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丹 《今日民航》2009,(10):114-116
他创立的京城第一个湘菜品牌——"湘临天下",推动了京城高端湘菜餐饮市场的发展热潮。他第二次创业打造的北京浏阳河大酒楼是目前北京市档次最高的湘粤菜大酒店之一,成为北京外宾接待、学术交流、婚庆寿宴、商务往来的重要场所。他就是姚经建。  相似文献   

2.
张芳芳 《西南航空》2011,(8):94-96,98,100,101
重庆的朋友总是比在成都的我更早体会到夏天的酷热难耐,才五月底的时节,我还在犹豫是不是换上凉席,她们就急嗷嗷的打电话过来,要我安排去都江堰青城山避暑消夏的行程。名义总是约我,实质与"绑架"无异,全程陪吃陪喝陪疯耍陪熬夜,一直到精疲力竭,每年都如此,我也"受虐狂"般乐此不疲——相知的朋友相聚、同行,是我拒绝不了的诱惑,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我从不曾开口,其实全国人民都了解,重庆人的火爆脾气,我伤不起……  相似文献   

3.
《今日民航》2010,(7):68-73
如果你还在"白天看景,晚上睡觉",那么,这种习惯真的要改改了。说起各地的夜生活,曾有人这样评价:北京最文化,上海最小资,武汉最草根,长沙最娱乐,成都最休闲,广州最物质。在古代,秉烛夜游是件很风雅的事情,但其实古代人的夜生活很不丰富,因此夜游是除开饮酒读书之外的唯一夜生活方式。如今,夜生活似乎选择多多,逛街、KTV、电影、泡吧等等。夜游可以领略城市的另一种风情,也能让人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也是为城市创造财富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12,(5):48-49
成都,在大多数人眼中,只读出它的"慢节奏"生活,只有少数人能品尝到这座城市馥郁的滋味,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奇遇,一种启示。正如走下大荧幕,与置信·牧山丽景结缘的"成都女婿"张国立,以其现身说法,诠释着他透过牧山丽景,所感受到的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孙克 《西南航空》2013,(6):116-119
四川青年画家王申勇知名画坛时间不长,却能以高水准高格调令观者注目,很难得。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2002年,那是去成都参加"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展"评选,他的画获得金奖。看他画的熊猫活灵活现的憨态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我当时就想,又有一位功力扎实、才华出众的青年脱颖而出,登上当代中国画坛了。几年来陆续见到他的动物走兽画作品,我对他的艺能与天分又有深一层的认识,他的成就对当代中国画无疑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6.
任成武 《西南航空》2001,59(3):35-38
"吃在四川,味在成都",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认同这句话,但成都却绝对是一个最繁华的餐饮之都.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成都人好吃,毋宁说成都这地方有一种地气,能聚集强化吃的意念,能激发人们对吃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西南航空》2012,(11):26-26
2012年8月5日晚,四川省泸州市因为邹凯的单杠比赛而成为了一个不眠夜,当晚,邹凯夺得第五块奥运金牌。他在本次奥运会上收获了"两金一铜",加上他在北京奥运会上的"三金",让他成为中国"奥运五金第一人"。邹凯夺得第五块奥运金牌,实现了他在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泸州老窖,中国荣耀——为奥运喝彩"的赠酒仪式上对  相似文献   

8.
去年的北京,一场11月罕见的大雪让我们记忆犹新,对很多高尔夫爱好者来说,和大雪一样难得一见的就是"果岭14"精英邀请赛,18个玻璃一样超快的果岭在京城轰动一时,我也正是那时结识了赛事主办单位香港司马克斯高尔夫设计策划有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同时也是承办单位北京加州水郡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师和总经理周德,这个在高尔夫业内带着传奇色  相似文献   

9.
真正的玩家,从来是拒绝标准化的东西的,对于他们来说,品质与稀有需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有这样一群人,一头钻进了木工房,玩起了和木头的游戏。广东人称木匠活为"斗木",人与木材之间,是一种斗争状态,木匠与木匠之间,也是一种斗争状态。不过在京城出现了这么一圈人,他们也与木头打交道,他们也做木匠活,不过相互之间他们称呼为"木友"。  相似文献   

10.
董明  胡同 《今日民航》2010,(10):104-107
尔可以叫俺"胡同",也可以叫俺掌柜的实在要叫mm也行,不过俺的气质还挺中性的古城旅游者一枚摄影、绿植、小动物爱好者一名手艺人一个馋猫一只厨子、演员、卧底、神经病,那都是俺毕生目标--将精品宅人进行到底一个宅在北京的长沙妹子,平日对生活有着许多想法,因此让自己"忙碌"不堪。爱下厨,没事就喜欢研究创新各种美食;爱手工,DIY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布艺和软陶;爱摄影,其实拍照才是她真正的老本行;而手工皂,正是"胡同"目前的狂恋进行曲。  相似文献   

