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及激励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与企业之间形成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充分发掘、利用和发展其创造性与潜能是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在个性特质、心理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探讨了以薪酬激励为基础、关注发展与成就,重视长期效应的全面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2.
"知识型员工"与"全面薪酬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阐述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然后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全面薪酬战略",最后指出了运用"全面薪酬战略"作为激励手段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据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与知识型员工相关的非经济性激励因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背景特征对于主要的非经济性激励因素期望激励效果和实际感受程度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知识型员工的价值越来越高,导致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加剧。因此,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并做出新的选择。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和工作特点的分析,针对知识型员工的人文关怀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我国航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如何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也就成为我国航空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人力资源价值链的角度,对我国航空公司知识型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对企业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依据,增加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员工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知识型员工正在成为员工主体,主动参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他们诉求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向战略管理职能的转变,员工被视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客观上也要求员工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是合作、自我管理、适应变革、学习与发展、沟通与反馈。员工责任行使的效果受组织权力结构、信息和个人素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建立支持型的组织机构、通畅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以及制定提高员工能力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才能有效保证员工责任的行使。  相似文献   

7.
旅游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更是对人力资本的竞争.我国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没有实行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旅游企业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载体,是效益提高的根本,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环境激励、人力资本发展激励、目标激励和奖惩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是知识型员工,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价值观,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要给其充分的民主权和参与管理权,并根据教师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高层次激励的作用。高校可通过建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平台、公平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促成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胜任素质理论的提出,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薪酬管理制度中出现了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该薪酬模式主要适合于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其构建的基本流程是:分析企业使命和价值观、开发胜任素质模型、编制胜任素质评估表、胜任素质价值评估、胜任素质相对价值转化为工资、确定胜任素质薪酬结构。基于胜任素质的薪酬模式鼓励员工提升胜任素质水平,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在现实中也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激励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有效激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激励作为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手段,对组织内部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传统的激励理论对组织内部激励策略的解释,分析了激励对提高组织绩效、优化组织管理、增强组织向心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依据组织内部条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1.
童明波  陈吉昌  李乐  肖天航  古彪  董登科  汪正中 《航空学报》2021,42(5):524530-524530
现代飞行器面临水上迫降、水上漂浮、贮箱晃动和投汲水等复杂水载荷的结构完整性和乘员安全性分析问题日趋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已经成为飞行器设计、分析和适航取证的重要手段。以固定翼飞机、水陆两栖飞机、直升机、火箭和卫星等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为对象,围绕适用于飞行器水载荷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综述,根据外流(水上迫降和水上漂浮)和内流(贮箱晃动和投汲水)的不同将综述内容分为Part I和Part II两部分。Part I的主要工作为:首先,归纳水上迫降和水上漂浮的事故和试验,总结水气两相流和流固耦合算法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随后,结合工程实际,介绍飞行器水上迫降和水上漂浮的范畴、水载荷分析要点、适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和软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其中,水上迫降的总结包括飞行参数、波浪水面和弹性体对迫降性能的影响研究,水上漂浮的总结涵盖了飞行器构型参数、破舱和波浪对漂浮性能的影响研究;最后,指出复杂风浪情况下水上迫降和漂浮的水气固三相耦合工程应用难点和解决途径,并探讨飞行器水载荷数值分析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世界航空运输系统的一体化、协同化和智能化发展对机场飞行区资源调度精细化管理和空中交通运行高效化管控提出了高要求。本文聚焦机场飞行区资源调度的基本概念与框架问题,是飞行区资源调度问题研究系列之一。从国际公约、理论研究和行业规范视角界定飞行区的基本概念,分析飞行区的一般运行过程和资源调度内涵。对飞行区资源调度体系涉及的理论方法、系统工具、管理机制等要素及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总结。研究成果旨在为机场运行管理理论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3.
