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韩国中央日报10月10日报道】韩国空军表示,10月8日FA-50国产战斗机在东海上空首次进行的空对地武装实弹射击大获成功。照片是FA-50战斗机发射空对地导弹AGM-65G的场面。利用韩国技术自主制造的国产战斗机FA-50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发射活动。空军10月8日在东海上空首次发射了空对地导弹(AGM-65G)。当日的发射训练中,FA-50从1.2千米高空发射红外制导导弹AGM-65G(Maverick),成功命中了约7公里外用废旧船只做成的目标。空军表示"这次实弹射击的成功证明,韩国利用自主技术制造的FA-50对地面和海上目标都能够精确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2.
《飞行力学》2001,19(2)
美国空军 (USAF)为了在无人战斗机 (UCAV/ UTA)投入使用之前 ,使现有的无人侦察机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 ,已开始对几种无人机进行增加攻击能力的试验。2 0 0 1年 2月 1 2日~ 1 6日 ,USAF RQ-1 A“捕食者”无人机在内华达州 Nellis空军基地试验靶场进行了两次实弹射击试验。在此之前 ,1月 2 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军航空武器中心的中国湖 ,RQ-1 A“捕食者”无人机成功地发射了导弹。在最初的“视线内”(line-of-sight)实弹射击试验中 ,按计划在距地面目标约 6 0 0 m的高度上由“捕食者”发射和自行导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 AGM-1…  相似文献   

3.
美国导弹防御局2007年12月17日宣布,日本成功完成首次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拦截试验,此次试验从JS Kongo驱逐舰发射一枚导弹在太平洋上空拦截一枚中程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2颗卫星是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卫星的第12、第13颗,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13日8时5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07星(FY-2F)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风云二号07星定位于东经112°赤道上空,并被命名为"风云二号F星"。经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进入在轨存储备份,与目前在轨运行的风云二号D星和E星共同形成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在轨备份"的格局。该星的成功发射,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8日,第14届迪拜国际航空展首日,中航工业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在海外推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先进多用途战斗机"鹘鹰"。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李玉海表示,"鹘鹰"战机的成功展出具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指引下,中航工业作为中国航空制造旗帜,愿意同"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和地区交流,实现技术的互动和经济的互通;二是"鹘鹰"战机是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处于在研阶段的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从2014年珠海航展飞行展示到2015年迪拜航展,经过一年的改进提升,在性能、平  相似文献   

7.
10月17日,美国用一枚德尔它2火箭,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成功地发射了一颗GPS2R-M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美国空军8颗GPS2R-M导航卫星中的第4颗,由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制造,被命名为GPS2R-17M。它的特点是,信号精度和可靠性比标准型GPS2R卫星有多项改进,其中包括:增加了2种军用信号,更好的保密性,功率更大的第2种民用信号。  相似文献   