11.
马赛客  吴胜延 《西南航空》2012,(11):114-117
从酉阳火车站出来,坐一趟两块钱的公交车,在一中老校门停下,混进学校逛一圈,然后踏上石板街,看老街上斑驳的墙皮、光亮的石板、闲适的老人、自娱的孩子,再找一家小吃店吃几串麻辣串,要一份米豆腐——同行的人通常还会要一碗绿豆粉,慢条斯理地吃完,再找地方大吃大喝大笑大闹。2002年高中毕业离开后,每次回家我都会依着这个路数拜访陪我度过数年高中生活的龙潭古镇。我对她来说是一个过  相似文献   

12.
还没进入清迈古城,我们的的士司机就迷路了。也许他刚好是新手,后视镜里看到他抱歉地笑笑,"请稍等"。这时我们正停在塔佩门外,护城河边,前面是家24小时营业的M记,麦叔叔也像一般泰国人与人打招呼时一样双手合十,我想如果他会说活,说的一定是"萨瓦迪卡"——这一刻,身在泰国的感觉无比真实。  相似文献   

13.
易戈  朱大勇 《西南航空》2007,110(3):118-119
1月19日.“寻找红楼梦中人”成都赛区总决赛落幕。经过初选.复赛.培训、半决赛到总决赛.车缙一路波澜不惊地从激烈的角逐中走出来.他将以西南赛区宝玉第一名的身份代表西南地区进军北京总决赛.竞逐“贾宝玉”这一角色的饰演。在此次“寻找红楼梦中人”的角色竞逐中.贾宝玉这一角色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报名人数最多.强手如云.面对出现在西南赛区总决赛现场的3位宝玉入选.1987版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甚至也生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慨叹:“三位选手都很优秀,如果我还年轻,和他们3个站在舞台上一起PK的话.我肯定比不过他们。”  相似文献   

14.
黄土大道     
周涛 《今日民航》2013,(7):115-115
那天,有一个人从长途车上下来,穿过肮脏丑陋的吉木萨尔县城。他东张张,西望望,垂头丧气,两眼怅惘。然后,他走向一个陌生人,问了问路,就照直朝着那条通往乡村的黄土大道走去。那个人就是16年前的我。现在我还记得当时问路的两句对话。我说:"请问到国庆公社的路怎么走?"那位陌生的吉木萨尔人瞄了我一眼,伸手指着黄土大道说:"一个牛吃水端直子你就往下走吧。"我道了谢,于是就像老牛饮水一样不抬头地照直往下走了。在16年后的我看来,16年前的我出现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上,日本人像摄影大师藤井秀树(HidekiFujii)曾拿着一幅个人作品的印刷品送给笔者。时隔一年之后.藤井秀树在北京举办了他在中国的首场个人摄影展。近几年来,70岁高龄的藤井秀树不断有新作问世,也不断出现在中国的些人像摄影活动中.他的新老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夏至 《西南航空》2013,179(1):88-90
郭伟生于1960,土生土长的成都人。郭伟常称自己过的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乐观生活",即使被称为"著名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不能是成功学的验证。绘画是爱好、是生活,应当被严谨对待,满足了对艺术的向往,所以也值得一如既往头也不回。郭伟的工作室位于成都蓝顶艺术区,这里是成都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地。和别处的艺术区不同,虽然已是冬日,一幢幢的"工作室",外面还是郁郁葱葱。若是夏天的时候,向窗外望去是一片浓郁的荷塘。艺术家的工作室都由自己设计,内部装饰颇具个人风格。对比这里的其它工作室,郭伟的这一幢要朴素得多,就是纯粹的画室。  相似文献   

17.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7,118(11):90-95
三千年成都,物华天宝,历史绵长,人文荟萃。那么,这座"既崇且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养育的摄影艺术家,又该以怎样的艺术眼光,表达着对此方天地的热爱呢?多少年以来,摄影家朱建国就这样背负着他心爱的摄影器材,于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大街小巷,寻寻觅觅。自由荣耀的故土,亲切而熟悉的父老乡亲,总是不断地激发着他创造美的灵感。加之摄影家细腻的内心世界,极其富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每年100多次飞行,经常打"飞的"两个城市间来回跑,赵青松倒没有对坐飞机产生厌倦,反而从乘机中培养了新的兴趣:用excel做一份详细的飞行记录。他自豪地说:"我的这份飞行记录比有些航空公司的还要详细!"除了记录,有心的赵先生还会  相似文献   

19.
宋明 《西南航空》2009,(3):62-63
2月5日,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小学的李桂林上北京接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亮相央视,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在山上呆了那么多年,第一次走出大山,到京城去接受那么高的荣誉。而国人们,也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相似文献   

20.
何小竹 《西南航空》2001,62(6):90-91
1983年的一天,一个据说和我长得很相像的人朝我迎面走来,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钟钢,是×××的朋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笑了起来,我说,×××说我们长得很像.钟钢马上说,但是我比你漂亮.我点点头,补充说,不仅如此,你还比我深刻.在整个八十年代中期,钟钢经常带着他那特有的深刻的表情,出现在我居住的歌舞团单身宿舍的走廊上,歌舞团的姑娘们都叫他"钟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