黄蓓娟 《推进技术》1993,14(2):53-56,39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实验手段,研究了某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零组件表面麻坑的各种动态特征和非金属零件局部缺损及变形的特点。用俄歇表层和红外光谱分析弄清了零件表面污染层成分和结构。得出了金属材料表面的麻坑和非金属材料的局部缺损与变形破坏的性质均属高速流动的固体微粒和气泡溃灭所产生的一种撞击冲蚀缺陷,其破坏机理以机械磨损为主。从零件表面污染层成分与结构来看,冲蚀破坏时有动能转换为热能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
The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rgely relies on th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covering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ith a history of eighty years since the set-up of its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 1938, graduated 527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1939 master students and 931 Ph.D. student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related to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Ph.D. students of this school. These data includ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number of students and the actual status of students like their various interest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shared in this paper may be useful for comparative study and for those who need primitive data to study relevant issues such as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promotion of gender balance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5.
Al_2O_3-ZrO_2-SiC_W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启录  雷廷权  周玉 《航空学报》1992,13(7):381-387
通过XRD、SEM、TEM及EPMA技术研究了Al_2O_3-25vol%ZrO_3(2mol%Y_3O_3)-25vol%SiCw(AZS)三元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配合,ZrO_2与SiC晶须同时起增韧作用。此外,SiC晶须以及弥散分布在Al_2O_3基体中的ZrO_2粒子也提高了该材料的断裂强度。室温下测得该材料的压痕断裂韧性为10.8MPam~(1/2),抗弯强度为676MPa。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某型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该型航空发动机涡轮的圆弧端齿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涡轮第1级盘与前轴之间采用圆弧端齿连接的设计对结构强度和疲劳失效的影响,分析了在高温及不同预紧力载荷工况下对圆弧端齿连接强度、疲劳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该设计存在涡轮第1级盘与高压涡轮轴连接的外端齿分离而导致振动的风险,而增大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连接传递荷载的能力,但螺栓孔边存在局部高应力问题.研究结果为圆弧端齿的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气动特性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方  周璐  李志辉 《航空学报》2015,36(1):24-38
航天器返回地球的飞行过程中,气动特性是实现将宇宙飞行速度减到落地前速度、保证再入飞行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再入防热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针对简单旋成体气动外形、半弹道式再入控制、烧蚀防热类返回航天器,综述了返回地球过程中变化的空气流域特性、航天器周围的气体绕流环境、空气与航天器作用产生的动力学与热效应等。系统地给出了该类航天器的再入气动特性参数与飞行性能的共性规律,包括:气动阻力与再入减速、气动升力与再入轨迹控制、配平攻角与飞行稳定性、气动加热与防热,以及再入过程中不同气动特性航天器、气象条件变化等对再入飞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航天器开展返回飞行过程的跨流域气动性能工程研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先进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在成型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及损伤产生的原因,指出成型工艺原理和理论的非完美性、原材料因素、人为因素是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采用无损探伤技术对缺陷进行检测是复合材料构件质量保证的必要手段。对目前国内外用于复合材料构件的几种无损探伤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超声法是复合材料常见缺陷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对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涡轮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要的热端部件,在复杂温度场、应力场及氧化腐蚀等环境下工作,面临多种损伤失效风险。为了阐明涡轮叶片涂层损伤模式,总结了现阶段涡轮叶片涂层工艺、特点及其显微组织构成。在结合叶片材料热力耦合试验中相的演变规律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服役不同时间和类型的涡轮叶片基体和涂层系统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与原始组织对比;确定了各种服役组织损伤形式,主要包括涂层系统退化、原始缺陷导致的裂纹扩展、过热损伤及γ′相的退化等;初步给出了涡轮叶片损伤机理和服役环境评估,提出后期涡轮叶片工程化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和注意事项,从而实现由服役叶片失效后分析向使用前预防的转变,完善涡轮叶片正向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管路振动应力超限问题,提出航空发动机管路振动应力原位抑制概念,制定了管路振动应力原位抑制流程,提炼出基于管路基本管型、卡箍基本约束方式的振动应力原位抑制方法;结合发动机整机试验,对管路系统振动应力测试截面、试车程序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建立的分析流程和方法应用到某型发动机管路系统设计和试验中。结果表明:振动应力原位抑制后的管路系统承受住了实际工作环境的考验,验证了流程和方法的有效性;管路两端管接头焊接处、与附件相连接头处、刚性接地卡箍处,是应力较大的区域,应进行重点监控;采用3 min试车方案可在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有效的前提下,降低测试成本并提高1倍的测试效率。管路振动应力原位抑制流程和方法可为航空发动机管路系统的设计、振动应力测试及抑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