8.
简讯     
金属薄板群孔照相电解加工技术应用研究 项目通过技术鉴定   由中国航空工业制造工程研究所承担的“金属薄板群孔照相电解加工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于2000年11月通过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移动电极照相电解加工技术,实现大面积薄板群孔连续加工;复杂外形和群孔同时加工技术,取代复杂外形冲切下料,提高群孔与外形定位精度;加工大尺寸群孔时采用套料加工技术,减小实际加工面积,提高加工精度;针对薄板群孔零件的常用材料,优选出常用电解液;开发光绘软件,缩短底片制作周期。与传统工艺方法相比,该项技术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达到了工程化要求,使照相电解加工成为金属薄板群孔零件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最佳加工方法。   该项电解加工技术解决了某型起动机碎片护罩加工的关键工艺,加工出一批符合技术要求的碎片护罩,并通过装机和工艺长期试车,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某型起动机和其他多类发动机薄板群孔零件加工以及先进冷却结构多孔层板加工。随着金属薄板群孔照相电解加工生产设备的继续完善,该项技术必将在军、民品研制生产中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晓 珂) 新舟60飞机改进专项工程设计方案出台   经过精品形象工程,新舟60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有必要对新舟60飞机进行减阻、减重和抗疲劳细节设计,提高飞机的单发升限和内在质量,增加飞机的起飞限载,不断完善飞机的外观形象,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机场和不同航线的需求。此项工程已被国家计委列为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并拔款1.5亿元。   新舟60飞机改进专项工程最主要的内容为提高飞机寿命、增强飞机航路适应性和机场适应性等。新舟60飞机目前的寿命为2.5万个起落,3万飞行小时,略低于国外同类飞机4万个起落,4~6万飞行小时的寿命,因此,提高飞机寿命成为此项工程的首要任务。在正常情况下,新舟60飞机的单发升限为3?600?m(打开空调为3?000?m),而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单发升限的要求为4?000?m以上。要达到占有国内支线飞机市场的目的,必须提高新舟60飞机的单发升限,增强航路适应性和机场适应性。在增强航路适应性方面,改进工程中将采用空中使用APU(辅助发动机)、剪切翼尖和减轻空机重量3种方法。在增强机场适应性方面,提高在高温高原条件下的起飞重量,将采用加装5°左右襟翼起飞和减轻空机重量两种方法。   目前,新舟60飞机改进专项工程设计总方案已经出台,所确定的改进项目均以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尽量选用国、内外的货架产品,以缩短研制周期。同时,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引入工程中,不断精化、优化设计,以满足持续适航和不同用户的需求。 (白晓燕) GE项目成为西航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亚洲航空零部件制造技术中心的建成投产,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GE项目年创汇额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态势。1999年该项目年创汇额达到1?100万美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2000年上半年该项目又实现创汇72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63%,占公司整个外贸创汇额的60%以上,GE项目已成为该公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1999年起,美国GE公司开始对全球供应商实施航空零部件交付情况打分,并按周进行交付统计,以此衡量和考核各供应商的交付表现。为了保证零件优质按期交付,西航集团公司按照GE公司新的考核办法,在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中除坚持实施SPC(统计过程控制)的先进质量控制办法外,还积极推行拉动式管理(即后面工序强行拉动前面工序),精心组织生产,把“周计划、日看板”和因果分析以及生产能力测算等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零件的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严格实施监控。同时,西航公司还在毛料供应、产品发货和货物交付跟踪等重要环节上采取了有力的保证措施,做到了航空零部件不拖期,不欠交。2000年公司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航空零部件已优质按期交付,在GE项目中所做出的努力和零件交付中的卓越表现受到了美国GE公司的好评和赞誉,为今后争取到更多的订单、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GE公司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三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早在1984年,西航集团公司就与该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的贸易关系,并承揽了航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经过16年的努力,西航集团公司已由最初的几种航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发展到目前的40多种,其中有10多种航空零部件成为美国GE公司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年创汇额也由最初的几十万美元上升到1?000多万美元。同时,西航集团公司还被美国GE公司授予产品质量免检证书,成为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质量信得过”供应商。 (郭旭之) 直11型直升机完成适航取证科目试飞   直11型直升机的民用适航取证科目试飞于1999年6月开始,至2000年10月30日完成。考核试飞工作由中国民航总局上海审定中心主持,试飞科目包括高原、高寒高风险科目试飞和常规科目的考核验证试飞。在整个试飞过程中,直11型直升机创造了国内直升机飞行史上的多项记录并显示出良好的性能。直升机的最大坡度角达±65°,俯仰角达-40°~+50°,在1?000?m高空飞行速度达289?km/h;在海拔3?600?m的某高原机场,由俄罗斯飞行员顺利完成了高原地区B、C、D点等全部边界科目试飞,闯过了飞行禁区,一次完成了速度-高度组合下的极限试飞,实现了国产直升机飞行史上的重大突破。   直11型直升机是目前国内唯一进行民用适航取证的直升机。该机是由中国直升机研究所设计、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军民通用多用途直升机,机体为金属、复合材料结构,装有一台涡轴8D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200?kg,乘员6人,巡航速度240?km/h,最大航程589?km,续航时间3.7?h,具有飞行教练、空中侦察、通信指挥、边防巡逻、飞播灭虫、高压线巡检、旅游观光、地质勘探、护林防火、医疗救护、人员运输等功能。直11型直升机在2000年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倍受关注,民用适航取证科目试飞的完成,标志着该型号直升机即将进入民用市场。 (王俊英) 测量造型新软件开发成功   近日,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开发出一套新的测量造型软件,成功地解决了加工零件从物理模型向数字化模型转化的难题,为零件的数控加工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目前国外采用的散乱点造型和国内采用的三角曲面造型方法,均由于方法复杂、计算量大、工程实用性差,不利于程序的实现与推广应用。为追赶世界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充分发挥西飞集团公司的数控加工和检测设备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制造实力和竞争力,西飞集团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这一课题进行联合攻关,经过一年半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鉴定。   该项技术采用新的点云造型求解方法,使任何形状的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变得简便易行。该软件算法简洁,严谨可靠,计算量小,程序编制易于实现。同时该软件能处理各种测量数据格式,生成满足精度的模型,其功能完备,用户界面友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工程化价值很高,方法及技术水平目前居国内领先地位。 (栾 英) 南航研制成功型内处理暨消失模铸造技术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制成功的型内处理暨消失模铸造技术,主要用于制备航空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具有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等特点。作为该项目分支之一的消失模铸造技术,采用泡沫塑料、干砂造型代替传统的木模、砂型铸造,在真空状态下浇铸,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生产环境佳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铸造革命”,在发达国家已被大规模采用。目前,此项技术在我国已经过实验室、小试、中试和大批量生产阶段,生产技术也已成熟,先后在数家铸造企业获成功应用,已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列为全省科技重点推广项目。 (于 媚) “变结构谐波传动电动舵伺服系统产品系列” 成果通过鉴定   日前,国防科工委在西北工业大学主持召开了“变结构谐波传动电动舵伺服系统产品系列”成果鉴定会,对该系列15种电动舵伺服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电动舵伺服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精度高,成本低,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成果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先进性,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基于微机环境的 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与开发平台   由西北工业大学CAPP与制造工程软件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基于微机环境的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与开发平台(CAPPFramework)日前通过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   该项目是国家863/CIMS目标产品项目,在10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和软件开发,现已形成了一个“以工艺知识库/产品工艺数据库为核心,以交互式设计为基础,集成工艺知识库管理、专家系统、智能应用和二次开发工具,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企业,全面支持企业制造工艺信息系统”的CAPP应用支撑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与系列软件产品,并已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及电子机械等行业的百余家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郭 明) (栏目责编 宇 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