大迎角横侧气动特性进行了讨论。着重对机头边条的大小、安装位置等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讨论。试验是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和3.2m风洞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地面保持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地面保持策略.即飞机地面保持时间的最优配置,是任何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所具有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中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最优配置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飞机的空中等待延时,提高空中交通流量.本文首先阐述了航线网拥挤的主要原因,然后介绍了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地面保持策略的问题描述和基本求解方法,最后指出了地面保持策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空中交通管制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管制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情景意识水平。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管制工作中的体会,从对管制员自我的认知、对空中动态的掌握、对空域信息的管理、对陆空通话的加强、对团队合作的优化等方面简单谈一谈情景意识在管制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美国一家智囊机构发表了一份毁誉参半的研究报告———怎样治好美国FAA日益头痛不已的航班延误和空中管制问题 ?答案很简单同时又让人大吃一惊 :让美国FAA私营化 ;让一家非赢利性的公司来经营管理空中交通管制。这家智囊机构是位于洛杉矶的Reason公共政策研究所。在对 2 0多个国家私营化的空中交通管制机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分析后 ,这家研究所得出结论———美国应采用一种类似加拿大的私营化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改革目前美国实施的政府主管的空中交通管制 ,成立一个由 15位董事会成员组成的非赢利…  相似文献   

13.
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雷达管制席位分析并显示雷达航迹以及与之相关的飞行计划数据,并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进行交互。本文详细阐述了雷达管制席位子系统的设计,它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其它部分的关系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速巡航飞行时,机头的流动特性对大型民机的耗油率以及驾驶舱的舒适程度都有影响,民机高速巡航飞行时要求飞机头部尽可能不存在分离流动,高速气流在机头舷窗位置不出现激波.通过风洞试验,在FD-12高速风洞中得到了某民机头部的压力分布、彩色油流照片以及PIV空间流场显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巡航状态下,机头表面主要是附着流动,来流马赫数为0.82时,机头舷窗后方局部出现超声速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采用复杂网络方法研究了空中交通网络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节点的影响和抗毁性。根据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分析了航路与管制扇区之间的逻辑耦合关系,构建了空中交通CPS网络模型,并建立了节点影响力指标和抗毁性指标。改进了K-shell(Improved K-shell,IKS)算法,对网络节点的影响力进行了计算和排序,并分析了随机和选择性攻击下的网络抗毁性。以华东地区空域为例,建立空中交通CPS模型,利用度、IKS和接近中心性对信息网和物理网的影响力节点进行了排序,分析了空中交通CPS在不同攻击方式下的抗毁性。实验结果表明,IKS算法能够有效识别空中交通CPS网络中的影响力节点,改进K-shell和接近中心性是影响空中交通CPS的抗毁性的两个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空中交通不断发展,飞行量不断快速增长,民航客机、通航飞机、无人飞机在未来有望实现在同一空域共存。未来在如何成功处理这一增长并不断改善数亿乘客的飞行安全方面,下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ADS-B)是这一系统的核心部分。与传统的雷达系统不同,这一技术使得飞机能够自动广播它的位置和目的地,提供飞机之间更强的感知能力。本文讨论了基于ADS-B当前状态引申出的相关重要问题。分析了频率为1090 MHz的通信信道,用于了解日益增加的空中交通流量情况下它的当前状态。此外,本文着重分析了ADS-B所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日趋繁忙,空中交通管制在保障飞行安全,提高空域、航路和机场利用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近十年来,新航行系统逐步实施,管制设备大量更新,管制手段不断提高,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不仅在量上需求增加,而且在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民航各大空管局、民航院校的管制员培训条件和手段进行了更新,管制员管制技能的提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航》2012,(8):18-18
在空中交通指挥过程中,等待有时是难免的。像起飞、降落需要许可一样,飞机从一管制区进入下一管制区也需要许可。如果下一管制区过度拥挤超过了所能承受的容量,飞机就需要在某一空域内"等待"。进近空域(在6400米以下的高度)里面的等待,一般是在等待空域内盘旋。等待空域通常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自主间隔管控是通过将地面管制系统的间隔管制任务部分或全部转移到航空器端,实现空地分布式的间隔保持与安全管控,进而达到改善空中航行的灵活性与效率的目的,是国际民航下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前沿技术方向。本文总结分析了空中交通自主间隔管控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重点从机载飞行态势感知、机载航迹规划与控制、空中交通自主运行管控3方面综述了技术研究进展,归纳了3方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航航班量的不断增加,空中交通日益拥挤。就目前而言,采取有效的流量控制,是缓解空中拥挤,确保飞行安全最直接的方法。如何运用实时流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飞行延误时间,没有现成的方案。管制员根据自身经验和惯例,很难把握好飞机起飞时间和飞行间隔,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空中盘旋等待和飞行延误。笔者在此就如何实时流量控制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主动实时流量控制1.目前采用的实时流量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采取的实时流量控制较为普遍的做法一是限制周边管制区域的飞机进入本区域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0分钟,甚至更长),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